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振兴的行动指南:途径探究与思想方法刍议

2019-09-10周英东

北方论丛 2019年2期
关键词:东北振兴思想方法

周英东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东北振兴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如何实现东北振兴的重大课题,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更是推进东北振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论述为东北振兴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东北振兴;半富内涵;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9)02-0001-07

Action Guidelines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

A Brief Discussion on Approaches and Ideological Methods ProfoundUnderstanding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 s ImportantExposition on th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th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ZHOU Ying - dong

(Heilongjia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ofthe CPC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Committee,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 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th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scientifically answered the important questions of what kind of development path Northeast China takes and how to realize th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It has a strong power of truth and practice, and the ideological method contained in it is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 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th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and is the fundamental follow for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Profound Connotation; Ideological Method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东北振兴发表了很多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巨大的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进东北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都分别进行工作考察。2018年9月25—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对东北三省进行了总体考察,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课题,行程2000多千米,用4天时间对东北三省进行考察调研并做出重要指示。9月28日下午,在沈阳主持召开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先后4次到东北三省代表团参加审议,共商东北振兴大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论述。

(一)指明了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1]。“五大安全”战略地位的表述,凸显了东北之重要。在祖国辽阔版图上,东北^省一区雄踞鸡首,拥有10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1亿多人口,地位举足轻重。从国际视角看,东北地区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和俄罗斯有长达4300千米的边境线,东南部隔鸭绿江、图们江与朝鲜相望,与日本隔海相望,具有边疆、滨海、临江、沿边的特点,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从全国视角看,东北地区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布局,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按四大板块的空间架构,提出“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pp30_31>。出台了相关政策,逐步形成东、西、中部和东北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因此,东北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从东北自身看,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后方,东北在资源、能源的供给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黑龙江、吉林位于内地,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粮食、煤炭、石油、木材、金属等资源,是工业的理想原料地和燃料地。辽宁作为国家的原材料基地、重型装备基地、军事工业基地,一直承担着较高的指令性计划和较重的财政上缴任务。据统计,1953—1994年,累计平价调出钢材近亿吨、生铁5608万吨、水泥8410万吨;累计上缴中央财政3234亿元,占同期本地区财政预算收人的71.5%。在改革开放后的较长时间里,辽宁承担的指令性计划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每年平价调出的工业产品達千余种,钢材、油品等原材料占同期产量的3/4左右[3]〜37、东北地区还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现已形成以重工业为主体、门类众多的工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产业集群。一些“国宝”级企业更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产业安全,被称为“国之重器”。在新时代,推进东北振兴意义重大。从根本上说,深人推进东北振兴,事关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事关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事关我国周边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4]。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东北振兴的坚强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无论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同样,在东北振兴发展中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东北振兴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具体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坚决查处各类腐败案件等四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对推进东北振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加强东北地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东北振兴发展全过程和所有方面,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不折不扣地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高标准抓好东北振兴的各项改革任务。加强东北地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凡涉及振兴发展重大事项必须集体讨论决定,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加强东北地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成为东北地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增强觉悟、提高政治能力的大熔炉。加强东北地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牢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东北振兴的组织保证,东北振兴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着力提升干部专业化水平,使干部具有专业化精神、专业化领导能力。东北振兴最终要落到干事创业上。良好的作风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和保证,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要过硬,要实干、苦干,以坚决有效的落实和执行来推动各项工作,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东北振兴干部是关键,干部干事创业要做到清正廉洁。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利于促进干部形成干事创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利于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大,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必须一以贯之。

