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遗珍

2019-09-01李晓

大观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李晓

摘 要:步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以及江南一带。六朝步摇在传承汉式步摇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它哪些新的含义?文章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并通过对六朝步摇艺术特征的分析深入挖掘六朝时期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步摇;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一、步摇国内研究状况

步摇主要是古代女子头戴饰物,《释名·释首饰》指出: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①。研究步摇的学者对其释义,在《奢华之色》中,扬之水指出:步摇属于簪钗一类且步摇在古代使用范围比较广泛,最初大概是由钗首悬挂坠饰而得名。步摇被描述为:“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树相缪,一爵九华,有熊、虎、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等六兽”。②我们从中可以知晓步摇是由金博山状的基座且绕有桂枝组成,树枝上贯有白珠花朵、飞禽走兽。

中原以及江南一带考古出土的步摇冠较少,文本上则有步摇花图录或文字记载。学者孙机先生考证步摇冠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从中亚、西亚地区传入西域、北方草原、中原以及南方等地区。《讽赋》提到“主人之女……垂珠步摇”,这是最早记录步摇的资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女主人头戴的装饰是我们所知的早期步摇样式,六朝是步摇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③之后到唐宋时期,在敦煌壁画上有看到公主以及供养人画像头戴步摇冠饰。

孙国平先生是我国最早研究步摇冠饰的学者。其在《试谈鲜卑族的步摇冠饰》一文中初步谈论到关于步摇冠的释名并介绍了步摇的用途;再者孙机先生在《中国圣火》书里的《步摇·步摇冠·摇叶饰片》一文中提出了步摇冠是从西亚地区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北方的概要;其后学者田立坤在其论文《步摇考》中以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为依据对魏晋以前的步摇进行了分类。以上是对六朝前期的步摇或步摇冠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概述。

二、出土发现的步摇

步摇最早是作为汉代皇室礼治首饰出现,汉代以后步摇这一首饰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逐渐成为民间百姓的日常装饰品。步摇冠则是皇室贵族妇女的专属,头上佩戴步摇冠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1989年,辽宁朝阳田草沟墓出土一件兩晋十六国的金步摇冠,通高17.8cm,步摇冠上有桃形金叶;另外,在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中也有步摇冠出土,其制以两条狭窄的金片弯成弧形,两相交叉,呈现出x形状;金片在交叉处装有扁圆形钵体基,座上有六根枝条,每根枝条上弯有三个金环,环上系有可以摇曳的金叶。这种金步摇的倩影,在今天的中亚、我国辽宁地区乃至朝鲜日本均有出土。

三、传世文献中的六朝步摇样式

六朝绢本绘画上有出现步摇的样式,诗歌中形容女子也提及步摇装饰,在墓葬中石棺升仙图像上也有步摇的图像。

(一)绘画绢本以及线刻上的步摇

六朝步摇继承汉式步摇样式,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的《女史箴图》较为具体地展现了步摇样式。北魏石刻孝子题材石棺升仙图中女子头上有步摇发簪。

(二)六朝诗歌中流传的步摇

六朝诗歌中有诸多对步摇的描述。晋傅玄在《有女篇》中记载:“头上金步摇,耳系明月珰。”南朝女诗人沈满愿在《咏步摇花》中曰:“低枝拂绣领,微步动瑶琼。”梁朝诗人刘遵在《相逢狭路间》一诗中提到:“春晚架香车,交轮碍狭斜。所恐惟风入,疑伤步摇花。”

四、步摇的艺术特征

因人文地理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步摇的艺术特征在造型上主要有步摇花和树状步摇两种类。

(一)步摇花:垂珠、爵兽、花树

步摇花是指女子头戴的花状饰物。发簪上桂枝缠绕,树枝弯曲成花状或枝头上有垂珠坠落。步摇花样式主要流行于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带。在《礼记·明堂位》中提到:“夫人副袆立于房中。”(郑玄注:“副,首饰也,今之步摇是也。”)从这句话看出:郑玄认为,王后首服中的“副”是一种首饰,即当时宫廷皇后、妃嫔及贵族妇女们头上所佩戴的步摇。此步摇覆之于首,所以称之于“副”。④汉乐府诗《陌上桑》描述女子秦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诗中所说的耳中月明珠乃是步摇垂珠配饰。

