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黛玉与斯嘉丽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2019-08-27高倩茹

北方文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斯嘉丽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高倩茹

摘要:中西方女性形象向来大相径庭,中方女性含蓄为美丽,西方女性奔放为出色。本文以近乎同时代中西方发布的关于女性意识小说的女人公《红楼梦》的林黛玉与《飘》的斯嘉丽进行女性形象的对比,以其二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为切入点,分析在意识觉醒的前期,她们所处的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抑背景,和她们女性意识觉醒发展不同来揭露她们不同命运的原因。以便于了解这两个女性形象,和深深影响她们发展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来揭示社会环境对女性主义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林黛玉;斯嘉丽;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一、关于女性主义的界定

女性主义又称女权、妇女解放、性别平权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阶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背景下,一个南方种植园庄主女儿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意识觉醒以及其蜕变的过程与表现。而曹雪芹的《红楼梦》以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大家庭兴衰为主线,描述女主角林黛玉古典东方的女性形象,因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及其自身性格缺陷而造成的悲剧故事。这两部小说分别在中西方文学史上数第一本关注于女性主义意识的小说,将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观察中西文化女性形象不同差异,更为总结发展现当代女性主义做好铺垫。

二、林黛玉与斯嘉丽的共同点

尽管林黛玉与斯嘉丽来自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他们仍然拥有明显的相同之处。她们在各自的时代中都受到了或多或少一定的男性主权的压迫,她们均来自封建制度下的大家族中,但对封建传统习俗都有了反叛意识;其次她们对爱情观念的一致,她们都对自己钟情的爱人付出,全然不顾。

(一)对封建家庭和社会的反叛

在封建家族中,崇尚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风气中,林黛玉却因为是家中独生女的身份而自幼被父母培养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谓是一代才女。斯嘉丽更是对封建教条社会处处表现不满态度,南北战争之前,南方种植园属封建制度,将“淑女”形象做出一一要求。而斯嘉丽天性活泼,大方,与年轻男士市场保持亲近暧昧关系,追求者众多。其衣着露骨夸张,与其他淑女端庄大方的裙装不同,经其家人几番劝阻无果,她却从未在意世俗眼光与评价等等表現,处处显示出其与淑女格格不入的一面。

(二)对理想爱情的坚持

《红楼梦》中悲剧色彩浓重,不能不提的便也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林黛玉从初识贾宝玉与其一见如故,经过青梅竹马的相处时光,小时的纯洁友谊也慢慢酝酿为深沉的爱情。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端倪也从时时小事着眼,并且从未再接触过其他男人,对宝玉的爱情关怀可谓从一而终,忠贞不渝。林黛玉一心一意只挂念宝玉一人,也期盼能嫁给他的未来成为她心中一直默默不能坦白的梦。对于林黛玉这样纯粹的古典女性来说,感情忠贞不渝,全心全意,是对自己心中所爱的尊重,所以黛玉一直坚持她内心理想的爱情。斯嘉丽亦是如此,她自幼钟情于她的邻居阿希里,这个英俊而温柔的绅士。她不顾家人劝解,朋友嘲笑,只一味对自己心中的钟爱之人付出所有。

三、女性主义意识的不完全觉醒——林黛玉

拥有共同之处的林黛玉与斯嘉丽,故事结局命运迥异不同的原因在于受社会背景及其自身条件的影响下,林黛玉的女性主义意识并没有达到完全觉醒,女性主义也并未完全解放。

(一)对父权制度的不独立

林黛玉自小体弱多病,从身体素质方面来看,林黛玉是不可能脱离封建家庭生长的,无药物维持供给的她,健康方面深受影响,疾病缠身。另一方面从生存能力来说,林黛玉只是才女,却不具备任何在社会生存的技巧,也不似王熙凤精明算计。对林黛玉来说,她依赖于父权社会的大家庭,使其女性主义意识觉醒不彻底不完全。黛玉所受的封建禁锢和封建压迫更深和更内在,“曾经离丧”固然有助于她体验世态炎凉,而动辄“思家”也阻挠着她对本阶级获得更为清醒的认识。这就决定了她较斯嘉丽更难从父权制度的重担下解放出来,她的反封建要求虽较强烈,但所作的反抗却不及斯嘉丽有韧性,易颠覆命运,其觉醒后也难找到自己的出路。

(二)对爱情消极被动的态度

封建礼教认为青年男女应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而林黛玉的心在宝玉身上,却一再与宝玉争吵、试探、对“金玉之言”的一再较劲,都是因为黛玉对爱情的表达方式过于消极被动,不善表达真实情感。林黛玉随情不自禁地时时流露出对宝玉的深情,但她毕竟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她的心理也是被整个礼教压抑影响着。

林黛玉清纯的爱情观使她获得了叛逆青年贾宝玉全部的爱,但也因为她将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的唯情性格导致了爱情的悲剧。唯情性格中庸俗盲目的特点使林黛玉轻视自己的生命,充满自虐,缺乏必要的理性,这既不符合宝二奶奶的身份也不可能担当起必要承担的家族重任;唯情带来的狭隘自私,使林黛玉背负尖酸刻薄的恶名,在贾府缺失代表民意方向的人缘;唯情性格中对封建礼教的依附,使得林黛玉虽然爱上了叛逆者,却既做不到将爱人拉回社会正统,又做不到和爱人一起共赴背叛之路,她的这种尴尬处境,只能导致爱情的失败,悲情的结局。

四、女性主义意识的完全觉醒——斯嘉丽

同林黛玉悲剧结局不同,斯嘉丽开始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经历了曲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一)对社会习俗的反抗精神

