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戏曲中的独特结构艺术

2019-08-21李冬茵

戏剧之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二元对立年轻化

李冬茵

【摘 要】本文以群戏戏剧文本独特的品质作为切入点,从一个“群”字展现其内涵,利用“比较文学”模式,以“一人一事”的常规戏剧理论为依托,利用“二元对立”的两极进行思辨,从理论上阐述群戏与常规戏剧本质上的不同,从而产生群戏的独特戏剧理论体系。从成功的群戏的艺术实践中找出群戏的理论依据,从而发现群戏的独特视觉,找出它与常规戏剧理论的“契合点”,最终得出群戏的理论与常规的戏剧理论有着“相向而行”的两种戏剧特质,但归属戏剧两种不同模式的结论。“群戏”的研究不仅从理论上完成戏剧架构理论,并且能为戏曲艺术团体特别是基层艺术团体的生存提出模式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群戏;二元对立;年轻化;生存模式

中图分类号:J80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012-02

一、多维的戏剧结构——“群戏”

戏曲艺术源于舞台艺术,受到舞台艺术空间的限制,我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多会考虑到封闭空间的局限,在内容的选择,角色的设定,布景的摆放等方面都具有十足的舞台设计感。戏曲自诞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人茶语饭后主要的娱乐模式,在千年的戏曲衍生和发展的长河中佳作频传。在一定时期内,创作戏曲作品的热度和高度不断提升,戏剧创作成为艺术家和剧作者的雅趣。在戏曲舞台艺术的展示过程中,花样百出,好戏连连,这也成为观众推崇和追捧的原因。

群戏的戏剧本文与戏曲的常规戏剧结构有所不同,它不是“一人一事”的叙事结构,而是人像展览式结构。这种艺术形式是应剧目的题材所需,以“多维的戏剧结构”进行叙事,最大能量地拓宽了剧目的展现空间,展示多种人物性格,剧本以“横向”连接,“纵向”伸展的结构模式推动剧情的发展,塑造众生群相,呈现群芳并绽。

二、群戏创作的优势

(一)流派纷呈,百花齐放。以往的戏曲舞台,优秀的群戏创作实践屡见不鲜。只不过我们没有关注过或者说没有形成过系统的理论探讨相应的创作模式。群戏不单单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像展览”,它的深层意义在于当剧目在舞台上得以展现时,其众多的人像展示必然使戏曲的诸多“流派”得以展现,使戏曲的多种流派在戏曲空间中连缀成篇,这是常规戏曲结构模式不能表现的舞台领域。

在越剧《五女拜寿》一剧中,各种流派的显现可谓蔚然大观:杨继康(岳父)董柯娣扮,(张派),大小姐(元芳)周美娇(戚派)大姑爷俞志云:邵雁(徐派)二小姐(双桃)吴海丽(傅派)三小姐(三春)何英(傅派)三姑爷(邹英龙)方雪雯(范派)四姑爷(陈文新)傅江风(尹派)五小姐(五凤)陶慧敏(王派)翠云何赛飞(张派)邹世龙茅威涛(尹派)春兰洪英(王派)门童夏赛丽(陆派)。

流派纷呈是群戏最大的亮点。“一人一戏”中,更多的是戏曲流派中一个流派亮相舞台,群戏则不然,或有多种流派得以展示。评剧《家有九凤》中,初七凤和初老太是花派(花淑兰)的展示;四凤是白派的(白玉霜)展现,五凤是艾派(艾连君)的亮相,六凤是鲜派(鲜灵霞)风格,还有新派(新凤霞)等流派的呈现。多种流派在一个戏中得以展示,蔚然壮观,靓点频闪。同时各种流派的“粉丝们”云集一堂,不仅扩大了艺术的审美视野,同时也吸纳了众多的观众。这是群戏的优势,是群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推陈出新,满台青春。自古以来,戏曲舞台上多有“捧角”之习惯。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中也发表其观点为戏曲以一人一事为主线,形成一人主唱。古时候的戏班子,也会以“角儿”红的程度来划分多种层次和等级。这样的制式给年轻演员的培养带来了很多弊端。有的当红演员占据主场多年,使得年轻演员没有展示的机会和出人头地的契机。所以群戏的舞台展现还有更深的一层意义,使这种舞台样式最大能量地培养青年演员,让青年演员在一出戏中集体亮相,在培养青年演员进行艺术实践过程中,既能显现青年演员的“群星璀璨”,满台青春,又能让多种流派、多种行当“一棵菜”,使青年演员自觉形成“集体荣誉感”。舞台呈现的多流派,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三)多层空降,立体厚重。群戏的文本以“多人多事”的“开放式”结构方式表现戏剧故事,与传统模式的“一人一事”的“锁闭式”结构不同,戏曲的“开放式”结构,拓宽了戏曲表现空间,使舞台呈现出一种恢宏壮大的场面,使戏曲的表现力得以延展。群戏的取材取决于它要表现的主题,取决于它要表现的故事。如《杨门女将》中要表现诸多的“巾帼英雄”,它必然用戏曲的“开放式”结构,从不同的视角来表现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通过各个女性的鲜明形象,来完成戏剧设定的主题。

(四)形成模式,内容丰富。戏曲作品由于受到剧场和舞台的限制,在其内容的选择和编写方面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其题材和内容多以一人一事为主线来展开故事情节。戏曲艺术作为一种舞台空间艺术,需要面对狭小空间与博大世界之间的矛盾。怎样丰富其创作内容,展示人间百态生活,就成为了戏剧家孜孜以求的突破口。我们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虚实相生,程式展现,载歌载舞,离形取意都源于丰富舞台的必要性。

