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之美在教学中的渗透

2019-09-10龚春兰任雨

速读·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美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龚春兰 任雨

◆摘  要:良好的审美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点,是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数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之美,将数学之美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以美渗透数学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进而创造数学美。这是数学教学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数学美;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之美,尤以逻辑性强,思维有序为特征,这种美的特点是数学本身,所固有的,但必须通过人的艰苦劳动才能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表达中图形、文字、符号,实际生活中数学创造性的表达,被赋予独特的数学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发散思维,无不焕发该学科的美学之光。因此,渗透对学生的数学美学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之美

众所周知,对美的追求的出发点是对美的认知,在认知中对美的体验与感悟产生向往与追求,最终形成对实际行动的导向。如数学中的图形美学,轴对称的图形是十分具有美学形态的,其体现的图形色彩,形状规整,完美的形态,呈现出的视觉冲击,强烈的图形美感。教学中应当将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再以数学思维领悟。如数学所体现的逻辑,推理美学,使每个结果与结论都具有其特定的依据性,在层层递进,步步分析中,解开问题的真实面目,严谨而科学,同时也是数学区别于其他领域知识的特征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展现问题的层次性、连贯性、整体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特有的逻辑推理美学,从而形成具体的认知。

二、创设情境中渗透数学之美

有效的课堂应该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之美,教师应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来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一位教师在讲解乘法分配律的通项公式a×(b+c)=ab+ac时,有的学生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开始时等号左边只有一个a,下一步到了右边就出现两个a呢?教师反复解释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解释明白为什么一个a变成两a。最后该教师没有办法,只能告诉学生记住这个公式,以后会用这个公式做题就行了,学生也只好死记硬背这个公式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觉数学很难学。慢慢地,学生就会不喜欢数学了。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教师能换个角度创设一种情境,把这个问题包装一下讲给学生,就会变难为易,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还挺有意思、还挺美的。我们可以把a比喻成妈妈,把b和c比喻成妈妈的两个孩子,两个孩子b和c同时都躺在摇篮里,都想得到妈妈的关爱。于是,妈妈的左手拍着老大ab,妈妈的右手拍着老二ac,妈妈一边爱抚两个孩子一边给他们讲故事。最后,两个孩子在美妙的故事中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在这个过程中,b和c这两个孩子也都得到妈妈a的关爱。这样,一个妈妈就成了两个妈妈,于是就有了a×(b+c)=a×b+a×c。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这样创设情境,那么,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理解了算理,而且还会感觉到数学不是抽象的学科,是很人性化的。

三、归纳总结中突出数学之美

数学的美常常统一于知识结构和数学对象的联系之中,适时地归纳总结,不仅能深入地挖掘到数学意想不到的神奇之美,而且能在一般的规律中探索出数学的神秘之处。

例如,在教学“奇偶性”时,一位教师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总结归纳规律。他先让学生在左右两只手上分别写任意一个奇数和偶数,然后把左手写的数乘以2,右手写的数乘以3,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只要学生能说出和,教师就能准确猜出学生哪只手上写的是偶数,哪只手上是奇数。

学生经过验证,感觉既准确又神奇。于是,师生共同探索总结方法,认为这种游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左手是偶数,右手是奇数,那么偶数×2=偶数,奇数×3=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另一种可能左手是奇数,右手是偶数,那么奇数×2=偶数,偶数×3=偶数,偶+偶=偶。因此,最后的得数若是奇数,必然是左手写的是偶数,右手写的是奇数,最后结果若是偶数,必然是左奇右偶。例如,左手写4,右手写7,那么根据要求,得数是4×2+7×3=29,由此可以判断左手写的是偶数,右手写的是奇数。这样,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更有助于突出数学的深邃之美。

四、数学解题中感悟数学之美

数学一开始就以抽象的形式出现。有些学生说数学枯燥,除了概念就是公式,毫无感情色彩。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教学让学生领会到数学美的所在。例:计算:1/2+1/6+1/12+1/20+1/30+1/42+1/56+1/72+1/90。对于这道题的解答,如果采用通分方式进行解析,便会使计算量变得非常大。如果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通读,便会发现每一个计算单位的分子都是1,而分母也具有一定的规律,那便是每一个计算单位的分母,都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也即是1×2,2×3,3×4,4×5,5×6,6×7,7×8,8×9,9×10,于是,我们便可以用两个分数之差来代替题设当中的计算单位。如此一来,尽管增加了需要计算的项数,但却能够出现相同的、正负相间的同一个分数,消除了中间项,计算时只需要对首末两项进行计算。和谐美是渗透数学知识的普遍形式。通常表现为数学概念、规律、方法的统一,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统一。

五、结语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务必让学生明白:想要感受更多的数学美,必须多学多练,最终会觉得数学的美确是美不甚收的。

参考文献

[1]刘智睿.合理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J].数学教学通讯,2018(15).

[2]刘斌.带着学生体味数学之美[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9):63-63.

猜你喜欢

数学美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探究中学数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