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方法,让习作神采飞扬

2019-09-10许建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艺术化词语内心

许建山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什么意思呢?文,即华美,有文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说话、写作不讲究修辞,没文采,就流传不远。后人以此作为评论文学作品的标准之一。历史的事实也雄辩地证明,能流传下来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绝大部分都切合这一标准。

反观现实,尤其是我们写作课堂上教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学生习作,当然,其中也不乏佳作、力作,可更多的是单调乏味,无病呻吟的拙劣之作。一篇习作,把学生、教师搞得焦头烂额,望文兴叹。

如何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文,行而更远”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对处于写作困境中的学生有所帮助,对辛勤执教的教师有所启发。

一、寻常词语的艺术化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成功地把握写作对象的特征,并用恰当的语言巧妙地表现出这些特征,真所谓“不著一字,尽显风流”。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歌中一个“绿”字,看似寻常地描写春日扬州的美景,却将无形的春风化作鲜明的形象,化静为动,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如临其境之感,更反映了春天万物向荣、生机盎然的特点,极其传神。这就是寻常词语的艺术化。

我们在阅读和教学这些优秀文学作品时,要关注这些艺术化的词语。在学习实践中要努力模仿这些词语的运用,以达到抓住写作对象特点巧妙表现,让自己的习作活泼生动,有质感。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从母亲身后飞出了红儿。”一个“飞”字,既写出红儿活泼、热情,又反映出他内心的激动、兴奋。一个“飞”字,抓住了作为小孩子红儿的特点,使红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我们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要模仿,更要应用。在学生的习作中,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子:他从外面走进来。这一表述,苍白无力,单调乏味,人物形象不鲜明,特点不显现。怎么办?如何才能化腐朽为神奇?不妨将“走”字换一换,换成其他的同义词,如:奔、闯、蹦、飘、踱等。不难发现,一字改动,人物形象丰满,特点立显。

寻常词语的艺术化,强化了语言的表现力,由平易中显出神妙,朴素中彰显魅力,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阅读和写作中,我们要多加关注,长期训练,对提升习作质量必将大有裨益。

二、要牢固树立无动词、名词不修饰的意识

我们先来看两段示例: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月光如流水一般,照在这一片叶子花上。青雾升起在荷塘里。

读后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段活泼生动,形象可感;第二段单调乏味,如同嚼蜡。再仔细比较、研究一下,其原因不言自明,第一段在相关的动词、名词前面加上了反映它们神情状态的修饰性词语,而这些修饰性词语又饱含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所以整个文段的语言就变得如此生动活泼、神采飞扬了。

其实,仔细阅读,很多文学大家的作品,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过人之处、神秘方法,他们就是在平静的叙述和描写中巧妙地进行修饰,以此来表情达意,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读来总让人深感缥缈迷蒙,余音缭绕。

三、注重比较,写出特色,丰富内容

中学生笔力有限,在一篇习作中,如果仅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一味地叙述、描寫,难免词穷,文章也会显得干瘪。这时可以宕开一笔,换个角度,用其它的内容与自己所写内容进行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写作对象的特点反而泾渭分明。朱自清在《绿》一文中,将梅雨潭的绿与北京什刹海的绿,杭州虎跑寺的绿,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的绿进行对比,使得梅雨潭的绿的柔软、明亮、温润的特点清晰可感。

比较,有不同事物之间的横向比较,如上述朱自清散文梅雨潭的绿与其他地方的绿的比较;也有同一事物发展变化的纵向比较,如鲁迅先生《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比较。比较,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对于学生习作来说,如果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对比,还能使习作内容更为丰富。

四、关注内心,注重感受

人是感情动物,对外界事物都会有个体的认识和评价,从而产生不同的内心感受。反之,不同的内心感受也会影响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写作运用的语言是文学语言,具备内指性、抒情性和模糊性,这是文学语言和一般语言的根本区别。文学的语言既要达意,更要表情。

现实中,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忽略自我,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冷淡地叙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他们对自己写作的人物缺乏真切的情谊,对描写的事物无动于衷,对描写的景物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感。文章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既然作者毫无情感可言,怎么会感动读者呢?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古人说“言为心声”。文章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没有感情就写不出好文章。据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在撰写这部作品前几章时,感情激动到难以下笔,所创作的作品才会如此感人。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情感,可以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情感,通过教师引领,培养学生情感;通过作文点评的鼓励表扬,培养学生情感;通过巩固知识,深化学生情感。在持之以恒的引领训练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关注内心,注重感受对作文写作的重要性,养成写作时关注内心感受的良好品质,创作出感情充沛、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涉及到每次具体的写作训练。如果能时刻提醒和要求学生选择传神词语,认真加以修饰,多方进行比较,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定会创作出文质兼美、神采飞扬的好文章。

猜你喜欢

艺术化词语内心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找词语
不规则抽象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玩味型格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词语积累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