(二)树状步摇

树状步摇是一种形状似树状的冠饰。其中的步摇叶片桃形或圆形状偏多,它们主要穿插在黄金做的树上。这种形状的步摇主要流行于今天的内蒙、山西,还有东北辽宁一代。树状步摇主要是通过陆上草原丝绸之路传来的。考古发现的树状步摇的材质大部分是黄金,可以看出头戴步摇是财富以及身份地位的象征。

(三)南北步摇的艺术特征

六朝承汉晋启隋唐,在科技、文学、艺术方面均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文明。这也得益于在同一时期,北方中原战争频繁,社会生灵涂炭,而南方战争偏少,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这时的步摇风也慢慢地流行民间,上到贵族,下到平民的女子都佩戴步摇。

当然步摇的样式也受到了北方民族文化的影响,最初的步摇发簪上带有垂珠,形式简单朴素但不失典雅,后来看到的团形花状步摇由两支发簪组合为一套,上有珠花,垂直插于发前。步摇的底座都有基座,与前人论著中说的大致相同,其上有弯曲的枝条,有些枝条上还有小鸟。《女史箴图》中的步摇插于假髻中,其中每两或三成一簇,仔细观察可发现其形状像散开的石榴花蒂,形象生动。在辽宁北票房身2号前燕墓出土有金步摇冠两件,它们的基座均为透雕的金博山,形状较之步摇复杂;还有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茂旗西河子出土的北朝金步摇,一个是马面形状,一个是牛面形状,两处出土的步摇枝叶上都没有爵,但其叶子能够摇摆,与《女史箴图》中的步摇形象相似,直接插于假发前。流行于燕地区的金步摇,因传承了北方草原游牧部落和中亚地区的金冠文化传统,更多地保留了粗犷、神秘的色彩。

五、六朝步摇文化渊源

六朝源自孙吴东晋,接续宋齐梁陈,三百余载,四十人君,奠都金陵胜地,雄踞半壁江山。经历六朝之育化,崇尚武学好勇斗,崇尚礼义经籍,儒玄佛道斯之为盛,是百姓心中咏吟的文明之邦。以“传神写照”“气韵生动”为核心的美学观念不仅在王羲之、顾恺之等书画大师的作品中表现,这一美学观念也渗透进石刻、陶俑甚至女性头饰步摇上。

步摇在六朝时期不仅贵族妇女享用,在民间也逐渐流行开来,提及步摇的诗歌较多,在高髻发式中用步摇点缀具有风采六朝的人格性情之美,这也是女子的风采,没有汉代步摇中所体现的等级制度,也没有之后唐朝步摇的华贵低俗之彩。在六朝,步摇具有自由奔放、鲜活生动的风采。

宗白华先生认为,六朝是一个精神上极其自由、极其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也是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六朝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它承接大一统的两汉王朝,使得中原文化的传统精华在新的地理空间和历史条件下得以充分延续和发展,在诸多的文化艺术传承过程中,步摇花汉式步摇则是其代表之一。这也为大唐盛世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在艺术的高度上步摇文化与玄学盛行的道教并兴,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空前活跃,人们崇尚自由,注重思辨,在超然自得的“魏晋风度”之后开创了真善美的新境界,六朝时期的步摇清风脱俗,这与六朝人“传神写照,气韵生动”美学艺术观相匹配。

六、结语

“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六朝是一个剑与火的时代,这是一个诗与酒的时代,这是一个聚散无常、传舍转蓬的时代,也是一个诗礼传家、世代簪缨的时代。六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呈现出转型时期的特点,社会思想自由奔放,学术领域流派纷呈,文化艺术广收博采。当时群雄并起多名士,他们时而任情潇洒,时而慷慨激昂,成就了不朽传奇。六朝步摇在时光穿梭中,上承汉式步摇下启唐代步摇。在轻弹歌啸才华横溢的六朝,步摇清淡素雅,宛如一朵奇葩,将步摇放置六朝中来看它的民族性具有超凡特性。

注释:

①出自《释名·释首饰》。

②《史记·秦末纪》曰:文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大特”今指水牛。

③六朝时期主要指的是在历史上在今天的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即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朝梁、南朝陈)。

④ “副”字這里指假发的意思,是贵族妇女们头上常用的装饰。

参考文献:

[1]孙机.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孙机.中国圣火[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3]郭预衡.魏晋南北朝诗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4]王先谦.释名疏证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5]吴兆宜.玉台新咏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郭茂倩.汉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

作者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