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美术课堂实验

2019-09-10胡剑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1期
关键词:观后感

胡剑

摘要:“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是中小学生美术学习要形成的基本素养。第一学段的学生作为小学美术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对这两种基本素养的养成更是需要着重注意和培养的。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借鉴电影观后感的模式,运用自由表现的绘画形式替代文字来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想,其主旨意在与此。

关键词:“观后感” 动画短片  自由表现

近年来,“核心素养”被各学科谈论得热火朝天,对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也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形象地以“五环图”的方式进行了精妙的解读,其中“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是中小学生美术学习要形成的基本素养。第一学段的学生作为小学美术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对这两种基本素养的养成更是需要着重注意和培养的。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借鉴电影观后感的模式,运用自由表现的绘画形式替代文字来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想,其主旨意在与此。

一、小学美术第一学段学情分析(以笔者所在的农村小学为例)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目标为: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以此目标可以达到的程度为基准,以下几点是笔者所在学校第一学段的学情分析:

1.每个学生可以保证基本的作画工具,笔者要求第一学段以蜡笔及黑色勾线笔为主要作画工具,学生上课也基本能带好工具,绘画媒材以以铅画纸为主。这些工具在农村小学较易得到,作画过程简单方便,效果尚可。

2.看看、画画、做做的方法上,第一学段的孩子因为处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中象征期与写时期的过渡阶段,“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素养培养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他们拥有简单思维能力,渴望辨别客观世界,绘画成为他们有意识表达他们认为的世界的样子的一种方式,思维能力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3.笔者所在的农村小学因为地域、家庭条件所限,学生的知识拓展方式大多是通过书本和电子产品,知识拓展范围也在萧山附近。造成学生知识面相对狭隘观察能力十分欠缺,也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想法或空洞或绚烂但又无法进行实践化;因为对新鲜事物没有经过实物的触摸和探究,无法自由而大胆地进行表达。

4.也正因为笔者所在学校的第一学段的学生有“硬件”或“软件”上的一些不足,也有其优势——犹如白纸一样干净,可以尽情地泼墨挥毫,可以说是绘画“观后感”可以进行的基础,同时学生也可以表达得更加纯粹。

二、绘画“观后感”的内涵、机制及课堂效果

(一)绘画“观后感”的内涵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在这里,根据学生心智和课堂要求,笔者将影片或连续剧改换成动画短片;将文字描写改换成绘画的自由表现,总体的目标是在趣味性的美术课堂中通过简单的绘画工具将短片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大胆、自由地表现出来。

动画短片是绘画“观后感”的重要部分,动画形态一般给人传递两种信息,一是理性的信息,即动画角色的形态、场景的布置、色彩的搭配、光源的照射等,另一种是情感信息,如:动画角色的行为、语言、思想等。前者是动画生成的关键。它们互相为用,创造完美的画面及无形的情感遐想。动画短片的选择要考虑色彩、内涵、主题、是否符合第一学段学生心理年龄等各方面因素。

(二)绘画“观后感”的机制

绘画“观后感”的主要机制简单来讲即:映、像、绘——放映图像、回忆图像、绘画图像。在课堂中的时间安排为:

学生在课堂中的分为4个环节布置,留有弹性时间,环节紧扣,每个环节都贯穿不同的美术活动和思维活动:

1.观察与模仿,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在放映前排除影响放映的干扰因素,选择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的内容,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这个阶段学生在不需要老师的提醒下能自觉安静下来在音乐中仔细观看短片中的人物与场景,并能感同身受,会因为人物的夸张表情而开怀大笑;会因为场景的绚烂夺目而瞠目结舌……

2.记忆与回忆,培养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

在笔者的提醒下,学生立刻进行“印象最深的场景或事物”的回忆,短暂的闭目回忆时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复动画带来的兴奋感;激活思维进行回忆与筛选。这个短暂的时刻十分重要而有趣,首先会避免学生因为涌现的图像信息太多而混乱,导致无从下笔的情况产生;再次,學生在闭眼回忆时会展露出笑容,可想他们的脑海中是多么精彩的画面。所以这是笔者多次的课堂实践后所设的必要环节。

3.表现与想象,培养学生美术表现能力

回忆后立刻进入自由表现的绘画时间,勾线笔与蜡笔是学生的主要工具,除去打形、草稿、涂色等步骤,直接将所见所想画下来。此时的学生绘画活动不同于图像的临摹,也不是随意地创造,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此阶段学生大部分都能开始奋笔疾“画”,但也有情况发生,主要有两种:一是刚开始学生会因不熟悉这样的绘画方式而不敢下笔,帮助其慢慢疏导他进行回忆短片,加上周围同学影响,这样的情况会慢慢变少;二是回忆功能会缺失,这个时候笔者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做“动画人”,在通晓这个动画的情况下,进行有依托的想象,这是他们想象的迈出的第一步,变的更加自由与大胆,真正给想象插上自由的翅膀。

4.分享与欣赏,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点评,在前三个阶段都是独立观察、思考和绘画的时间,此阶段学生会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在动画短片中所见,分享在自己的作品中的所想。学生的绘画作品充满着原始、纯粹而富有个性的趣味,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笔者之间的交流更是酣畅淋漓。《课标》中也指出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和愉悦性,需要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还需要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养成健康的人格。