1.多重线索

群戏在诸多的戏剧作品中,属于具有独特性的一个分支,其成功作品不少,例如京剧《杨门女将》,京剧《群英会》,越剧《五女拜寿》,话剧《茶馆》等。京剧《群英会》中,人物众多,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行动线,共同的命运线使他们连接在一起,構成了这个戏的结构不统一。

但是群戏中“群龙有首”,首为“主线”,附加人物为“副线”,线穿珍珠式的结构方式,使全剧“形散神不散”。《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五女拜寿》中的三女儿,都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她们在每一场戏中担纲主角,推动戏剧冲突向前进展,作为副线的配角人物场场有变,但主角始终站在舞台中间,这是群戏结构中必要的法则。

2.人物塑造

(1)群像展览。人像展览式结构有一个特别之处,它的剧情往往在一个特殊的地点展开,或是人物群像有着情缘的纠葛。老舍的《茶馆》,我们找不到贯穿全剧的中心事件,主要人物也不止一个,但特殊的茶馆大背景让这些人很自然地走到一起,几个人物命运相互关系,通过一系列事件贯穿下来,构成了全剧结构的统一性。

(2)人物的立体化。人物的“立体化”是指剧本中人物从不同角度来完成人物的塑造,使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质,并通过多种人物的不同色彩来完成一个鲜明的戏剧主题。具体地说要用不同的手段来设定人物的性格,使全剧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化,通过多元的人物性格色彩和人物特征,全方位表现鲜明的戏剧主题。通过众多的人物性格组合,使剧中主要人物性格呈现一种“立体感”。评剧《家有九凤》中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是初七凤,其他八凤形成矛盾的两大阵营,对于七凤的婚事,有人反对,有人支持,矛盾无限伸展,戏剧冲突愈加强烈,她们的性格与七凤有着直接的碰撞,最后接受了七凤的超常之爱。九个女人,形成九种性格元素,她们的色彩聚光到七凤身上,整体地完成了七凤的“立体造型”。主题的“厚重化”依托于戏剧人物的多元化来完成,通过人物五光十色的性格基调使剧本主题有一种厚重感。

三、创立模式 存于市场

艺术团体的市场化改革在全国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市场化的进程对于靠政府补贴,以演出场次获取生存资金的戏曲院团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今天在新媒体艺术和智能媒体流行发展的时代,如何让传统艺术立足时代,代代传承;如何丰富其形式,适应时代和观众的需求;如何与新媒体结合,再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让千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的受众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新一代戏曲人的历史使命,更是历史责任。以前的创作是我们创作什么观众看什么,现在随着时代的需求,受众群体可选择的娱乐模式多种多样。如何把传统艺术的精髓延下承去,如何把观众从屏幕前请到剧场来。让观众买票看戏,绝非易事。在此问题上我们的地方大剧院生存的能力可能还不如早早归结于市场的基层艺术团体。我们如何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目前,人们对群戏缺少系统的和实质性的研究,群戏的理论研究,还未形成独立的美学体系。因此,深入拓展这一领域的专题研究,尤其是群戏在艺术实践中无可替代的审美的特殊屬性和刚性需求,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论证。它不只是人像式的展览,它有着多维的角度去诠释一部作品的主题,使戏剧的主题有着厚重感和时代气息。它有着多元的人物性格展示空间,使戏剧的主题从各个角度得以开掘和深入。它有着多种流派的展现空间,使戏剧产生一种立体的审美感受。它有着独特的戏剧品质,与“一人一戏”的视角截然不同,更能广源地开放地进行叙事,使观众从戏剧的宏观场面欣赏戏剧的独特魅力。

研究戏曲的群戏理论的途径应该从成功的群戏艺术实践中找出群戏的理论依据,既发现群戏的独特视觉,又能找出它与常规戏剧理论的“契合点”,最终阐述群戏的理论与常规的戏剧理论有着“相向而行”的两种戏剧特质。研究群戏的理论的目的在于使其群戏自成一格,使群戏创作和演出打开新局面,使戏剧演员的新生代有着更广阔的实践机会。

论述群戏的美学价值是时代的必然。在现代语境下,社会是离散的、多元的,单一的情节主线结构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现实;封闭的时间结构、情节结构也限制了观众的审美创造力。事实上在由不同的,多元的思想,情节元素的对立所形成的艺术张力中蕴藏着生生不息的思想意义。

研究群戏的美学体系,我们提倡思辨与实证的统一,一方面我们对于群戏的理论研究,既要秉承传统,又要体现现代意识,以当代人的胃口,结合当代的审美实践,对历史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对传统的理论进行扬弃,让传统的民族精神、优秀的审美遗产富于生机;另一方面对实证的研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强调群戏在艺术实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就要从实践中完善它,发展它,使戏剧有着更为广袤的表现空间。

我们要强调研究群戏是一门价值科学,这里所说的价值是人文价值。对于群戏的审美理论学说,是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的审美价值。其中主体是以人的情感为中心,审美的客体是观众,观众在一种艺术模式上得到的审美愉悦。

猜你喜欢

二元对立年轻化
养生年轻化 别止于“咖啡泡枸杞”
康宝莱 推进品牌年轻化
直销年轻化战略
《小城畸人》中二元对立的消解
《长腿叔叔》中女性主义代表
寓言《黑羊》的二元对立分析
点阵激光在眼周年轻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