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补救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的探讨

2019-09-10彭芸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困生

彭芸芳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与新课改进程的加快,道德与法治课程逐渐获得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初中阶段,学困生的增加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一定影响。微课作为一种教育补救手段,逐渐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得到运用,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学困生课后的学习补救。基于此,本文将展开对微课补救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的探讨。

【关键词】  微课补救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 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002-020

微课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是一种能够以视频为载体,重点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的微型课程。在信息时代,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初中课堂上,能够针对自身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实现有效学习。除此之外,微课还能拓展时政材料,补充重难点内容。让教学服务于全体学生,同时,对于学困生,微课能够代替课后讲解复习,使学困生的学习进度按照自身的学习情况循序渐进的展开。利用微课不仅能够将初中生的生活资源与教材内容相连接,还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课后的补救学习,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学困生的抽象能力较弱,且上课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他们在课堂上没有较多的投入,那么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会对学困生造成很大的困难。微课的有效利用,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促进学困生完成学习知识的巩固,提高学困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效果。

1.微课补救教学的应用现状

1.1微课补救教学现状

为了更好地让微课教学的方式在学校进行推广,某市对四所中学的师生发放了500份问卷,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调查其是否利用微课补救的教学措施,帮助学困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发现有78%的学生喜欢微课补救教学,而有22%的学生对微课补救教学比较排斥,而且微课的补救教学在校园中推广的较少,更多的是靠学生主动回家去看微课视频,拓展知识。由此可见,虽然,微课教学深受学生的关注与喜爱,但是在设计时,还是要考虑实效性,比如学生的接受能力,说到底微课是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归纳,有利于实现教材内容的精细化。在对教师的“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愿意采用哪种教学手段”的访谈中,多数参与教师会选择口述教学为主,信息技术为辅的教学方法,当前,多数中学已经开始了微课教学的积极组织,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微课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创新传统教学形式。

1.2微课补救教学存在的问题

微课教学能够实现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课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性地观看视频。反复咀嚼那些教材中晦涩难懂的部分,补足学习中的“短板”,但在微课教学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微课的碎片化学习方式,缺乏对重点知识的单元化树立。当前,初三学生面临着中考压力,平时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数理化等重点科目的复习整理中,学习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心不够,留给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复习时间也不多,且多数省份是开卷考试,更加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2)平台的不完善。学校为微课的应用提供平台、设备、人力物力资源的支持,然而,在实际的微课补救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完善,需要学校加强引入优秀的微课教学资源,还要善于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让学校的内部人员也能借助微课加强相關知识的学习。(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对于《道德与法治》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微课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然而,很多学困生缺乏自制力,总体上还是依赖于教师的指导与口头叙述,学困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学习不自律、学习方法不当等都会对微课的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2.利用微课补救教学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策略

如今学科教育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趋势,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应用微课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帮助学困生向学优生转化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点:

2.1学生层面上

为了让微课补救教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关键在于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了要改变课程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可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基础教育更加重视“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在利用微课补救学困生知识薄弱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高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

仔细观察班级中的学优生,能够发现他们都有一套自己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善于提问,刻苦钻研;有的学生喜欢与他人合作学习;有的学生重视基础,脚踏实地。这些学习方法都是他们源于自身的需求在不断地实践中,找到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科目时,不能生搬硬套的学习,而要注重灵活的学习。微课中,可以重点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弄懂,而不要全部都学一遍,否则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正如木桶原理一样,只有先补齐短板,才能全面提高。

(二)夯实基础知识,转变学习过程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困生对知识的学习不足,往往是基础没有先打好,导致在后续的学习中与基础打好的学生差距越拉越大。中考考试中,基础题往往会占到80%的内容,学困生学习效果的不理想,多是基础没打好的问题。微课的补救多是在课余时间学生自主完成的,与传统的老师监督教学不同,所以,自律显得比较重要,对于学困生务必先夯实基础才能取得效果,但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

(三)重视自我反馈,提高学习效果

初三学生的主要目标是中考,而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差别就在于,是否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学习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取得进步,从而达到良性循环。教学不仅在于“学”本身,还在于对自身的激励、鼓舞。学生一开始学习时都有着自身的闪光点,学困生由于长期在学习中得不到正反馈,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取得差成绩,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学生要学会通过自我反馈来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成为学习的主人。

2.2教师层面上

微课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微课教学不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帮助学生课后学习上有着特别的优势,其不仅能够运用于课前、课中,还能应用于课后的辅助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初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利用微课,强化考点

对学困生来说,45分钟的课堂教学,可能只有十几分钟能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注意力的低下,导致教学效率不高。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后的微课补救教学中,重点选择考点内容,强化学困生的记忆点。如“宪法和公民基本权利”的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公民”和“人民”区别的微课,结合专家解读,帮助学困生梳理知识,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识。

(二)巧用微课,复习串讲

复习串讲的方式,主要用来查漏补缺,帮助初中生理清《道德与法治》章节中的内在逻辑,课后利用微课,帮助初中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如“学习自我保护”章节时,要教学生有正确的自我防范意识,包括发生前的自我防范意识,发生后的善后处理意识等。这时,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构建思维导图,做到串讲知识点,高效复习。

(三)制作配套微课视频,促进教学交流

虽然,当前网络上有丰富的微课教学资源,但是很少能够直接利用,为了满足不同地区学生与教师对微课视频的需求,学校可以适当建立微课的资源库,然后根据新课标对教材的要求,研发与教学进度相匹配的微课视频资源,注重微课视频的实用性,多更新微课视频,构建线上教学交流平台,为微课教学夯实基础。

小结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在方法与形式上与传统教学存在较大差别,微课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实现“无教师”主导的教学,除此之外,学生还能针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在课后展开重点知识的反复复习巩固,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微课质量。对于《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困生,微课视频材料也能发挥作用,让学困生能够在课后教师的指导下,完善课堂知识重点内容,做到查漏补缺,缩小与学优生的差距,在实践中的课后补救教学中,微课也发挥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張龙.微课在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环节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9(29):152.

[2]赵旭明,王润霞.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学周刊,2019(29):108.

[3]后晓贞.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11-112.

[4]陈建霞.4R课程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35+37.

[5]林春华.农村学困生教育援助机制的实践应用——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视角[J].名师在线,2018(24):49-50.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有效的“学困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