(三)解放思想是东北振兴的行动先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视察时指出,东北人才不少、技术基础雄厚、干部素质也不错,往往就缺一点创新精神和思想格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可谓一针见血。思想格局决定了我们看什么想什么做什么。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是认识论上的一大智慧。在一个黑暗的山洞里,微弱的阳光照进来,洞穴中的人长时间一直把投射在墙壁上的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假如有人将其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结果刺眼的阳光让他什么也看不见,感觉很痛苦,原来自以为真实的东西什么也看不到了。当他的眼睛慢慢适应了外面的光线,看清楚了真实的存在,并且触碰到它,他才恍然大悟。柏拉图告诫人们吐故纳新实际上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唯有经过苦痛,才是真正的吐故,才能获得扎实有用的新知。东北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实行计划经济體制的地区,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东北地区向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面临严重的体制性障碍,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进行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思想解放是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先导,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器。改苹开放以来,每一次思想解放都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而催生理论自信与行动自觉。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多次实践中又不断使理论丰富发展,循环反复,在时代变革中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出现困难,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观念转变滞后,没有跟上时代变化和新事物的发展变化。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必须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首先,要在深化省情认识上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首先要打牢解放思想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5](P'3M)。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就是触及事物实质,认清事物规律的过程。要以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观大局、看大势,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要坚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的“拿长三短”的辩证方法:既看到遇到的挑战,也要看到面临的机遇;既要看到省情的短板,也要看到省情的优势。客观、理性、深人、全面地分析省情,使发展思路更加可行,使发展目标更加清晰,使发展措施更加务实有效,使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其次,要在上下结合上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越深人,就更要注重协同配合,促使各项措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解放思想要做到每个层级都解放思想。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以“头雁效应”带动下级和基层解放思想。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对基层结合实践提出的创新性、突破性的具体做法要及时地在上级出台的文件中予以采纳,多踩“油门”、少踩“刹车”,不能拿老框框对待新事物,不能简单机械地说不行。同时,作为“绝大多数”的下级和基层不能简单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探索,崇上不唯上,依靠上不依赖上。最后,在制度创新上解放思想。新一轮东北解放思想不是“清谈馆”,要把思想解放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成果、发展成果和制度成果。以思想解放促进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巩固思想解放成果。思想决定行动,解放思想是东北振兴的“总开关”,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在灵魂深处闹革命,以思想解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四)全面深化改革是东北振兴的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对东北地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三个下功夫”的着力点和“五个有利于”的基本原则。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解决体制机制不活、发展质量不高、发展环境不优等诸多问题,归根结底都要靠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就是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是东北振兴的总抓手。首先,要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谋划东北地区改苹发展思路要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标要求。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目标,不仅是语义上的强化,还是对东北振兴更为准确的定位、更为深切的期许,是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新格局。谋划东北地区改革发展思路要正视东北振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标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标要求,东北振兴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东北在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对外开放、思想观念方面存在“四大短板”。同时也要看到,新时代推进东北振兴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对东北振兴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东北振兴发展,在推进高质量发展、重视粮食安全、“一带^路”建设、发展装备制造业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系列政策,为东北振兴发展提供了重大政治机遇、政策机遇、改革机遇、开放机遇。谋划东北地区改革发展思路要坚持“五个有利于”的基本原则,即“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4]。其次,要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突出抓人才、突出抓项目是东北振兴发展要解决的突出矛盾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向经济建设聚焦发力”的要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完善振兴发展新动能、发挥科教资源优势、补齐民生短板等,谋划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重点民生项目。在用人导向、工作考核导向方面强化项目建设工作。人才吸引和项目建设相辅相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1979年改革开放前,随着苏联援建的22个重大项目落户黑龙江省,开发北大荒、大庆油田和大小兴安岭,几次重大开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资源,累计净迁人人口700余万人,黑龙江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移民省份。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集团成立以来,有近一半人才是从省外回归。这些都充分说明事业舞台对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至关重要。最后,要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基层作为改革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处在改革第一线,是否具备改革创新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落实和改革的成效。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深化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提供强劲动力和活力。

