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鲁迅《伤逝》有感

2018-01-09伍泓霏

青年时代 2017年34期
关键词:伤逝观后感鲁迅

伍泓霏

摘 要:鲁迅先生的《伤逝》是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这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是不多见的。在这篇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个以讽刺为利剑的战士,同时也是一个感慨于爱情消逝的普通人。读《伤逝》已有数遍,每次拜读都能有新的体会,因此记录成文,希望能更加靠近先生伟岸的身影。

关键词:鲁迅;《伤逝》;观后感

《伤逝》记述的是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这段爱情从生发到幻灭,其经历的时间并不长,我们却能读到爱情的悲欢。可以说,《伤逝》是一出爱情的悲剧。鲁迅先生曾说,所谓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爱情的确美好,海子曾说“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席慕容曾为了爱情“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然而爱情究竟是什么,鲁迅先生的爱情观和他人的普通之爱似有很大差距。

一、相恋期

在爱情之初,子君和涓生是倾心相爱的。子君的出场令人印象深刻,她身着玄色的长裙,在阳光中款款走来,她一路走,一路拨开槐树的叶子,阳光下的她脸色苍白,梨涡中却盛着琐碎的光,外面的世界好像突然鲜活了起来,这是一个如画般的女子,这是一个如诗般的女子[1]。涓生在相恋期,认为子君是一个新女性。从某种角度来说,子君确实带有新女性的特点,她大胆、直率、坦诚,敢于开诚布公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她认为所谓革命,就是要从自身开始,对自己革命。在子君的感染之下,涓生被动摇,他开始沉浸在子君创造的梦境中。爱情在瞬间被点燃,子君不顾家庭的反对,与涓生私奔,两个人从此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此时的涓生对子君有着很纯粹的感情,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但是他被束缚在时代的晦暗中,无法与帝国主义作抗争。他不能将自己的满腔义气告诉他人,他只能与子君诉说,无形之中他在子君面前成为了一个“强者”,子君是涓生最好的听众,在子君面前,涓生敢于公然反抗帝国主义的权威,敢于批判无良政府的暴行,敢于讽刺黑暗时代的不公。从这个角度来看,两个人在相恋期地位就是不平等的,子君的“听者”身份注定她日后的被动局面。

二、悔爱期

子君和涓生在一起生活之后,现实逐渐打败了爱情。子君不能再依靠家里,她开始从事各种家务,将视线从“大事”转到了“小事”上,也就是从新女性的形象转变到了旧女性的形象上。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涓生觉得子君的魅力正在消退,在日月推移之间子君已经沦落成生活的附庸,她不再和以前一样,能与涓生交流国外的新思想,国内的严峻形势,她口中越来越多的是柴米油盐、与邻居的矛盾,于是涓生开始悔恨自己当初与子君出走的决定。

爱情是一种奢侈品,没有生活的人不配拥有爱情。随着生活的日渐拮据,子君的反抗意识慢慢地减弱、衰退,直至荡然无存。她曾经说“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可是现在为了生计,她却不得不委曲求全,把自己曾经赤诚的理想搁置一旁。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中,她眼里的光日益衰微,她脸上的神情日益萎靡,此时她的爱也不复当日那样坚定,但是除了涓生她已一无所有。

涓生后悔自己的爱情,开始冷落子君。他对子君的态度非常恶劣,他甚至不愿回家,去看子君那张为生活而麻木不仁的脸。涓生是一个知识分子,但他却是一个懦弱的知识分子,当一段爱情走向消亡,涓生想要做的并不是补救,而是想要逃离。在他日复一日的逃离中,子君日渐衰老下去,如同一朵枯萎的花,而涓生的逃离却变本加厉起来[2]。

三、无爱期

子君和涓生经历的最后一个时期,就是无爱期。在这个时期,涓生对子君的爱情已经彻底消亡。他说“爱情是生活的附丽”,也就是说在涓生眼里,爱情只不过是生活的附属物,如果生活不幸,爱情就无从生发。于是他违背了自己的承诺,选择抛弃自己曾经的爱人。

子君面对冷漠的涓生,也明白了自己和他不会重新回到过去,于是她选择离开。子君离开的方式可以说是残忍的,她选择了自杀。当时从家里离开时,子君是那么坚决,因为她认为自己可以和涓生相守白头,自己永远都不会再回到原来的家中。可是现实总是与人的意愿相违背,她被涓生抛弃,无奈地回到了家中,面对千夫所指,面对他人的嘲笑,面对涓生的背叛,她選择了自杀。一个新女性沦落成一个旧女性,再从一个活着的人坠落成一个死去的人,子君的爱情终于以悲剧作结。

在子君死后,涓生开始进行自我检讨,自我批判。但是这些批判真的是灵魂深处的拷问吗?涓生真的能放下尊严,进行自我道德的忏悔吗?涓生更多的是以他的眼光来评判他和子君的爱情,而没有从子君出发,去评判自身的罪过。子君和涓生的爱情观不同,投入爱情又太过于盲目,导致了两人的爱情悲剧。

四、结论

读完鲁迅先生的《伤逝》,对爱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感情应该是最纯粹的样子,可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所以即便是彼此的过客也该珍重,至少回忆永存。

参考文献:

[1]宋剑华,邹婧婧.《伤逝》:鲁迅对思想启蒙的困惑与反省[J].河北学刊,2010,04:91-96.

[2]余放成.鲁迅为何不公开发表《孤独者》与《伤逝》[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45-49+62.endprint

猜你喜欢

伤逝观后感鲁迅
种“梦”——“天宫课堂”观后感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