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情感的代入中理解文章

2019-09-10陈大鹏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体验式情感

陈大鹏

关键词: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  体验式  情感

每个语文老师都是感情丰富的人,这一点在课堂上就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有的老师善于煽情的讲述,有的长于幽默的语言,有的又很会调节课堂的氛围,轻松的、凝重的、活泼的等等。

通观这些各具特色的课堂,在多样化的课堂中却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要引领学生情感的代入。让学生在情感的代入中去理解文章。

基于对这种教授方式的理解,我在上《陈太丘与友期》时就尝试着把学生情感的代入作为理解和深入挖掘文章的主线。让学生在情感代入中对人物、语言和作者的主观表达上有更充分的体会。

《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不长,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在故事中既刻画了一个聪慧机智的陈元方,又给读者呈现了古人对诚信的理解。文章全篇用白描的手法,并没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加工,因此留给读者的思考就很多。怎样让年龄只有十三四岁的学生深入的理解就成了上课的一大难题。我在整堂课的安排上一直把情感代入放在学生理解文章的过程中。课堂结构上我用了三个板块:读懂课文、感同身受、我之言行。

一、读懂课文

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把这篇文章的意思弄明白,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人物、什么故事、故事怎么发生的,如何进展,又有什么结果。当然,要弄明白这些需要学生对文章的翻译。我的做法很简单,因为这篇文章本身并不难懂,我便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之上自己翻译,只留下不明白的地方提问集体研讨,并把自己理解深刻的字词找出来大家一起学习,老师只把关键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学生很容易就能用白话文复述故事大意。

二、感同身受

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并不一定能有切身的体会,在理解文章内涵时就无从着落。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几个让学生代入情感的点:

(1)怒。文章中说“友人便怒”,其中“怒”是后来的友人出口责骂太丘的情感出发点,但这个“怒”却又不单单是友人的感受,为了能更全面的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怒”的不同体现,我就问学生:“你们有发怒的时候吗?”这样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个引子,学生肯定有生气发怒的时候,他们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答道:“有”我又追问:“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發的怒呢?”学生们很踊跃的举手讲述他们的故事,当某个学生讲完后,我又追问:“你发怒了是怎么表现的呢?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当这一个学生讲述的时候其他的学生会很自然的陷入自己发怒后行为的思考中。我趁热打铁的说:“让我们来看看有人的怒是怎样表现的呢?”学生在情感的代入后就会用怒的情绪读“非人哉…….。”当学生沉浸在“友人”怒的时候,我又问道:“这篇文章中‘怒’的只有友人吗?”学生很容易就找到陈太丘和陈元方也有“怒”的表现。

(2)机智。当文章中友人问“门外戏”的元方“尊君在不”时,元方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待君久不至,已去”。这里元方的回答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首先,按照他当时的年龄,以我们成年人的认知考虑,他回答的很完美。他没有直接回答“在”或者“不在”,而是回应说“待君久不至”,乃去。既回答了友人的问题,也点出了父亲离开的原因。其次,在回答中注意用词:待“君”久不至,也注意了礼貌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元方回答的玄机,我给学生举了个例子:如果说你小时候正和一群小朋友在门外面玩耍,玩的兴高采烈,这时有个大人拉住你问你“你爸爸在家吗?”你的下意识的回答时什么?学生大都说会很不耐烦的回答在或者不在然后继续玩。我就反问学生:“元方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友人的话,他的话有没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学生代入自己的感受会做比较思考,并且能够理解元方的机智。

(3)大义凛然。当友人骂陈太丘“非人哉”的时候陈元方用很犀利的言辞教训了友人,怎样才能既让学生体会陈元方站在大义的高度上向大人说教的勇气和机敏,又能明白他说的“信”和“礼”的确切意思呢?我同样让学生代入自己生活中的体会,用对比的思考去理解。我向学生们提问:“如果在生活中看到你身边的人犯错,一般我们会怎么制止他们呢?比如你的父亲在街上随手扔了垃圾,你会怎么去劝导他呢?”学生会想当然的认为直接告诉他就行,如:“爸爸,随手扔垃圾是不对的”“不能随地乱扔”等等……。我又问道:“如果我们这样说也能够制止他,但并能让他认识到为什么不能乱扔是不是?同样的,我们看看陈元方在喝止友人的时候是怎么样说的呢。”学生深入思考“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一句。而且能够代入刚才自己的假设对比理解陈元方说话的有理有据。让学生带着理解重新劝爸爸不乱扔垃圾。这样更能对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进行锻炼。

三、我之言行

在学生理解并体会文章深层的意义后,很自然的会和自己的言行进行比较,我便又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和事例引导他们,并让他们举一些自己经历过的类似的事情,并让学生结合学完这篇文章后自己的理解,谈谈如果现在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怎么做。学生又可以展开新一轮的讨论。

总结这节课,因为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细致的字词上,也没有按照惯有的模式进行授课,但学生反映效果却出奇的好,文章分析透彻,特别是在情感教育的层面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去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学生被代入到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中,既深化了文章的理解又加强了情感教育。课堂氛围轻松活泼,是充满启示的一堂课。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体验式情感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情感
台上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合”乐而“不为”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