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要的是葫芦》(统编本二上)字词教学设计

2019-09-10荆真真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声旁形声字蚜虫

荆真真

本课生字

要认的字:葫 芦 藤 谢 蚜 盯 啊 赛 感 怪 慢

要写的字:棵 想 言 治 谢 盯 邻 怪

教学设计

一、认识葫芦,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认识葫芦。

出示谜语:“小时嫩绿毛茸茸,长大全身金灿灿。腰细肚子大又圆,挂在藤上荡秋千。”学生猜谜语,出示葫芦图片及“葫芦”字卡,读准字音。

2.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葫”和“芦”。

提示学生观察“葫芦”两字, 上边草字头表示它是植物类,下边的“胡”和“户”是声旁表读音,都是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 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 认读生字,而后去掉拼音认读字词。

3.集中析解部分生字形义。

(1)学习生字“啊”,体会语流音变。 生字“啊”的拼音没标声调,提醒学生“啊”单读是有声调的,而且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但在句末作语气助词时则依据前一个字读音的末尾一个音素顺接变读且读轻声。如: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啊”前一词语“葫芦”的“芦”(lú)末一音素是“u”,所以“啊”要变读为“wɑ”。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啊”前一个字“长”(zhǎng)的末一音素是“ng”,所以“啊”要变读为“ngɑ”。

(2)学习生字“赛”。可先引出“塞、寨”,提示上部是声旁表读音,下部是形旁表字义。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有漏洞就用“土”来“塞”,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寨子里,民居多是木架结构,过去寨子还多用木栅栏围护,所以“寨”用“木”表义。“赛”为什么用“贝”作形旁是字义理解的难点,可向学生解说:旧时过春社和秋社这类节日时,往往要举行群体性的祭拜土地神和谷神的活动,祭拜时各家各户都要给神灵烧纸钱和摆放祭品,纸钱属于冥币,这自然也与表钱财的“贝”有关,各家各户焚烧的冥币和摆放的三牲祭品的多寡厚薄,这自然含比较、比赛的意味,由此后来又引申出比赛、胜过等义。比赛就有胜负,课文词句“长得赛过大南瓜”的“赛过”就是“胜过”的意思。

(3)学习生字“邻”及理解词语“邻居”。“邻”右旁(阝)虽称为右耳旁,但与耳朵无关,而是“邑”字的变写,“邑”的古文字上面的“口”表示区域范围,下面的“巴”是“■”的变形,像一个跪坐的人,所以“邑”就表示人居住的地方,与城邑、区域、地方有关。如“都”是大都市,“郊”是城乡结合的地方,“邻”就是紧挨着自家的那些住户。再如用右耳旁表义的“郑(州)、邓(县)、邯郸”等字,都与区域地方有关。

三、 随文识字,品词品读

1. 学习第1自然段。

(1)学习生字“棵”。读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引出生字“棵”。“棵”与“颗”进行比较。“种了一棵葫芦”——“棵”是形声字,从木,果声,表示植物株数的量。如一棵树、一棵菜。课文中的葫芦也是一种植物,所以说“一棵葫芦”。“颗”是以“页”表形的形声字,“页”的繁体字是“頁”,与“首”同源,与脑袋有关,“颗”原来是指脑袋,后来引申指圆形或颗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珍珠、一颗子弹。课文“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中的“棵”是特指种下的是葫芦苗,故用“棵”;若种下的是葫芦籽,则应该用“颗”。

(2)学习生字“藤”。读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引出生字“藤”。“藤”是形声字,“艹”形,滕声。学生易将声旁“滕”与“腾”混淆,可提示“腾”是指马的跳跃,所以用“马”表义;“滕”右下的“氺”是“水”的变形,本义是水涌流。由此,可把“滕”视为声兼义,“藤”的生长离不开水,所以“藤”字用“滕”既表音,也表义。若用表示马奔跑的“腾”来构字就无此意义了。

(3)学习生字“谢”。读句子“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引出“谢”字。“谢”是形声字,言形,射声。“花谢以后”的“谢”就是脱落、掉下的意思,但从“言”的“谢”字为什么会有“离开”的意思呢?这是形义上理解的难点,为此,可作如下引导:

①“谢”字在《说文》中析义为“辞官也”,本义是古代官员因年长或其他原因向皇上请求辞掉官职,“请求”自然就与“言”有了关系,辞官了就要“离开”原职位了,故有“辞谢”一词。

