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措施探讨

2019-09-10罗杰

健康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运动

摘要:运动损伤问题是体育训练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时,必须在深入分析常见运动损伤类型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的防治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确保学生体育训练的安全顺利进行。本文主要是就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雨季防范措施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体育训练;运动;损伤预防

引言

虽然体育课程是一门确保学生体魄健康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学生在日常体育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磕磕碰碰的情况,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动损伤风险发生的几率。通过对体育运动损伤造成的危害分析后发现,如果体育训练过程中发生事故的话,那么对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校等都会造成巨大的打击。就目前而言,由于我国的体育教育产业主要是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忽略了学生体魄锻炼的要求,所以,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而且也增加了体育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风险发生的几率。

1、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1.1训练强度不科学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都存在着训练强度相对较高的现象。所以一旦训练负荷过高且超出学生身體机能承受极限的话,那么就会造成运动损伤问题的发生。比如,在进行耐力训练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的训练时,受训者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坚持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才能避免运动损伤问题的发生。假如训练时间过长且身体出现运动透支现象时,那么就会造成受训者出现肌肉拉伤的运动损伤。而针对爆发力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受训者在进行高强度肌肉爆发力训练时,如果肢体关节受到超负荷重量时,就会导致受训者出现关节组织损伤的运动损伤问题出现。所以训练强度过大所导致的受训者身体机能失衡已经成为了造成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关键因素。

1.2训练方法不正确

体育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受训者体能耐力、爆发力、平衡感、柔韧性等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然而,由于受到训练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受训者大多只能采取集中训练的方式进行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在提升体育训练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受训者发生运动损伤问题的几率。再加上不同收存着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也各不相同,所以,如果采用统一训练的模式进行训练的话,就会因为无法顾及到每个人的训练风险,而导致受训者在训练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

1.3训练心理预期过高

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发现,训练负荷比例与训练方法运用是否恰当是造成受训者发生运动损伤现象的关键因素。随着体育运动训练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受训者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训练负荷比例的方式预防并控制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但是,由于受训者主观心理对自身运动能力预期过高而导致的运动损伤问题的发生已经成为了严重影响体育运动训练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比如,很多受训者在没有教练指导和看护的情况下自行训练,而无法发现自己在训练过程中动作是否规范,所以导致其在出现技术偏差的情况下而发生了运动损伤。

2、体育运动训练出现运动损伤的防范措施

2.1因人而异,进行训练强度的调整

严格的按照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合理的调整训练负荷,是促进受训者体能状况稳步提升的关键。假如训练负荷过高的话,必然会导致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反之,如果训练负荷不足的话,自然也就无法达到提升受训者体能状况的目的。因此,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前,教练人员必须对受训者的耐力、关节承重力、爆发力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将其作为个人训练指标制定的依据。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密切的关注受训者陈旧性损伤恢复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控制训练负荷,才能在确保训练负荷与受训者身体机能之间相互平衡的基础上,促进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稳步提升。

2.2优化训练方法

加强训练方法研究的力度是确保运动训练科学性的关键。比如,突发性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受训者热身运动不充分所导致的,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在训练开始前,必须要求受训者严格的按照要求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降低运动损伤问题发生的几率。另外,忽视受训者陈旧性损伤也是造成体育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受训者在训练过程中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避免因为陈旧性损伤的部位参与训练而造成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

2.3加强受训者心理指导

虽然受训者较高的心理预期对于其训练积极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盲目自信而进行单独训练的话,必然会因为训练负荷超出身体机能的承受范围,而造成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因此,在体育运动训练开始前,必须及时的对受训者进行心理指导,要求其在正确认识训练与自身机能的基础上,避免因为盲目增加训练量而导致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

2.4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力度的加强是确保体育运动训练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必须在充分重视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运动损伤造成的危害,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体育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的同时,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避免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

结束语

总之,训练强度不科学、训练方法不当、受训者心理预期过高等因素是导致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体育价廉必须在合理调整训练负荷比例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受训者心理健康辅导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运动损伤问题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刘云.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38-39.

[2]李文.探析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9:35-36.

作者简介:罗杰,1987年6月,男,本科学士,广西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运动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针对实战化视域下体育训练的发展策略
提高体育课科学训练的有效性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