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限运动概述及高校极限运动制约因素分析

2019-09-10程思淏

体育风尚 2019年2期
关键词:极限运动制约因素高校

程思淏

摘要:梳理了极限运动的概念及主要运动项目,指出大学生及高校是为国内开展极限运动的主体人群及主要场所。分析了大学开展极限运动所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对高校如何促进极限运动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极限运动;制约因素;分析

极限运动发源于欧美,强调参与和勇敢精神,追求完成难度动作后的成就感和刺激所带来的愉悦感。极限运动在国内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作为一种舶来的新型体育形态,极限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虽历时不久,但已成为体育领域一股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

一、极限运动的概念

极限运动(ExtremeSports)是指利用自然条件,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练习和完成各类在速度、高度、思维、技巧等有较高要求的动作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的运动。其特点是强调参与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碍、完成高难度动作后所获得的成就感和刺激过程所带来的愉悦感,属于体育娱乐活动的一种,被誉为未来体育运动[1]。

二、极限运动的主要项目及参与主体

(一)极限运动的主要项目

从广义上讲,一些挑战性高的,非奥运、非世界运动会的项目都可以叫做极限运动。极限运动多为户外项目,其种类繁多,可分夏季和冬季两大类,运动领域涉及“水、陆、空”多维空间[2]。

1.水上项目

主要有赤脚滑水(Barefoot water skiing)、

悬崖跳水(Cliff diving)、喷气滑水(Jet skiing)、水肺潜水(Scuba diving)、尾波滑水(Wake boarding)、激流皮艇(Whitewater kayaking)、风帆冲浪(Wind surfing)、风筝冲浪(Kite boarding)、激流漂椅(River bugging)、白水漂流(Whitewater rafting)、水上摩托(Water scooter)、独木舟漂流

(Whitewater canoeing)、溯溪(River trekking)等项目。

2.陆地项目

主要有室内攀岩(Indoor climbing)、洞穴探险(Caving)、旱地雪橇(Streetluge)、轮胎滑雪(Toboggan skiing)、速度滑雪(Speed skiing)、直排轮滑(Aggressive inline skating)、极限摩托(Moto X)、定向运动(Orienteering)、山地自行车(Mountain biking)、滑雪板运动(Snow boarding)、悠玻球运动(Zorbing)、跑酷(Parkour)、滑沙(Sand boarding)、暴走(Riot walk)、街舞(Breaking)、攀冰(Ice climbing)以及小轮车(Bicycle motocross)、活力板(Vigor board or Snake board)等项目。部分陆地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因与国人的运动心理和社会环境产生契合而得到蓬勃发展,如定向运动已经将个人休闲、娱乐和团队协作融为一体,成為不少团体进行团队建设的主要保留项目,而暴走和街舞则发展成一种群众喜闻乐见、安全高效、参与度较高、最具中国特色的健身运动。

3.空中项目

主要有定点跳伞(Base jumping)、悬挂滑翔(Hang gliding)、跳台滑雪(Ski jumping)、空中冲浪(Sky surfing)、翼装飞行(Wingsuit flying)、蹦极(Bungee jumping)、速降(Brakedown)等项目。

(二)极限运动的参与主体

极限运动的特点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需求,青少年对极限运动的理解和接受更快,对新闻媒体中关于极限运动的报道有更多的机会和热情予以关注和模仿,且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这就决定了参与此类运动的人员多为青少年。

对于年青人最大的聚集地一高等学校,具备了开展极限运动的先决条件。大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中学和高中所压抑的激情能够得到尽情的释放,因此各种各样的极限运动项目在高校大一、大二的学生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传播。

三、高校开展极限运动的制约因素分析

极限运动不同于传统体育项目,极限运动一般来说危险性较大,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冲击力较大,且多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了解和分析我国高校开展极限运动所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无论是对投入极限运动的年轻人还是对开展极限运动的高校都非常重要。

(一)安全因素分析

安全问题是制约高校开展极限运动的首要因素。许多高校片面强调学校对大学生知识培养的任务和使命,尽量避免开展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以减少伤害事件、避免麻烦,对极限运动抱有不鼓励、不支持、甚至抵触、阻碍的态度。正确认识极限运动中的危险因素,尽力减少伤害事件发生,是高校和大学生开展该项运动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首先,对极限运动中的危险因素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开展极限运动之前,必须让从事极限运动的师生们从学会“害怕”开始,牢固树立起尊重生命,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信念。

其次,对极限运动中的危险因素要有正确的认识。危险在人成长及自我实现过程中无处不在,通过参与极限运动,有助于培养处事不惊的能力,人在危险中的忍受阈值就会不断提高。所以极限运动并非将生命置于危险之中,而是通过锻炼和训练提高人们应对危险的能力。极限运动并非置性命于不顾,而是在特殊装备的保护下,按照科学的原则,遵循一定的技巧,不断增强自身的体格和振奋精神,培养参与者面对危险的信心和勇气。