②出示一位老人秃顶的图片,提示:头发掉落了,它“离开”头顶了,这就叫——“谢顶”。

③长出小葫芦后,瓜蒂上的花慢慢地枯萎,最后“离开”瓜蒂掉落了,这就叫——“花谢”。

④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可用顺口溜识记“谢”字的形义:

言旁加射读作谢,

知恩图报要感谢;

头顶脱发叫谢顶,

花儿落了叫花谢。

(4) 朗读训练。一是要读准语流音变后的语气词“啊”(wɑ),二是要抓住词语“每天”“几次”体会种葫芦人急切和喜悦的心情,从而读出种葫芦人非常高兴的语气。

2. 学习第2自然段。

(1)学习生字“蚜”。朗读:“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有了蚜虫究竟是怕还是不怕呢?我们还是来看看“蚜”字的意思吧。“蚜”是形声字,虫形,牙声。出示图片观察蚜虫是怎样吮吸植物营养导致植物枯萎死亡的,还可以用顺口溜识记“蚜”字的形义。

虫加牙,组成蚜,

字有牙,实无牙;

嘴尖细,像吸管,

植物营养被吸干。

(2)比较句子并品读。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B.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3)学习生字“盯”。随文引出“盯”字。“盯”是形声字,目形,丁声。右边的“丁”既表声,也表义,“丁”就像一枚钉子形,是“钉”的古字,后来才加个“金”组成“钉”。引导学生体会锤钉子要“目”光专注地看着这枚“丁”,钉子锤下去后就纹丝不动了,所以“盯”喻指眼睛直视时专注的样子。让学生演示“盯”的神态,体会“盯”特有的神情,并加深對课题“我要的是葫芦”的理解。

(4)学习生字“言”。读句子,从词语“自言自语”中引出“言”字。出示“言”的甲骨文“” ,古“言”“音”同源,下面是“口”,上面像手按着喇叭形,后“音”“言”分化,从口中吹出的是乐“音”,从口中说出的话是语“言”。现“言”的字形变化较大,可引导学生用下面的顺口溜灵活识记为:

说话要停顿,(、)

句子有长短;()

长句和短句,()

口中說出来。(言)

(5)字不离词,学习“自言自语”,并品读句子。“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理解词义后品读种瓜人“自言自语”的话语——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引导学生思考:要读出“自言自语”的轻细的声音,还要读出心里很急切且很高兴的语气。

3.学习第3自然段。

(1)读句引字,析解“治”字。读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一治吧!”随文引出生字“治”。“治”是形声字,从水,台(yí)声。可引出“饴、怡”等字,提示声旁“台”在这里都读yí。本义指治水,即疏浚水道使其流畅。也可简单地说“治”就是消除水害,“治病”就是消除病痛,所以课文说“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的“治”就是消除虫害的意思。下一篇课文就是《大禹治水》,由此还可用顺口溜识记为:

洪水来,筑土台,

当年大禹治水灾;

庄稼有虫快治理,

不让泛滥成灾害。

(2) 品读训练。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根据句中的“快治一治”的“快”字以及句末的“!”,引导学生读出着急的语气。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根据文中那个人感到“很奇怪”的“很”字以及反问句“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引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对他人提议的不屑和过于自信的语气语调。

4.学习第4自然段。

(1)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事物变化的逻辑关系。

(2)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A.一个一个都落了。

B.一个个都落了。

(3)品读句子。因为蚜虫是逐渐增多的,小葫芦是慢慢地变黄的,小葫芦掉落时是“一个”,间隔一会儿再“一个”地落下的。所以在读“一个一个”时,在“一个”与“一个”之间要有适当的间歇。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 感悟寓意。引导学生理解种葫芦的人想要的只是葫芦,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的原因,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具有密切的联系的,要结果更要考虑过程,否则往往会毫无所获。

2. 拓展延伸。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又会发生一个什么新的故事呢?课下希望小朋友们展开想象,大胆编故事、讲故事。

(作者单位:河南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声旁形声字蚜虫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形声字太调皮
画说汉字——摆(bai)
声旁类推法在平翘舌声母方言辨正中的应用分析
“一丝不苟”的糗事
我们的新发现
桥头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