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2019-09-03严萍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脑血栓阿司匹林

严萍

【摘 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以我院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2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指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脑血栓临床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脑血栓;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1

脑血栓属于脑血管类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脑血栓主要利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抑制人体血小板聚集,促进患者血流恢复通畅[1]。调节血脂也是临床治疗脑血栓的重要方法,各类调脂药物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将抗血小板药物与调脂类药物联合应用是临床研究的热点[2],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29例。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为17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2例,年龄为41-79岁,平均年龄为(57.93±6.5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16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3例,年龄为39-78岁,平均年龄为(57.88±6.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具有统计学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符合脑血栓临床诊断标准,凝血功能、认知功能正常,签署治疗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免疫功能缺陷、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患者。

1.2 方法

入院后给予患者持续性低流量吸氧治疗,密切关注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变化,采取降压、降糖、营养神经、抗感染、利尿等治疗措施,并进行补液、纠正酸碱、水电解质紊乱、降低颅内压等治疗措施,避免出现各类并发症。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国药准字20171021,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治疗,每日口服1次,每次服用量为100mg,持续服用时间为6个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口服辛伐他汀(国药准字20130068,杭州默沙东制药业有限公司),每日晚饭后口服1次,持续服用时间为6个月。

1.3 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偏瘫、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超过90%。有效:病残为1-3级,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50%-90%。无效:临床症状加重或无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不超过25%,显效、有效视为临床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检验,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2.0,P<0.05表明统计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指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过敏性休克2例,呼吸困难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13.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过敏性休克1例,呼吸困难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9)10.3%,两组患者不具备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出现较大变化,脑血栓发病率逐年升高。脑血栓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乏力、行动不便、偏瘫等,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临床治疗脑血栓主要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合理用药关系到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研究表明,血小板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互作用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发病初期,患者体内血小板激活,血栓素大量释放,固体脂质和斑块在血管内部大量形成,动脉内膜上附着大量脂质斑块最终导致学生形成。血小板聚集和脂质代谢紊乱是脑血栓的危险因素,选择治疗药物应当以此为基础[4]。

本次研究結果显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阿司匹林属于临床常用抗血小板类药物,服用后能够抑制体内炎性介质的释放,避免内膜附着粘性因子 ,降低血小板激活以及血栓素的释放,使机体血流恢复正常,实现对动脉硬化的预防。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本次研究采用的辛伐他汀对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临床疗效显著,该药物能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稳定性,减少氧自由基 数量,促进血管舒张,有效保护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患者不良反应未显著升高,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5]。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均得到显著降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对疾病康复效果显著,治疗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不足,缺乏同类医疗机构数据对比,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闫海鹏.辛伐他汀对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8):38.

刘雪玲.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探讨[J].心理月刊,2019,14(07):124.

龚柳盛.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7):149-151.

周海英.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04):104-105.

蔺海英.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6):74-75.

猜你喜欢

他汀类药物脑血栓阿司匹林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PCI干预患者血脂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睡前一杯水可防脑血栓
肠溶阿司匹林不能防止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