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联合检查在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斑块稳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

2019-09-04林丹丹黄建玲卢伊玲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低龄高龄颈动脉

林丹丹,黄建玲,卢伊玲

广西自治区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钦州535000)

H型高血压主要是指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0 μ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其在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中占比约为75%[1]。众所周知,高血压的发病率和年龄存在密切相关,高龄与低龄老年人并非同质群体,而目前临床上针对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人群的血管结构以及功能损害相关研究并不多见[2]。其中超声可通过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早期斑块形成,同时根据斑块回声判断斑块稳定性,有利于评价动脉壁的结构病变,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判断全身动脉病变中[3]。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脂水平可能和动脉粥样硬化、多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且与患者病死率相关,并独立于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4]。本文通过研究B型超声、hs-CRP及血脂水平在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斑块稳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目的在于探讨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斑块稳定性的特点及其可能机制,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斑块稳定性提供可靠依据,并为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动脉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从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与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中所制定的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②年龄≥60岁;③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cy≥10 μmol/L;④无临床病历资料缺失。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者;②入院前3个月内发生过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者;③合并糖尿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受损、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者;④入院前30 d接受过B族维生素、叶酸、利尿剂治疗者;⑤无法正常交流沟通或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者;⑥正参与其他研究者。其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56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6.42±10.35)岁。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记为对照组,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6.57±10.44)岁。两组各项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人员已知情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批准。

2 研究方法 ①所有人员均采用日立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其中探头中心频率为10 MHz,患者均取平卧位,肩部垫枕,分别行纵、横扫查胸锁乳突肌,观察颈总动脉中是否存在斑块。并将从管壁内膜直至中层和外膜相移行处的距离记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将IMT值≥1.0 mm记为内膜增厚,将IMT≥1.5 mm记为斑块,并按照斑块部位、大小、回声特点等将其分为稳定斑块以及不稳定斑块[6]。②分别采集所有人员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指标水平以及Hcy水平,其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酶比色法进行测定,相关试剂盒购自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Hcy采用酶法进行检测,相关试剂盒购自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③血清hs-CRP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相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④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H型高血压组及低龄非H型高血压组。

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四组人员动脉粥样斑块检查结果,血清hs-CRP以及各项血脂指标水平。

结 果

1 四组人员动脉粥样斑块检查结果对比 高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非H型高血压组、对照组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得: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四组人员动脉粥样斑块检查结果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低龄非H型高血压组相比,*P<0.05;与低龄H型高血压组相比,△P<0.05

2 四组人员血清hs-CRP以及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对比 高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非H型高血压组、对照组血清hs-CRP、LDL-C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得: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四组人员hs-CRP以及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低龄非H型高血压组相比,*P<0.05;与低龄H型高血压组相比,△P<0.05

3 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斑块与年龄、hs-CRP、LDL-C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斑块与年龄、hs-CRP、LDL-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见表3。

表3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斑块与年龄、hs-CRP、LDL-C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的发病率为31.3%,而每年因原发性高血压死亡的患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6%,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7-8]。另有研究报道显示,高血压所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属于脑卒中以及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其主要累及体内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颅脑动脉,其次为颈内动脉、肢体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等[9-10]。而Hcy作为一种必须氨基酸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其代谢异常会导致血浆高Hcy,进一步可能参与高血压、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以及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不少研究学者发现,高血压合并血浆高Hcy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5倍,更是高出正常人群20多倍[11-12]。目前,临床上将伴有血浆高Hcy的高血压患者统称为H型高血压。

本文结果显示,高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非H型高血压组、对照组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得: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性斑块的风险明显增加。分析原因,笔者认为年龄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以及全身机能逐渐减弱,从而增加了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的风险。此外,高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非H型高血压组、对照组血清hs-CRP、LDL-C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得: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血清hs-CRP、LDL-C水平可能与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且随着血清hs-CRP、LDL-C水平的不断升高,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风险越大。既往研究报道已证实[13],血清高水平hs-CRP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可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通知可预测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另有研究报道显示[14],随着血清hs-CRP水平的不断提高,机体左右大脑中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舒张期血流速度与平均血流速度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而搏动指数与阻力指数显著上升,且收缩期血流速度无明显减慢,从而导致大脑中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弹性,进一步促进大脑中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另外,当机体内LDL水平过高表达时,其颗粒会经由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间隙渗透至内膜下,并通过氧化反应转变成为氧化型LDL,而氧化型LDL易被巨噬细胞所摄取,从而使得胆固醇积聚以及泡沫细胞形成,进一步导致斑块内脂质的含量明显增加,并逐渐形成表面包饶纤维帽以及核内富含胆固醇的不稳定性斑块[15]。本文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斑块与年龄、hs-CRP、LDL-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这充分证实了上述结果,表明了年龄的增大以及hs-CRP、LDL-C水平高表达均会增加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斑块的不稳定性。

综上所述,B型超声、hs-CRP及血脂水平联合检测作为评价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斑块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低龄高龄颈动脉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低龄儿童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低龄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