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教育扶贫的发展路径

2019-09-01郭馨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教育扶贫供给侧改革

郭馨冉

[摘要]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教育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六个一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阻断贫困的代际转移,实现“弱有所扶”的时代课题。当前,教育扶贫中存在着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发展缺乏活力的问题。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探索提高教育扶贫效果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坚持普惠公立方向,提高学前教育的有效供给;缩小区域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整体布局,补职业教育短板三项教育扶贫的具体发展路径。

[关键词]精准扶贫;教育扶贫;供给侧改革;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1 教育扶贫的重要性

1948年教育被庄严的载入《世界人权宣言》,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基本权利。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的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贫困地区的贫困原因是人力资本的匮乏,应该通过教育提高人力资本的附加值摆脱贫困;阿玛蒂亚森认为自由是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保健等方面的社会安排会影响个人享受更好生活的实质自由;社会排斥理论聚焦于社会资源分配和社会关系的议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该理论认为贫困群体因所处的社会地位、资本、人际关系、教育等资源的贫乏而被排斥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之外;Carey Oppenheim认为贫困剥夺了人们的社会机会尤其是获得疾病治疗、良好教育、安全家庭和退休生活保障的机会。吉登斯的社会投资国家理论认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要投资于人力资本而不是直接给予利益。四川省统计局扶贫摸底专项调查数据显示,三州地区认为造成本地至今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知识水平低,生产就业能力差”(70.7%),紧随其后的是“自然环境恶劣、生存发展条件有限”(68.6%)和“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不便”(53.9%)两个原因。从上述理论和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教育手段满足贫困群体迫切的教育需求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之计。

教育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贫困群体摆脱贫困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阻断贫困的代际转移。短期的经济支持可以暂时缓解贫困群体的生存压力,但是贫困本身是复杂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持久的惯性,贫困文化一经形成便趋向于永久化。依赖直接“输血”式的帮助指标不治本,甚至会助长贫困群体的惰性,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尤其对于贫困家庭的学龄儿童来说,受制于家庭贫困的现实困境,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合理向上流动的社会机会。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六个一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贫困人群的思想文化素质,增强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使贫困群体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高质量脱贫。通过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贫困地区儿童实现“上学梦”,真正帮助贫困家庭依靠技术和知识摆脱贫困的代际转移。

教育扶贫以人为本,促进教育的包容性发展,有利于实现教育與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教育包容性发展的目标是通过增强教育资源的可及性和可得性促进教育公平和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精准扶贫是以贫困弱势群体为政策瞄准主体,通过资金和政策等多手段支持,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力拔“穷根”。教育包容性发展和教育扶贫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目标上不谋而合,强调开发个人潜能,以人的能力建设为中心,发挥教育的辐射作用促进个人、社区和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促进提高了贫困人口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贫困家庭的整体收入,影响消费和生产结构。教育扶贫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期来看教育提高了人力资本和社会活力,是实现社会与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工具。

教育扶贫作为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弱有所扶”的时代目标。贫困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教育扶贫本身,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育事业内部,而应该从现代社会治理的时代高度全面看待,更好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事业当中的作用。教育扶贫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涉及政府、学校、社会等多个主体的参与和政治、经济、文化多种手段的协调配合。教育扶贫能够增强弱势群体的综合素质,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参与度和社会竞争力,避免因贫困遭受社会排斥,是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精准帮助弱势贫困群体获得与就业市场相匹配的技能,增强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由“他助”走向“自助”,是实现十九大报告中的“弱有所扶”这一时代课题目标的有效手段。

2 教育扶贫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2.1 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

学前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塑造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作用。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相对于不平衡问题来说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可负担的学前资源的供给不充分。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规范,财政支持的公立幼儿园数量较少,市场主办的民办性幼儿园过度的逐利行为造成的高昂学费,贫困群体显然无法承担。因为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贫困地区的儿童被排斥在学前教育体系之外的情况仍然严重。

具体来说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供给严重短缺主要体现在经费、设备、人才三个方面:贫困地区本身地方财政困难,教育经费多投入在由政府承担的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的经费开支所占比例较小;没有专项经费的保障,幼儿园校舍建造改造和教学设备购买维护费用难以保证。以当前的幼儿园的校舍为例,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没有列入校舍危房改造范围,新建校舍资金投入较大,基本教学空间不足;专业的学前教育人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有限,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在收入、社保、社会地位等方面差距显著,人才流失严重。

2.2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

义务教育是一项国家强制实施的免费教学,此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区域、校际发展的不均衡。城市中小学开始提倡丰富课外生活提倡素质教育的时候,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贫困区即使义务教育已经属于免费教育,当地政府的首要目标仍然是控辍保学。不少地区出现小规模、微型学校,师生人数少、运转困难或者由于资源紧缺造成过度拥挤的大班额两种极端现象。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现代化程度低,突出表现在由于缺乏针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和再教育,许多农村地区的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速度慢。义务教育精准扶贫的改革要围绕不平衡这个突出问题,既要“兜底线”保证贫困地区儿童有学上,又要“促均衡”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不均衡。

2.3 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缺乏活力

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缺乏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受较高的高等教育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不景气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的机会成本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阻碍了贫困家庭投资高等教育决策。出于现实的考量,选择能掌握一技之长,通过技术增强致富本领的职业教育是较优选择尤其是对于“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符合该地区整体教育发展水平和贫困群体实际情况、未来预期的要求。但是为什么仍然有大批的农村贫困人口选择直接外出就业而不是接受职业教育?总结发现在职业教育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三对矛盾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第一对矛盾是优秀的高职教育学校和贫困地区的中职院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平衡,薄弱学校资金困难、师资薄弱、设备落后,选择入学的学生人数少。学校自身发展受阻,缺乏服务区域经济的活力;第二对矛盾是国家强烈需求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低的矛盾。《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都明确提到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国家层面大力支持但是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低层次教育”的刻板歧视现象仍然存在。第三对矛盾是企业人才需求大与招生困难之间的矛盾。沿海地区对普通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但是职业学校招生仍然困难,归根结底还是当前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实力不过硬难以具有吸引力。