(五)重塑营商环境是东北振兴的基础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水深则鱼跃、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东北振兴的关键性、基础性工程。这几年,“投资不过山海关”之声,不绝于耳。重塑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最终要靠全面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新突破推动重塑营商新环境。一是完善和健全体制机制。在地方机构改革过程中,辽宁和黑龙江成立了各级优化营商环境专门机构,全面负责营商环境的创建、监督、管理工作。此外,采取引人第三方机构、社会问卷、企业家调查等方式开展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建立健全评价制度体系,形成长效推进机制。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塑营商环境,重点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放管服”改革不是简单地让权力在体制内层层下放,而是要着眼服务市场主体,“放”要放出活力,“管”要管出公平,“服”要服出便利。三建立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四是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政府首先带头遵法守法,凡是能交给市场的就交给市场,做到始终一视同仁。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要优化投资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只有优化投资环境,才能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进^步树立起东北重商亲商扶商的形象;只有优化金融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和投资者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只有优化人才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端人才留不住、创新人才引不来的问题,才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通过聚集重点、主攻难点,进而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亮点。打造出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六)重聚产业发展新动能是东北振兴的重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这是围绕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做出的安排部署。创新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转方式调结构是东北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要聚焦装备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通过创新实现转方式调结构。一是向推动做好w三篇大文章”要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开出转方式调结构的一道良方就是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等三篇大文章。这是东北转方式调结构亟待破解的难题。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老字号”转型升级、加快迈向中高端,推进“原字号”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新字号”向新增长领域拓展、加速倍增。二是向政策均衡供给要新动能。此前东北振兴过于关注国有企业,忽视民营企业在振兴中的作用和地位,而民营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为了生存更有创新动力,我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来自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偏弱是东北经济活力不足的突出表现。因此,未来的政策导向要避免仅仅关注国有企业,要同时兼顾民营企业,实现政策供给的均衡性。三是向完善人才安心安身安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上要新动能。创新人才偏少是东北转换发展动能的关键制约。人才是一切创新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东北三省都存在人才和科研团队被南方集体挖走的案例。孔雀东南飞,既有内外环境因素,也有人才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影响。要创新东北振兴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支持东北地区设立人才特区,改革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组织化的人才交流机制,既要“筑巢引凤”,也要“固巢留凤”。四是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新动能。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具有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科教资源等优势,将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通过市场竞争生成并传递创新需求信号进而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七)重构协调发展新格局是东北振兴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科學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这是围绕协调发展理念做出的安排部署。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体现的是均衡与非均衡相统一的发展状况和过程,解决的是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动力的综合体现,具有重要的统筹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在新时代推动东北振兴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全局和区域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一是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扩大,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严重,对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地向东部地区流动,但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东北部地区的转移并没有实现,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靠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国有资本仍占主要地位,外资、民间资本不足,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不快,投资效益不高。因此,东北地区同东部地区之间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还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6]。全国发展是一盘棋。东北地区要主动融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理念,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的资本,推动本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推动本地优质资源资本化。二是产业协调发展。东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造成了东北地区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产业结构单一的产业结构特点。产业结构偏重是当前东北经济下行的主要矛盾。东北地区正承受传统产业集中负向拉动的阵痛,根本性的结构调整还没有发生。要深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特别是自主创新”的要求,把东北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科研成果,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新产业和经济实力,发挥高新产业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整体带动作用,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三是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M三农”问题是振兴东北的题中应有之义。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仍然面临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村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等突出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东北地区要深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四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支撑。东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资源型城市转型、市场主体的培育、留住和吸引人才、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难题的解决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经济与社会一体化问题,只有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站位和视角才能更好地破解难题,推进东北振兴发展。

(八)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是东北振兴的比较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这是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做出的安排部署。绿色发展反映的是人类生产与自然生态相和谐的发展状况和过程。绿色发展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产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振兴的一大优势。一是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二是借势绿色做强农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把良好生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优势,把“两座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更加注重保护生态,更加注重维护粮食安全,加速推进绿色发展,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量,提高科技贡献率,打造农产品绿色品牌,对黑土地实施战略性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三是放大绿色发展“新优势”0着力保护利用好东北自然资源,加快发展林业经济等生态优势产业发展,深度开发全域旅游,依托原生態、冰雪和边疆文化等特色资源,重点发展森林游、冰雪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康养游等。四是深化生态文明制改革。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监管、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

