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19-09-10宁燕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宁燕华

【摘要】  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关键。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心理素质的共同提升,进而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小学语文教师只要用心挖掘这些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采用一些恰当的教学策略是能够很好的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8-017-01

广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所有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起到促进作用的教育活动;而狭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在学校内能够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然而,长期如此,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如何采取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意义

仅从教材的结构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教材编纂者的精心设计,编撰人员结合了小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用循循诱导的方法将学生从简单的学习向更深入的学习进阶。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会发现这些课文内容综合了各个学科的内容,同时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例如,一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有的是描写勤劳努力为社会做了很多贡献的科学家;有的是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人民英雄;有的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还有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同龄人。这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让小学生们深深被他们的人格所感染,从而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改进自己的性格。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本比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书,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专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存在区别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把语文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合为一体,在不影响语文教学课时安排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两者进行融合。那么,怎样才能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挖掘蕴藏在其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并将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起来的问题。

二、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

1.改变教育方式

课文中的内容通常是有限的,然而,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学习范围却很广,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不止于课文内容的学习。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式地讲授,应该融入自己的教学想法,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应该改变言传说教的教育模式,在无形和无声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2.恰当评价学生

相关教育心理研究表明,教师应该恰当地评价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各种表现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运用鼓励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进行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理解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化,如此才能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一次恰到好处的评价往往比频繁的指责教育效果更佳。

(二)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1.适当组织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把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很好地融合,可以推动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这是一个比较直接且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同时能够让学生逐渐受到心灵的净化,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会将内在的情感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演绎文中的内容并获得启发。比如,在学习《我不能失信》这一课中,为了塑造学生们诚实守信的心理品格,体会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去体会在演绎中的感受,之后可以做出总结:“言而无信会让别人失去对自己的信任。人与人之间没了诚信,就不能坦诚以待。”

2.科学布置课后作业

要想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除了课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外,在课外也应该合理布置一些关于情感态度和三观的学习任务,必须将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部编部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中讲述了伟大科学家伽利略敢于探索的求知精神,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对课文中质疑的内容进行求证,学生通过互联网信息、图书馆资料进行查阅之后,在班上进行相互讨论。这样的课外作业比过去机械化并且枯燥的作业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三)举办各种实践性活动

很多实践性活动都能考察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朗诵、辩论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最重要的是通过集体活动能够改变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例如,在部编部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综合性学习”,就要求小组合作商量决定实践性活动的计划安排,调查自己家乡的环境问题。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先分组、设计活动方案(活动的地点、时间、人物等),如此能够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实践性活动中,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改变一些学生孤僻的性格,优秀的学生弥补较差学生的不足,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引导思维局限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学生之间能够互助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 参  考  文  献 ]

[1]王淑颖.心理健康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1).

[2]高玉红.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甘肃教育,2019(4).

[3]杨胜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58.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