从性格上来讲斯嘉丽秉承的是父亲的倔强任性,精明顽强,对于怎样成为大家闺秀的传统教育,她阳奉阴违。不久的时间,她的丈夫战死沙场,她以守丧服出席了宴会,并在宴会上当着众人面与白瑞德开心跳舞。她总是能独立地思考,对事情有自己的主见,背离传统,挑战世俗,彰显自己的个性。

(二)对家族与庄园的责任

看到被北军抢劫后惨不忍睹的庄园,母亲病亡、父亲痴呆、妹妹病重,斯嘉丽不得不承担起这个重担,成为这个家庭的主人。作为女性,斯嘉丽独立、勇敢、表现出难得的担当精神,她选择不在沉沦。在被战争摧残得一塌糊涂的美国南方,她成了这个乱世中的开辟者。

(三)对经济独立的渴望

面对命运,斯嘉丽从不低头。她在不断挑战自己,挑战这个社会,最后她胜利了,她拥有了在这个社会最有效的话语权——经济独立,发出了女性个体的时代最强音,这也体现了她坚强不屈、努力奋斗的价值观念。面对庄园将要被没收的现状,她奋力抗争,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委曲求全,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她妹妹的未婚夫。面对道德理性和现实理想的冲突,她毅然选择牺牲到的理性,为的是让自己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五、探析林黛玉与斯嘉丽差异的原因

经过对林黛玉和斯嘉丽相同与不同之处的对比分析,来探究造成二人命运的内在原因,以分析中西方文化下女性形象差异所在。

(一)社会背景

《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正值中国地大物博的封建清朝社会,无历史动荡不安林黛玉又深受封建腐朽制度压迫很难真正达到完全彻底的反抗意识和反抗行为。其女性主义意识觉醒后找不到出路的烦恼、婚姻问题的焦虑、“曾经丧离”的悲哀,三者一结合,便造成了她感情的脆弱。《飘》又名《乱世佳人》经历了南北战争的洗礼,面对生命威胁等一系列问题,又受美国北方自由民主影响,所以斯嘉丽挣脱出封建牢笼,战争已摧毁这样的无形牢笼,任其自由发展。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意识与反抗达到完全彻底。

(二)个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林黛玉与斯嘉丽本身两种性格、气质不同也构成其结局不同的重要因素。

1、内向型思维和外向型思维

老子的《道德经》说:“道虚静,倡导平心静气,安静自守,洁身自好,好自为之,节制欲望,不可争夺名利”。于是“静”、“思”、“悟”、“忍”成了大多数中国人内向思维和性格的特征。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束缚着林黛玉正常的女性主义意识觉醒,面对家族包办婚姻的安排,她的悲哀只能用哀怨泣血的诗篇来宣泄,她瘦弱的身躯只能独自经受凄风冷雨。斯嘉丽拥有的财富、地位和富有魅力的外表赋予了她极强的虚荣心和张扬的个性。她渴望生存和财富,她求变的性格和冒险进取,崇尚征服,强调个人奋斗的外向性思维方式让她勇敢迎接困难、克服困难,让她在社会和生活的变迁中勇敢的生存下来了。

2、意向性思维和实证性思维

黛玉是水做的骨肉,内心敏感、情感脆弱、生命的易逝,人情的冷暖,都使她自惜自怜。她的孤傲让她总是用挑衅悲观的眼光看待一切,春来春往,花開花落都会让她忧郁哀伤,黯然泪下。斯嘉丽注重的是实证分析和逻辑论证,强调的是观察与分析,她需要解决问题而不是难过,正是这种重观察、分析、理智的实证性的思维方式支撑着斯嘉丽坚强地活下去。

3、懦弱性格与执着信念

黛玉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成长,注重祖宗之遗训,圣贤之教诲,不敢稍有雷池,为了尊重长辈的意愿,黛玉只能选择死亡来控诉对社会和时代的不满。这种循规蹈矩的后馈性的思维方式注定了黛玉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来维护自己的爱情,只能悄然逝去。斯嘉丽总是随着情况和现实社会的改变,面向未来,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不求一成不变的稳定性,不会按部就班,这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总能让斯嘉丽找到新的方法渡过难关,让她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永不放弃。

六、结语

本文集中研究林黛玉和斯嘉丽女性形象对比分析,属于中外文化对比的范畴。分析内容以相同点和不同点两方面着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二者女性形象的差异的比较,分析其差异产生的社会和个人原因,我们可以对中西方女性形象有了更深地认识与了解。

林黛玉和斯嘉丽作为中西文化史上女性形象的典型,象征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衬托出的人物特征,绝不能以优劣来评价其女性形象,只能说时代造就了一类人的出现。通过对她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应明白女性主义意识发展的曲折性与艰难性,为日后提升做好基础铺垫。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国际化的推进。东方女性形象也向多元化发展,人们的目光不仅在于其多元化的发展,更应注重现下女性主义解放的程度以及日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海沧区妇儿工委、海沧法院妇委会.论我国女性意识之觉醒[EB/OL].厦门妇女网,2010-9-21.

[2]常爱民.斯嘉丽的女性主义解读[J].电影文学,2010(12).

[3]玛格丽特.米切尔.飘.毛荣贵 姜淑宣译[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斯嘉丽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飘》中斯嘉丽性格的分析与探讨
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寡姐”的寡:美人稀有
中年再读《飘》,终于明白小说中隐藏的这三个真相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关于斯嘉丽·约翰逊你可能不知道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