(九)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是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深度融人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这是围绕开放发展理念做出的安排部署。开放发展体现的是促进生产与交往互动作用的发展状况和过程。“开放合作是生产力”。开放发展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动力。对外开放是东北振兴的短板,扩大开放是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一是打开对外开放的新视野。看中国地图,东北地区偏于一隅;看世界地图,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中心,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东北不但可以从日、韩引进所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且是日、韩投资的重要区域,可以吸引充足的资金。而邻近的俄罗斯和朝鲜也是出口的重要市场,是东北地区“走出去”的重点地区。在深度融人“一带一路”,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可以实现由“边陲变中心、末梢变前沿”的华丽转身。二是抓住对外开放的新机遇。近年来,中国参与俄罗斯远东合作成果显著,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的政治优势和战略价值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习近平主席赴俄罗斯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期间,同普京总统就加强能源、农业、科技创新、金融等领域合作,稳步推进战略性大项目,积极打造合作新增长点等方面达成共识。近期东北亚地区局势呈现好转态势,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变化,必然给地缘经济格局带来积极影响,也必然给东北振兴带来新机遇。三是提升对外开放的新水平。2016年8月,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会成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这些国家级新区和平台,将在东北对外开放中担当重要角色,将发挥吸引国内生产要素和产业投资转移与聚集的重要作用,必将提升东北对外开放合作的水平。

(十)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是东北振兴根本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这是围绕共享发展理念做出的安排部署。共享发展体现的是追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发展状况和过程。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同发达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质量还不够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人增长迟缓,人民生活质量还需要大幅提高,民生领域短板突出,民生保障能力需要提升。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确保按时完成脱贫任务。二是提升民生保障能力。东北地区由于历史包衹、经济下行、民生欠账多等诸多因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压力较大。特别是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下岗、失业,更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保障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要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完善综合社会救助体系、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E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抓住国家加大东北地区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力度的机遇,用好新一轮支持政策。完善东北地区的高铁交通网络,使城市群、城市带交通网络更密集,形成半小时经济圈。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加强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十个方面的重要论述,立足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东北振兴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明确重点任务,体现新发展理念,深刻阐述了事关东北振兴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东北振兴指明了指明了途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蕴含的思想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东北振兴的“金钥匙”。我们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中贯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从宏观上思考问题,从矛盾转化中把握规律,从系统思维中凝聚力量,掌握推进东北振兴的思想方法,提高推进东北振兴的能力。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蕴含用战略思维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中国实际、坚持科学思维和问题导向,系统地提出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从确立振兴目标到构建振兴布局再到振兴举措,形成一整套战略思维指导下的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思想。一是紧跟时代步伐,科学谋划东北振兴目标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这个目标愿景是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大背景,对东北振兴的战略谋划。二是站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科学构建东北振兴布局。2017年3月,国办印发了《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提出推进东北振兴与“三大战略”对接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在对口合作中实现南北互动,优势互补。三是立足根本着眼长远,科学部署东北振兴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运用新发展理念提出东北振兴的部署要求: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深度融人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41。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用好这个指挥棒,东北振兴就前景光明,前路广阔。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蕴含用辩证思维化解矛盾的思想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体现了用辩证思维化解矛盾的思想方法。一是注重运用“两点论”,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一重视察时指出,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不是坏事,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既要看到不利的一面,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既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既要看到存在的挑战,也要看到发展的机遇,要善于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化危为机。二是注重运用“重点论”,找突出问题,抓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力在关键点和症结点上出实招、出妙招。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讲到东北全面深化改革个下功夫”着力点时,特意强调要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三是注重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上,又指出“黑龙江的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蕴含用系统思维凝聚合力的思想方法

运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是强调协同耦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7](p10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龙江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黑龙江要围绕“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打好发展“组合拳”。“组合拳”强调的就是各要素只有实现协同耦合,才能有效地运行并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强调统筹兼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强调统筹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统筹兼顾。三是强调全面深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龙江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发展转型。“五头五尾”体现了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全面深人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世界大势,立足全国发展大局,从历史和现实相融合、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新时代东北振兴提出明确要求,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关乎东北地区当前和长远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精髓要义和思想方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奋力书写东北振兴的时代新篇[N].人民日报,2018-09-30(1).

[2]景体华,陈盂平.2006—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房国忠.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力資源开发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发挥优势,把握东北振兴重点任务——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人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EB/OL].https://news,china,com/zw/news/13000776/20181009/34111661.html.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N].人民日报,2018-09-29(1)·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东北振兴思想方法
新一轮东北振兴形势下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发展的思考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例谈高中数学中“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东北振兴”区域政策经济效益评价
东北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全国新一轮东北振兴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