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小学生学好经典古诗词的几点体会

2019-09-10孙国林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经典引导学习

孙国林

摘要:经典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如何让小学生们喜爱古诗词、体会其意境、将其传承下去,是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引导孩子们积累古诗词的方法。

关键词:引导 学习 经典 古诗词

经典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如何有效引导孩子们喜爱、学习、用好经典古诗词,让经典古诗词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从“观看”中让孩子们产生浓厚兴趣

目前,深受大家喜爱的诗词类电视节目主要有两档:一档是《中国诗词大会》,它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全民参与类诗词节目,主要以赏诗词、寻传统、品文化、树正气为主要内容,通过参与者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嘉宾老师的讲解,让大家感受古人的情怀,从前人的思想和意境中汲取营养、滋养心灵。另一档是《经典咏流传》,它是用歌曲演唱的形式将传统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将经典古诗词的意境用现代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深度挖掘经典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讲好文化故事、释放人文价值、传播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根溯源,树立国人的文化自信。这两档节目成为目前校园古诗词文化学习的一大助力。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诗词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这两档节目,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经典古诗词的兴趣,为孩子们热爱、学好经典古诗词奠定基础。

二、从“诵读”中让孩子们积累诗的语言

我国的经典古诗词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源远流长、意义深刻隽永。其中,许多经典诗句不但语言丰富、文字精练、意境深远,而且感情细腻、韵律优美,至今仍然广为传诵,深受大家的喜爱。我们在诵读这些经典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能深入这些大师和智者的思想中,如身临其境般聆听这些大师和智者的谆谆教诲,大大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文学修养。教师要在学生读顺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诗味,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积累诗的语言,这对他们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循序渐进、积沙成塔的方式让孩子们接受文学的熏陶。

三、从“讲解”中让孩子们悟出诗中之情

古诗词是古人思想、情感、抱负的一种完美的表达形式,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的是诗人杜甫的爱国之情;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的是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壮志未酬、心情悲愤的思想感情;唐代诗人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表达了作者想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去施展自己的才学抱负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为此,我们教学经典古诗词,必须引导学生体会其意境和诗人寄托在诗词中的情感,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魅力。教师要认真讲解,注重引导孩子们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牵一发而动全身”,让他们在赏析中领略诗情画意,反复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增进美感体验,达到“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感,陶冶情操”的美育目标。

四、从“画作”中让孩子们体会诗词意境

小孩子喜欢画画,尤其喜欢创作“画”。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受邀嘉宾康震老师就时常在现场作画填词,让参赛选手现场猜诗句,很受大家欢迎。受此启发,我也经常鼓励孩子们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将古诗“画”出来,诗配画,画填诗,帮助其体会意境。同时,在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也经常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等特点,开展古诗词教学,配以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做成精美的PPT,将古诗词的意境和思想完美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完全融入其中,如临其境般学习和体会,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再鼓励其将体会用画表现出来,进一步理解诗意。如我在教学《望天门山》的时候,首先利用多媒体大略介绍我国的壮丽河山,让学生们首先感受到祖国山河之美;然后切换到“天门山”,列出天门山的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们介绍;再播放长江奔流的视频;最后,我对“孤帆”“红日”分别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回去后将教学中自己感觉最美的情景画出来,在作画中记住诗的意境。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學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在“比赛”中让孩子们展示诗词积累

《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让我们从普通的教学中提炼出一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比赛。诗词大会上可谓人才济济,高手如云,上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稚气未脱的孩童。诗词大会既展现了参赛者扎实的诗词功底,又考验了他们机敏的应变能力。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孩子们古诗词的积累,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让孩子们多学古诗词,让孩子们深刻感受中华古诗词文化的魅力。同时,每周五我都会组织开展班级的古诗词比赛,因为学生们都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兴致都很高,所以我也设置了个人追逐赛、超级飞花令、擂主争霸赛等环节,这些都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人人争当擂主,斗志昂扬,俨然成了一个个“小诗迷”了。在我的带动下,孩子们都把学习古诗词作为一种“兴趣”,有的同学在诗词歌赋上的表现,就连身为老师的我有时都自叹不如。可喜的是,在这样的比赛中,全班的孩子们都很享受比赛的过程,并在其中感受到了古诗词之美,这比输赢更重要。

六、从“应用”中让孩子们体会诗词的内涵

经典古诗词有着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就是一位当代古诗词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他不仅经常引用优秀诗词,还曾亲自填词,如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中写道: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情真意切、质朴动人,人们纷纷为之点赞。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用诗词句,要孩子们随时随地创造情境、意境、诗境。课堂上,难题解决不了,可以用一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而经过思考,回答出了难题,可以说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让学生感到处处都有“诗”,或者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旋律来把诗词唱出来。在学生写作文时,我也要求他们尽量多用诗词“画龙点睛”,“点亮”读者的眼睛、展示自己的语言功底,促使他们更加喜爱经典古诗词。

人生自有诗意,诗意美在四季。我相信,只要我们与学生一起努力,中华经典古诗词文化永远不会断流,而学生的人生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感悟和体会。

参考文献:

[1]刘群玲.引领孩子进入经典世界[J].考试周刊,2011(32).

[2]邓国胜.初探小学古诗教学方法[J].教育界,2013(4).

[3]陈国忠.浅谈“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的必要性[J].甘肃教育,2016(9).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经典引导学习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