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育双师,双师带教师

2019-09-10邓军文许晓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9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考核机制培养方案

邓军文 许晓霞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教师队伍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同时也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标准指明了方向。“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界定、遴选、培育、考核、评价,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机制和重要环节。各个环节的标准、要求、方案以及评价等,价值指向明确、设计合理、实施有力,直接影响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标准;选拔机制;培养方案;考核机制

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服务为导向,以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为本位,制定“双师型”标准,建立“双师型”教师遴选机制,并根据“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要求,建构“双师型”教师成长路径,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通过整合多方优势学习培训资源,打通了“双师型”教师成长渠道,并促成了“名师育双师、双师带教师”传、帮、带良性育人机制的形成。通过严格选拔与考核,校内成立了一批在行业内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名师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从而为专业任课教师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基础。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发展,我校不但培养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而且很多“双师型”教师还走向了名师之路。2015至2018年我校李军、屈怀鹏两位老师分别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李军老师2015年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017年东莞市名教育家培养对象,2019年东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一、“双师型”教师标准精准定位

我校关于“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定位,以“四个服务”: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企业为价值导向,以“八项能力”要求:职业道德引领能力、专业规划与建设能力、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教学项目科研能力、新教师培养能力、良好的组织与沟通能力、企业项目服务能力为基本条件,对“双师型”教师标准进行了精准化定位。

一是职业道德引领能力。要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为人师表,深受学生爱戴;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工作细致严谨,精益求精;工作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能认真落实每一项教学工作,深受学校领导高度认可;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具有工匠精神。在职业道德层面有感染力和辐射力,能体现良好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是專业规划与建设能力。要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熟悉行业企业发展动态,了解企业用人需求;能根据企业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组织团队开发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制定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精准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能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协助学科带头人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基本建设实施方案。与行业企业加强交流与沟通,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推动校企“精准对接”,实现“精准育人”。

三是教学资源开发能力。要求能根据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组织团队进行课程标准开发;能组织团队撰写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实施方案,建立课程评价标准;能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组织团队编写教材,制作教案课件;熟悉教学信息化,能组织团队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

四是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熟悉专业基本理论,熟练专业操作技能,能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熟悉教育学与心理学基本理论,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创新。

五是教学项目科研能力。要求根据专业和学科发展需要,进行科研立项,并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日常教学。熟悉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投入到“现代学徒制”、专业“双精准”建设等教学项目的实践研究,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退出。

六是培养新教师能力。要求能帮助新教师制定“成长计划”,为新教师成长提供条件;帮助新教师在专业知识、实操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成长。

七是良好的组织与沟通能力。要求为人和善,性格开朗,善于交流与沟通,能建立良好的内外部沟通环境;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好团队,并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八是企业项目服务能力。要求专业能力突出,熟悉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和工艺技术,熟练掌握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能组织团队承接企业项目,按照企业质量标准按时完成项目任务,并能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遴选

为大力推动我校专业任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在“双师型”教师遴选方面制定了较为科学的程序,其基本原则是根据教师个人意愿、学科发展需要,各科组积极推荐,学校进行统筹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尽量满足教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并积极为专业任课教师成长提供便利条件。“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遴选基本条件主要有十点:

1.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职业道德,师德高尚,无违法违纪行为;

2.具有中等职业学校中级以上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3.在本校担任教学任务任职5年以上,没有出现过任课教学事故;

4.近5年教学工作每周不低于12节,特殊岗位教师每周不低于4节;

5.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工作态度端正,思想健康,积极向上;

6.能按时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和非常规教学工作,工作认真细致,工作效率高;

7.承担专业主干课程,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评价高;

8.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有专业学术论文或教学论文获奖或者发表,或者有相关课题立项也可;

9.具有一定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时间较为宽裕,精力充沛,能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并愿意承担各种教学活动;

10.新型行业紧缺型专业条件可适当放宽。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一)培训安排及相关要求

在确定好“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之后,学校根据专业任课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由教研处制定培养计划,规划培训项目,并及时与培训教师加强沟通,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并提出培训要求,并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加强过程管理。所有培训项目做到有任务、有要求、有收获、有经验分享,对不认真参加培训,或未达到培训预期效果的老师,将撤销后续培训项目,并取消“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资格,后续三年内不得申报。

(二)培训项目规划

培训项目严格按照“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培训项目的基本素养与业务能力提升价值指向明确,主要从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四个层面,加强专业任课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全校任课教师发展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具体设计与规划如下表:

四、“双师型”教师考核与评价

(一)“双师型”教师考核与评价方式

我校“双师型”教师考核与评价改变了“1+X”证书单一评价模式,构建了以工作成效与成果为核心的多元化、量化评价模式。多元评价模式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元化三个层面,评价主体包括学校主管部门、老师、学生、企业,其中学校主管部门考核与评价的分值占70%,老师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的分值共占30%;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包括量化考核与评价、调查与访谈;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元化是指,严格按照“双师型”教师标准将考核与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分为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逐步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细化,并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在教学改革与教学基本建设,以及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给予不同的分值权重,逐级进行量化考核。

(二)“双师型”教师考核与评价表格

“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较为宽泛,很难进行官方性界定,因为它不仅代表一种资质,更多地象征一种职责与职能。用简单的技能证书来界定“双师型”教师是不科学的,过于狭隘与片面,会导致“双师型”教师这种称谓浮于表面,而难以发挥其理应具有的引领与示范的作用。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进行界定,应从能力、工作成效等方面給予更多的肯定,才能充分挖掘“双师型”教师的价值。“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出发点与立足点,培养目标应以实际能力与业务水平的提升为导向;“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不能一味追求量的积累,更应注重质的升华,整个培训项目的设计与规划应以有效帮助任课教师成功转型为“双师型”教师为核心价值取向。同时,“双师型”教师也不能“一劳永逸”,因为它是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的代名词。在工作过程中对“双师型”教师不断进行考核与评价,将不断激发“双师型”教师的工作动力,让“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平台上不断“出彩”,从而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初衷。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考核机制培养方案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计算机基础》课程探讨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当前铁路客运企业盈亏总额考核机制探析
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软件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