3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教育扶贫的具体发展路径

3.1 坚持普惠公立方向,提高学前教育的有效供给

3.1.1 调整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保证学前资源的资金投入是保证供给的重要物质保障,要确立学前教育的政府主导原则,优化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结构,提高中央政府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金的直接转移支付。贫困地区应尽快确立公办园拨款标准,由中央财政按人头补贴,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地方政府中如甘肃已经提出设置专项学前教育经费,将学前教育的经费从义务教育经费中单列出来,避免出现被占用、挪用导致的经费不足现象。

3.1.2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拓宽资源供给途径。政府给予营利性质的民办幼儿园专项补贴,鼓励市场主体提供费用合理、质量优质的学前教育,满足市场上的不同需求。鼓励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贫困地区新建校舍,完善现有幼儿园中的教学设备。在鄉村充分利用中小学校园闲置校舍和闲置的集体农舍改建校舍,在城市加强规范积极改造社区配套园,多渠道扩宽学前教育的资金和硬件设施供给。

3.1.3 健全监管体系建设,保证供给有效。顶层设计坚持公立发展方向,鼓励多主体协同参与举办民办幼儿园,提高增量的同时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加强监管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的水平才能真正使供给转变为有效的供给。从源头上要规范审批流程,严格幼儿园的准入管理,加强对教学质量和儿童安全的监管。公立幼儿园要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教学情况,民办幼儿园主动向社会公示收费定价标准及展示教学成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持续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工作,推进学前教育走上依法办园、依法治教的轨道,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3.2 缩小区域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2.1 将贫困地区的控辍保学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明确控辍保学的责任分担机制,将入学率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加强扶贫办、教育部、发改委等各部门分工协作,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按照《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中规定的要求,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性,重点关注贫困地区教育薄弱的中小学,科学制定政策实施时间表。争取科学完善全面改革5年工程规划,确保如期实现“20条底线”的政策目标。在推进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的基础上,内蒙古建立健全精准劝返复学、控辍保学督查督导机制,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各旗县政府考核体系,自治区所有贫困旗县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小学净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均为100%。

3.2.2 促进城乡优秀教育人才的合理流动。调动优秀教师、校长向贫困地区流动的前提是要全力保障义务教育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保证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通过“三支一扶”“西部支教计划”鼓励年轻的大学生对口支援给基层教育注入活力,通过职称评定、招考优先等优惠政策鼓励城市优秀的教学先锋和教育管理人才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入贫困地区。以宁夏为例,宁夏政府认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要从城乡教师交流做起。通过政策鼓励、职称评定要求等措施,宁夏已建立起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确保制度不“空转”。截至目前,全区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分别达到32%和11%。

3.2.3 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首先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其纳入新建校舍或改造校舍的标准化建设方案中,保证利用互联网无缝对接优质教育资源的硬件实施达标。其次要实现教学质量的实质提高还需要加强贫困地区和定点帮扶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优质课堂线上及时互通分享并加强课下的线下交流反馈。为了加强西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的倾斜,西藏打造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集体备课、讲课、数字化仿真实验、微课为特色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整体推进。

3.3 优化整体布局,补职业教育的短板

3.3.1 推行“教育券”“培训券”,促进职业教育的精准匹配。2013年《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中提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通过发放教育券、培训券等方式,让学习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出台了《关于开展2018年度深圳市职业技能培训券申领发放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企业组织员工参与各类培训。弗里德曼提出的教育券把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教育体制内部,由学生和家长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自主选择适合个人发展的学校,对需方而言有利于教育需求的精准满足,对供给方而言有利于增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吸引生源的内驱力,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经过选择机制后还留在市场中的职业学校必定是符合学生及家长需要,教学技能突出的学校,政府可以清晰把握扶贫资金的投资方向,重点加大对这类学校的资金扶持力度,有效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3.3.2 结对帮扶,提升职业教育专业能力。省级示范重点的高职院校与贫困薄弱地区中职院校结对帮扶,由重点高职提供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教学指导,对教师队伍定期培训,增强中职院校的活力。职业院校和贫困村结对帮扶,提高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入学率。探索实施深度贫困地区五年制高职定向招生计划,定向招录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实施学费全免的资助,并在校园内外提供助学岗位帮助贫困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的后顾之忧。

3.3.3 校企合作,跟踪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市场上部分企业面临着缺乏熟练技术工人的困境,而职业院校内学生没有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鼓励企业成为职业院校定点实习基地,拓宽企业优秀技术人才去学院任教的渠道。一方面学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和老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贫困学生定向招聘在获得稳定的人才储备的同时,也能够开辟就业绿色通道精准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Oscar Lewis. The Culture of Poverty[J]. Scientific American,1966(4).

[2] 李兴洲.公平正义:教育扶贫的价值追求[J].教育研究,2017(3):31-37.

[3] 王嘉毅,封清云,张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7):12-21.

[4] 王小红,杜学元.论教育排斥与教育的阶层化——以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为分析视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4):13-17.

[5]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11/28/content_5344221.html,2018-11-28.

[6] 瞿连贵.从职业教育扶贫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内容分析、问题反思及前景展望[J].成人教育,2018(11):75-81.

[7] 齐亭亭,乔桂娟.解决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建议[J].理论研究,2018(11):14-17.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教育扶贫供给侧改革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