APP下载

从日晷到钟面,让数学文化在“时间”里历久弥香

2019-09-10何远庭付乐乐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时间评析数学文化

何远庭 付乐乐

摘要:通过“奥运开幕”的教学设计与评析,探讨了如何使学生在掌握时间知识的同时,了解钟表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

关键词:奥运开幕;教学设计;评析;数学文化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奥运开幕”(认识分)。

【教材分析】教科书由“奥运开幕”的情境引出对时间的认识,渗透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时间的认识,多数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钟面内容的认识往往不够准确。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对时间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学生原有的对十进制关系的认识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六十进制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就认识了时针、分针和钟面上的数,初步认识了整点和几时半等时刻。学生已经初步有了一些时间观念,知道上课等一些重要活动的大致时间,但没有那么精确。

【教学目标】

1.结合奧运开幕的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知道1小时=60分钟,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了解钟表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时钟和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进行“自我介绍”活动,教师先示范,重点介绍自己的属相,学生交流。

评析:教师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注重文化渗透。教师以孩子们熟知的十二生肖作为谈话内容,一下子就让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激发了孩子们交流的兴趣,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另外,在钟表的发展史上,十二生肖也是古时候人们记录时间的工具——日晷上的内容,相当于现在钟表面的12个数字。把生肖作为课前谈话内容,意味深远,匠心独具。

二、导入新课

1.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学生交流,板书课题。

评析: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同时,还应担负起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个重要历史时刻,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教师通过播放开幕式的视频和学生交流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使得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明显增强。

2.课件出示十二生肖小动物围成一圈,小鸡和小马赛跑的动态图。在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同样的时间,小马跑的远,小马赢了。

评析: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对时间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学生原有的对十进制关系的认识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六十进制的理解。首先,相同的时间,比路程。学生很容易看出比赛的结果。教师根据课件演示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总结:虽然它们跑的路程不一样,但是它们是同时开始又是同时结束的,所以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其次,这个跑道的设计相当于日晷和钟面的雏形,弥补了演示时针和分针的同时运动过程的单薄,使学生更容易理解1时=60分。再次,该环节将对学生数学文化知识的灌输变成了渗透,教育教学方式新颖独特。

三、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教师课件出示钟面,请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1)认识时针和分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交流。

(2)认识钟面上的数和大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数,交流。教师归纳钟面上总共有12大格。

(3)认识小格。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钟面,交流发现。教师提出问题:分针指着2时,表示多少分呢?学生的回答可能出现许多情况。教师鼓励学生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学生继续交流分针指着其他数时表示几分。借助课件师生共同发现,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评析: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回顾并进一步了解钟面的结构,知道钟面有12个表示时间的数,认识时针和分针。由于我们所在地区的条件限制,我们没有办法给孩子们每人一个钟面,所以将拨钟活动改为PPT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

2.探究时分之间的关系。

(1)复习巩固。教师指出: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教师课件展示并板书:1时。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分针走一圈”,板书:60分。

(2)探究关系。(播放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的PPT动画)学生根据观察交流发现。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是同时开始,又是同时结束的,所以它们表示的时间是一样的。(板书:=)

评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因为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就设计了小马和小鸡赛跑的环节,为本环节做好了铺垫,所以这个时候通过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同时工作的动态过程,并且留下了非常直观的“痕迹”便于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它们是同时开始,又是同时结束的,所以它们表示的时间是一样的,进而引导学生交流得出:1时=60分。

3.认识时间。

(1)复习巩固。(课件出示10:00和10:30)学生交流并小结方法。

(2)猜一猜、认一认。

①猜认整点。学生观察、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课件出示分针,师生验证。

②猜认几时半。学生观察、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课件出示分针,师生共同验证。

③猜认“15分”和“45分”。学生观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分针,师生验证并小结。

④猜认更接近整时的时间。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验证。

⑤归纳小结。教师同时出示7:54和8:08的钟面,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发现。

教师根据“看钟面确定时间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交流认读钟面及书写注意事项。

评析: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所以认识分这个环节从复习旧知拉开帷幕。教师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先复习认识整时、半时的时刻,接着引导学生认识“一刻钟”和“45分”的时刻,最后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这几个环节是在“猜一猜”的活动中进行的,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再次将日晷的工作原理渗透给学生,润物细无声。此外,教师结合最后的小结活动将书写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了强调。

四、巩固练习

1.拨一拨。学生根据现在的时间交流时针和分针的大致位置后,板演拨钟,集体评议。

2.找朋友。根据课件出示的时间,学生从作业纸上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时间。

3.说一说(淘气的一天)。教师课件出示淘气活动的时间钟面,学生说出几时几分,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评析: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认识“此时此刻”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课上到这时,已经有些疲劳了。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的兴趣,教师改变练习环节的枯燥和乏味,将练习环节的 “连一连”环节改为“找朋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知识拓展

教师介绍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记录发展史。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人类对时间的认知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教师通过PPT课件将这一个漫长过程演示给学生,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使其了解人类祖先的非凡智慧,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全课总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为自己做一份作息时间表。

评析: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作业设计新颖,改变了传统的在作业本上书写的方式,将作业转移到了“小手表”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尤其是遇到借班上课的情况,学生对外来老师布置的作业往往容易忽略,本班老师可能也容易遗忘检查或者批阅。这种作业方式,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并且通过孩子与家长交流的方式请家长协助检查,效果非常好。

八、总体评析

1.散发文化魅力的设计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可以说,有人类活动的时候,人们就开始了对时间的认识与探究。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发展史,具有相当大的文化魅力。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感受、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把日晷中的十二生肖请到课堂上,通过小马和小鸡赛跑的活动为学生认识“1时=60分”做好铺垫。教师结合只有时针的钟面猜时间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大致的时间范围,又能让学生了解日晷上的时间表示方法。教师借助PPT课件展示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历史,使学生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众所周知,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难长时间集中的,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创设连贯的整体情境,才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本节课的几处过渡,设计得很好。首先,从小马和小鸡的赛跑到奥运会开幕式,结合比赛的项目,自然过渡到小动物们的比赛情境中来,非常顺利。其次,从钟面上的时间认识活动到“此时此刻”的认识活动,不仅顺畅,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再次,在比较总结中强调0的占位功能,没有刻意地单独设计环节,保证了教学过程的自然顺利。整节课的情境转化总体来说比较少,更容易使学生集中精力,参与学习活动。

3.匠心独具的细节设计。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彰显品质。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1时=60分,仅仅依靠时针和分针同时工作的动态图,还是单薄了一些,学生的表象比较单一,难以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教师设计十二生肖中小马和小鸡赛跑的活动,未雨绸缪,做好铺垫,學生对1时=60分的认识便水到渠成了。教师通过猜认活动的设计,来促进学生准确认读时间。如何让学生准确认读出接近整时的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认识时间环节中最难的一部分。教师通过先猜大约是几时几分的估计活动,锁定时间的大致范围,运用估算原理,帮助学生更精确地认读容易出错的时间。作业设计,新颖别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教师只需适当点拨,便能事半功倍。数学知识本身就非常枯燥,尤其是认识抽象的时间。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小手表”的作业,突破了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时间评析数学文化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