再次,针对具体的危险因素,学校、老师和学生们都要能认真分析和科学评估,并能有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学校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有条件且适合本校开展的运动形式;老师、教练员要时刻具有危险意识,认真考察气象条件、场地情况、装备设施、身体状况等,提前预判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学生们要积极储备个人体能、具备基本的和必要的救生技能、选择安全和专业的运动装备、选择正规负责的组织团体等。

(二)心理因素分析

极限运动的魅力之一就在于该运动形式常给人们带来一种视觉冲击,但这种视觉冲击效果给相当一部分带来的是“命悬一线”甚至“玩命”、“作死”的感觉。30%以上的意外率使得很多高校的教师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恐惧甚至排斥的心理[3]。

中国传统文化相对保守,做人做事多强调中庸、平和、谦虚、稳重,从而造就了大多数人性格含蓄内敛,对于彰显个性张扬特点的极限运动项目从主观上难以认同。除此以外,没能充分认识到极限运动所具有的当代价值也是导致大多数在心理上难以接受极限运动主要原因。极限运动的当代价值从参与者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对极限运动的参与者来说,极限运动首先能体现出体育文化最基本的创造、超越和竞争价值,且比传统体育项目更为突出;其次极限运动多在大自然中展开,参与者回归自然,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再次,通过极限运动所形成的“亚文化”,参与者能获得一种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此外,极限运动对参与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也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

从社会价值来说,极限运动具有应对危险的教育功能,提高面对危险的忍受阈值,对培养人们的极限精神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此美国成立有极限体育学院,提供专业的极限体育教育;极限运动对主流文化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已逐渐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出于对生命的珍惜和保护,许多极限运动项目已变的有惊无险,甚至成为培养健全人格的必须课,国内部分高校把室内攀岩、拓展运动等项目列为体育课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勇气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三)生理因素分析

极限运动在速度高度、技巧性上的更高追求,对参与者在体力、敏捷性、心理承受与调节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换言之,许多极限项目的完成除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外,身体素质的差异也是制约极限运动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也限制了从事极限运动群体的数量及运动完成的质量。

不可否认,在极限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咖们,个人生理因素上的天赋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但作为普通的爱好者,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一样,心肺功能、身体机能等各项身体素质指标通过锻炼同样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为从事极限运动创造条件。

(四)财力因素分析

极限运动作为“另类体育”,项目丰富多样,要求有不同的人工或自然设施来完成任务。除跑酷、暴走等少数极限运动项目外,大多数的极限运动对于场地、器材、装备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其所需的财力支持也是非常巨大的。

按照设施的高低和难易程度,国际极限运动场地规范将运动场地分为A、B、C三级方案,国内也称高级、中级、初级方案。其中A级方案符合国际竞技标准、难度较高、可举办国际比赛,道具高度一般在3米以上[4]。高级方案的设施投入巨大,非一般高校所能或愿意承受的。

高校和大学生们如果对部分极限运动项目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其所面临的财力困境是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予以解决的,如校企合建、合办等方式,通过企业赞助或特别基金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五)师资因素分析

极限运动的教学对于师资力量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极限运动老师多是从别的体育项目中转来的,大多存在自身技术动作不过硬、缺乏专业教学经验、对技术动作理解不足、缺乏预见性防护措施等缺陷,导致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质量偏低、学生积极性不高。

极限运动对技术的专业性要求需要从事过极限运动的师资来执教。高校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快速提高师资力量,比如:積极引进专项教师、培养本部门师资力量、借助社会师资力量甚至培养学生骨干等多种形式。

四、结论与建议

作为一种舶来的体育形态,极限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虽历时不久,但已在年轻人群体中,特别是高校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展。有些运动项目,如街舞、暴走等,通过改良,已经走出年轻人群体,成为老少皆宜的运动方式。

极限运动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安全、心理、生理、财力、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果对该运动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并能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大力宣传,相信极限运动一定能在高校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开展。

建议有条件的高校都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结合一定的社会力量,扬长避短的开展一些极限运动项目,既有利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他们劳逸结合,更好的完成本专业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842.

[2]周细琴.中外极限运动研究的对比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10,28 (5):37-39.

[3]董明军,马云驰.我国极限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 (2):117-118.

[4]孟凡钧.大学生极限运动的教学与规范管理[J].新校园:上旬刊,2013 (9):34.

猜你喜欢

极限运动制约因素高校
极限运动真能让人“痛并快乐”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挑战极限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