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自由:培养高中生理性精神的课堂教学策略

2019-09-10秦进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理性精神生本教育自由

秦进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为社会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成绩的背后却存在着问题。教育似乎在培养在某种“知识产品”,学生的学习似乎变成了一种沉重负担,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理性精神素养。这对我们的教育、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进而危及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为此,我们必须从日常教学中,特别是课堂教学处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自由;理性精神;生本教育

我们国家进行了多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可是应试教育依然根深蒂固,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大家都普遍地观察到,也感受到学生缺乏理性精神,科学素养不足。那么如何解决问题呢?

我们不妨从一个深入本质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归根结底,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自身的特殊性。教育的设计与进行必须紧紧围绕人,唯有如此教育才能成功,才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与素养。

一、从人与自由谈起

自由是人及人类的本质属性。人需要自由,倘若无自由或自由受到限制,便会去追寻自由。数千年,甚至从人类历史开始的那一刻起,人就在追求着自由。原始人,用自己的眼睛和有限的智慧观察着世界,思考着自然,想要认识周围这个世界,这就是追求自由的开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自由的理想和文化都切实而坚强地存在着。

在中国,自由即顺应自然。这样的思想有着深刻悠久的历史。老子第十六章明确提出要“致虚极,守静笃”,以做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他还进一步论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意思是说,这种回归根源就叫静,静就叫复命(复归本性),复命又叫常,懂得常的道理就是明。只有这样,懂得了常的道理,懂得复归本性的道理,才能容纳一切,进而才会公而平,公又正,进而才能无不周全,进而才能符合自然,再进而才能符合道,能遵循着道而行,才会长久。这就充分肯定了循道和尊重本質与规律的重要性,而这也是肯定了自由的重要性,因为自由就是循道而为。

西方文化中,一直视自由为人之本性。古希腊人曾骄傲地称自己为“自由人”。亚里士多德曾说:“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1]在他看来,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人在行动中是自由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大都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人本自由”思想。他们以人为中心,以人权对抗神权,提高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极力提倡意志自由和个性的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运动最早的斗士但丁最先举起人的自由的旗帜,“自由的第一原则就是意志的自由” [2]。在他看来,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人之所以是高贵的,就在于他有天赋的理性和自由。

概括地讲,自由是指使应然主体处于主体的地位,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思考,作出选择,采取行动,或者说是依据自身的特点、规律和现状去发生,摆脱外来的束缚,削除或避免外来的不当影响和作用。

二、课堂走向自由,培养高中生的理性精神

(一)转换我们的观念

1.学生首先是人。在审视学生的时候,首先要把学生看成一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这个整体分成零零散散的碎片,要考虑人的需要、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本身是件令人快乐的事情。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求知进行探索,当他有所认识,有所发现的时候,他就会获得一种愉快的体验和无可替代的满足感,这是一种源自心灵的幸福。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人有着同质同构的密切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知识是人的精神食粮,是人之为人不可缺少的,就像人必须要吃食物一样,学习与求知是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能,因而学习是快乐的。

(二)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全面依靠学生

1.全面依靠学生的学习

“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的。就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3]。教育应当根据学生天性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并思考世界。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头脑进行探索和思考的时候,老师只是在帮助他们。教育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的理性才能得以锻炼,理性精神才得以培养。

2.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

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这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和保障,惟有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在现如今的教育中,作业堆积如山,试题多如牛毛,课堂装得满满的,学生很难有自己思考、探索的自由空间。在这样贫瘠的土壤里,很难有深刻的思想与独到的见解,学生的理性精神与素养难以得到培养和提升。

3.先做后学、先学后教

“先做后学”是指学生在学之前,亲自去做,参加活动,从事相应的实践,增加感受和体验,对之有所认识,只有这样,学习才会是深刻而有生命的。这“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4]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5]可能与“先做后学”伴生而出“先会后学”。就是说,在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他已经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会”,对学习对象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专门的学习,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深刻、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这是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基础。

4.创建交流的氛围,主动快乐地学习

创建自由平等交流的氛围。有了交流,人才能正常地生活下去,有了交流学生才能正常地进行学习和生活。“不论在哪里的早期教育实践中,我们都能发现,成功的早期教育依赖于发展一种重视交流的健康文化。”[6]交流的具体方式和表现形式有许多种,而在学校教育中,“讨论”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形态。而在生本教育理念中,“讨论是学习的常规”,是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进行讨论,只要是学习需要,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7]

总之,在一所相信学生的学校里,在一个全面依靠学生的课堂里,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学生自由、平等地交流着、表达着自己的认识、理解、观点和疑问,那么这个课堂一定是一个充满理性精神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5.

[2]周辅成编.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19.

[3][4][7]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5-38.49.131-144.

[5][美]克莱恩著.天天·天才---重视你与孩子们本来的学习乐趣.111.

[6][英琳]·欧德菲尔德著Lynne Oldfield.自由地学习——华德福早期教育[M].李泽武译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9.)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理性精神培养的高中政治探究课堂探索”([2018]—JKGHYB—074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理性精神生本教育自由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