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腹部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比较

2019-09-03李建平徐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李建平 徐娟

【摘 要】目的:研究经腹部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经腹部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患者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各项临床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腹部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2

子宫肌瘤属于临床发病率极高的良性肿瘤,中年女性为主要患病人群,主要临床症状为月经过多、月经周期延长、排便排尿困难、下腹部包块、继发性贫血等,部分患者流产或不孕[1]。传统经腹部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大,创伤面积大,不利于女性患者术后恢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量少、创伤面积小、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势[2],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经腹部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3例,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8-49岁,平均年龄为(36.21±2.42)岁,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为(3.67±1.55)年,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7-49岁,平均年龄为(36.17±2.36)岁,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3.72±1.5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具有统计学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经腹部子宫肌瘤剔除术,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取患者仰卧位,消毒铺巾后于下腹部设置横向切口,从患者盆腔中将子宫提出,在提出子宫周边缠绕纱垫,探查子宫肌瘤个数、位置、大小,将稀释后的垂体后叶素12U注射入子宫肌瘤肌层,如肌瘤属带蒂浆膜下肌瘤,需将瘤蒂基底部切断,并缝合切口。肌壁间肌瘤及无蒂浆膜下肌瘤,在其表层将肌层切开,切口长度约为子宫肌瘤直径的65%左右。将肌瘤利用夹钳提拉,钝性分离肌瘤周边组织,完整剥除后将肌瘤取出。

研究组患者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行全身麻醉及氣管插管,取平卧位,头部低于臀部,铺巾消毒并在患者脐轮上缘设置纵向切口,长度为1cm,将气腹针穿刺,并进入患者腹腔内部,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为12-14mmHg,第1穿刺孔以10mm torcar穿刺为基础,将气腹针拔出,置入腹腔镜,第2穿刺孔为右下腹部麦氏点,第3穿刺孔为左下腹反麦氏点,第4穿刺孔位于1、3穿刺孔之间。利用腹腔镜探查患者子宫肌瘤数目、位置、大小,针对不同位置的子宫肌瘤采取不同的剔除术。肌壁间子宫肌瘤需利用穿刺针将稀释后的垂体后叶素12U注射入子宫肌瘤突出位置附近肌层,利用抓钳抓紧子宫肌瘤,采取牵拉旋转的方式将子宫肌瘤剔除。剥离过程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血,并使用双极电凝止血。

1.3 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切口出血、肠梗阻、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并发症发生率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检验,临床指标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2.0,P<0.05表明统计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

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切口出血1例、术后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3)6.9%,对照组切口出血3例、肠梗阻2例、术后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43)20.9%,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发病人群为育龄期女性,主要类型包括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子宫肌瘤与正常子宫组织分解明显,存在包膜,颜色为白色,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白带增多、腹部包块、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加、贫血等,部分子宫肌瘤患者无明显症状,经妇科检查可发现病情[3]。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主要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研究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经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属于临床应用广泛的传统术式适应症广泛,术中可随时调整术式,主要缺点为术中出血量大,创伤面积大,不适合肌瘤个数多、直径大的患者[4]。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利用冷光源对腹腔内部脏器照明,并将手术器械与摄像头连接,利用数字化的成像技术能够准确显示肌瘤的特点和大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采用4孔操作,切口面积小,腹腔仅残留少量现状瘢痕,出血量少,患者恢复速度快,感染、切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5]。

由此可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张雯博.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术后妊娠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10-12.

孙琳.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10):78-79.

吴艳芳,陈蕾,魏燕等.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血清IGF-1、VEGF与性激素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9,31(05):702-706.

王宪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0):41.

刘婷,胡小婷.子宫肌瘤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与预防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3):145-146.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