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船舶轮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

2019-09-10张辉东

管理学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改进问题

张辉东

[摘 要] 船舶輪机业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完善。随着船舶管理规范化的不断提升,势必对轮机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就轮机业务管理中存在的几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思路,旨在共同面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克服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提升船舶轮机综合管理水平。

[关键词] 轮机管理 问题 改进

中图分类号:U676.4 文献标志码:A

2012年笔者作为东海渔政总队指导轮机长,有机会随各渔政船一起出海学习和交流,了解各船轮机业务工作开展情况,通过观察,发现各船在轮机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船管理比较完善,工作成效明显,有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预防检修制度执行方面、人员在船培训方面、交接班制度执行方面、技术资料管理方面和轮机人员配备方面。

一、预防检修制度执行方面,具体表现为执行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首先,对于工作主动性,可分为四个层次:(1)不用别人告诉你,便能积极去完成;(2)领导安排任务后,才去做;(3)领导安排任务后,多次督促,迫不得已才去做;(4)领导安排任务后,告诉他怎么做,并且盯着他才去做。显然,我们所希望的是主动性的第一个层次。提高预防检修工作的主动性,可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和领导。预防检修制度,是现代船舶维修保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船舶管理现代化、规范化,提高轮机管理水平的有力手段。作为预防检修工作的领导者,轮机长首先要身体力行,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把预防检修作为机舱工作的重要抓手,认真加以组织和领导,积极予以贯彻和执行,同时教育轮机人员,共同树立“预防为主,养修并重”的观念,以及自主管理的主人翁意识,确保预防检修制度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

(2)加强沟通和交流,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轮机长要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经常与下属沟通,消除工作中的分歧,主动关心下属生活,使大家产生归属感。对下属工作中的不足,尽量少批评、多帮助,少指责、多包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下属工作中的进步,学会真诚地赞美和鼓励,激发他们工作的动力。

(3)进行正确的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轮机长需对预防检修工作有一个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须对预防检修的时间节点和期限进行量化,让每个轮机员都要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养成主动工作的习惯。另外,轮机长需加强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对工作不到位的,及时予以引导和帮助。

(4)建立预防检修考核机制,通过考核形成有效激励。目前,预防检修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主要困扰是保障室和各船轮机长在推动过程中的有效办法不多,做得好的缺乏激励,做得差的缺乏约束,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此,建议制订相应的预防检修考核机制,并赋予轮机长在考核中拥有一定的权限。

二、人员在船培训方面,具体表现为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有待增强

轮机人员进行在船培训,是提高业务技能的有力手段,也是岗位成才的有效途径。轮机长除了是机电设备总负责人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做好所属人员的业务培训,也就是传帮带教工作,各船在今后的培训实践中,有必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1)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各船因设备不尽相同,人员业务状况不一,轮机长在制订培训计划时,需结合本船实际。在制订培训方案时,可以按照先易后难、先主后次、循序渐进的方法,把提高操作技能和做好岗位安全值班放在首位,然后以点带面依次展开,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轮机员和机工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职务、不同的工作要求区别对待,在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体现出差异性。

(2)学以致用,注重实践,突出重点。轮机培训应着重解决轮机人员三个方面的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其中,分析能力需要理论知识的积淀,通过理论培训,轮机人员不仅要弄清设备的结构原理,而且要对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学会预判,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动手能力是轮机培训的根本和落脚点。

(3)用心准备,精心组织,及时总结。这是做好培训的必要步骤,也是培训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培训不仅仅是轮机长一个人的事情,轮机员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对各自所分管的设备,轮机员首先要学懂学精,培训之前,要准备好交流材料,认真做好培训笔记;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处理好工学矛盾,使工作学习两不误。培训结束后,要组织大家进行交流,听取对培训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

(4)坚持创新,注重培训质量和实效。培训不是三天两天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在培训内容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机械知识和电气知识相结合,故障分析和具体案例相结合,紧跟轮机技术发展的趋势,注重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不断拓宽知识面。培训方式上,除课堂培训、实地培训外,平时工作中,可采取“结对子”的方式,以老带新、高职带低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需提醒的是,在船培训只是为个人学习提供一个载体,提供一种学习方式和思路,作为轮机人员,不能完全依赖于此,而应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进行个人自主学习,要认识到自主学习、自我提高、自我成才,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让轮机人员相信只要想学,用心学,什么都能学好!

三、交接班制度执行方面,具体表现为交接程序有待规范

交接班制度是轮机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要求是交清接明。现实工作中,当需要交接时,多数人由于匆忙或碍于情面等,往往面上口头交接一下,不太注重细节,又没有正式的交接记录,一旦发生问题,就会相互推诿,既不利于团结,又影响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交接双方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交接。

对于临时调动,交接双方尤其是接班人,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工作:

(1)问。就是要向交班人询问自己所负责管理设备的技术状态。

(2)看。对交班人员点交的事项不仅要听明白,更要实地看清楚,要让交班人员陪同自己,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巡回检查。

(3)记。交接双方口头交代以后,须将交接内容如实记录在轮机日志上,双方确认后签字,如轮机员交接,轮机长需做好督查工作。

做好交接需要轮机人员自觉执行,但同时也需职能部门来规范程序,加强平时的督促和检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技术资料管理方面,具体表现为部分技术资料存在缺失

做好技术资料保管,是轮机长职责的重要一环,是机舱内部管理规范化的体现。在分析处理疑难问题时,若无技术资料的支持,会导致设备故障排除不及时,严重时会影响到船舶安全。对此,轮机长可通过以下措施改进管理中的缺失现象:

(1)定期进行清查整理。为避免资料散乱和损毁,尽量使用资料袋进行分类存放,做好目录便于查找,没有资料袋的,及时申购。

(2)轮机长在做好专人保管的同时,可采用备忘录登记制度,凡借出的资料一律登记签字,避免发生遗失。

(3)严格执行交接制度,轮机长正式调动时,技术资料一并交清接明。对于重要资料缺失的,接班轮机长可以拒绝交接。

五、轮机人员配备方面,具体表现为电机员缺配

船舶管理规范化的不断提升,势必要求人员的配备越来越规范化。新的《渔业船舶职务船员配备标准》规定:发电机总功率500千瓦以上渔业船舶,应当配备电机员,可由轮机长兼任。兼任的前提应该是,兼任人已取得电机员资格证书。轮机业务管理中,电气管理有其相对独立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而目前现有的轮机长都未接受过系统的电机员专业资格培训,如果兼任,有违持证上岗的要求。为立足长远发展,提升船舶轮机综合管理水平,各船应按规范配备专职电机员。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定律”,讲的是对于一只木桶而言,若要盛更多水,决定因素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只有想方设法将短板变长,水量才能不断增加。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无论是企业、团队,作为领导和管理者,只有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加以改进,才能克服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改进问题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