(三)例谈绘画“观后感”在第一学段中的课堂效果

1.一年级的案例

以动画短片《月神》为载体,由皮克斯公司出品,讲述了祖孙三代在月球上清扫星星,他们清除月球表面坠落的星星,于是月亮才有了阴晴月缺。七分钟的时长里,没有对白,没有旁白,人物也只有3个,简单明了,但很多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刻画,比如,清扫的工具和爷爷爸爸的胡子造型是一样的;地球与月球的反重力的画面转换等等。画面色调梦幻而唯美,充满了皮克斯式的想象与温情。

图1是一年级的学生A的作品,图2动画中的截图。在分享时间她说到:“当出现大星星的时候,爷爷爸爸和小男孩都傻眼了,但是大家一起想办法,就像之前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种花的时候是一样的。”

图3是一年级的学生B的作品,图4动画中的截图。在分享时间他说到:“看到他爬星星的样子,我就想到我爬树的样子,妈妈都会骂我。”

2.二年级的案例

以《神奇飞书》为例,全长15分钟,本片获得2012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讲述了一个人与书的故事,在一场大风过后,世界变成了灰暗,连书上的文字也随风飘散,主人公和那些书一起卷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在一个书屋开始了与书为伴的心灵之旅,慢慢地世界也从黑白变为了五彩。短片中有一些有趣的、充满想象力的镜头:主人公像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一样给书治病没有疗效,但在主人公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后,书又重获新生。这部动画时间较长,情节紧凑,通过色彩的黑白对比和音乐的强弱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书是人类的灵魂伴侣这个主题。

图5是二年级的学生C的作品,图6动画中的截图。在分享时间她说到:“动画片一开始我就注意到这个人书好多啊,都堆起来了,比他的人还高,画的时候,我有点忘记他的后面是什么了,所以我自己给他加了窗户。”

圖7是二年级的学生D的作品,图8动画中的截图。在分享时间她说到:“大风过去以后,动画都是灰色的了,但是这个漂亮的会飞的姐姐出来以后,都变成彩色的了,她牵着的书就像小鸟一样,飞得高高的,真神奇!”

3.由于有了生活的联系,在回忆时间学生首先选择了相关的图像信息,在自由绘画的时间也是一边回忆动画,一边联系之前的生活经验,视觉图像、生活经验、美术表现三者可以一起交融着,碰撞着,积累着。从学生的画面中,可得知:一年级更注意场景的总体效果带来的视觉享受;二年级相较于一年级,观察更加细致,更专注人物的变化,画面追求完整性,能够更加自如得添加想象。

三、绘画“观后感”在第一学段美术课堂活动中的优势

1.绘画“观后感”的载体——吸引学生

动画短片作为动态视觉艺术样式的一种,它凭借突出的画面特质、自身非凡的想象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渐渐成为深受大众尤其是儿童欢迎的文化样式。第一学段的学生的注意力普遍难以集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作为绘画“观后感”载体的动画却能让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轻松维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并且在观后还能侃侃而言,足以说明动画对学生吸引力,毋庸置疑。用令学生能够轻松而愉悦的方式来接收图像信息,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绘画“观后感”的养分——丰富课堂

绘画是空间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动画短片正是绘画和音乐的完美融合,使美术课堂中的美术表现形式有了动态的效果。鲜明的主题、强烈的色彩、夸张的效果,视觉图像不断被传送到学生的眼前,再加上音乐的渲染力,显著增强动画短片的夸张性和戏剧性,从而营造出带有冲击力的视听效果,课堂内容丰富多样。笔者给第一学段的学生选择无语言的动画音乐短片,摒弃语言所造成的思维定势,更符合学生的学情和年龄特征。

3. 绘画“观后感”的表达——展现个性

代替文字进行“观后感”的绘画表达,美国的罗恩菲德认为“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以异与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动画短片中图像信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会进行回忆、提取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用一根蜡笔涂涂抹抹,用一些颜色拼拼合合,展现和尊重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

4.绘画“观后感”的源泉——愉悦学生

学生需要怎样的美术课堂,特别是对于活跃的第一学段的学生?答案无非是有趣的、好玩的。绘画“观后感”以类似游戏的轻松形式,通过他们喜爱的动画为载体,自由表达所见所想,趣味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四、绘画“观后感”的课堂反思

绘画“观后感”的趣味课堂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题地位,挖掘第一学段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多方位地积累美术经验,联系生活,为后面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笔者边实践边反思,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自由表达更能释放学生的天性却顾及不了画面的构图等问题;还有一些记忆能力和习惯比较弱的学生的存在,在课堂上会出现着急又无奈的状态;绘画工具能否在后期有更多的选择变化;第二、三学段的绘画“观后感”的开展等等,希望在后期能够循序渐进地解决。

美术是一门有着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学科,在课堂中力争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充满着自己的想法,展示他们的审美品位,还浸润着他们的感情,让他们对学习时刻保持信心与满怀成功的心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1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杨景芝.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01

[4]张博.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5.10

猜你喜欢

观后感
《你好,李焕英》 观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写一篇出彩的观后感
如何写好观后感
儿童文学作家谭旭东老师教你写好观后感
找准“感点”,联系“实际”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国学经典与教育——教育之根本
读鲁迅《伤逝》有感
《红楼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