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d-EOB-MRI技术用于慢性肝病伴肝脏结节恶性转化风险判断的价值

2019-08-19周宇穆燕雪欧园杜明珊唐雪松

肝脏 2019年7期
关键词:肝病良性恶性

周宇 穆燕雪 欧园 杜明珊 唐雪松

慢性肝病在我国患病率较高,且部分患者合并肝脏结节,存在恶变风险[1]。MRI在肝脏结节诊断中应用非常广泛,具有操作简单、分辨率高等特点,患者接受度良好,然而,研究发现这种检查方式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效果欠佳[2]。近年来,钆塞酸二钠增强MRI(Gd-EOB-MRI)被用于肝脏肿瘤诊断中,体现出较多优势,钆塞酸二钠的应用能提高组织对比度,便于进一步判断组织恶变情况,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依据[3]。本研究旨在分析Gd-EOB-MRI在评估慢性肝病伴肝脏结节恶性转化风险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肝病伴肝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入院时接受Gd-EOB-MRI检查与病理检查。其中男72例,女68例,年龄32~76岁,平均(59.72±12.76)岁;肝病类型:肝硬化38例,慢性肝炎102例;结节位置:肝左叶63例,肝右叶77例。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一)纳入标准

①既往有慢性肝病史;②经常规MRI、B超等提示存在肝脏结节;③入院后行病理检查与Gd-EOB-MRI检查;④病例资料完整。

(二)排除标准

①妊娠、哺乳期妇女;②既往有肝脏手术史;③心、脑、肾等脏器重度损害;④过敏体质,不能注射对比剂。

三、检查方法

检测仪器为西门子3.0T Trio磁共振仪、相控阵列线圈。选取仰卧位,受检前4 h禁食、禁水。首先进行常规MRI扫描,以膈顶作为起始点,以肝脏下缘为截止点,平扫选用T1WI序列,130°,TE、TR分别为1.25 ms、3.42 ms。反转角度为9°。层厚、层间距分别为3.00 mm、0.25 mm。完成常规MRI平扫后行增强扫描。根据0.12~0.20 mL/kg标准取钆塞酸二钠(2~3 mL/s)于手背静脉注射,然后取生理盐水20 mL注射。完成对比剂注射后,分别延迟5 min、10 min、20 min进行肝胆期扫描,参数、序列与上述相同。

四、图像处理

将图像送至配套工作站予以处理,通过横断截面图像对肝实质SI进行测量,连续测定3次,取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图像由2名高资历的放射医师进行分析,当出现意见不一致时,经讨论后决定出最后的判定结果。选择感兴趣区时,必须将胆管、血管等组织避开,尽量选取尾状叶、左外叶与内叶、右前叶与后叶。获得平扫时SI与注射对比剂后不同时点的SI。肝脏相对强化程度(RE)=注射对比剂后不同时点SI/平扫时SI。

五、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Gd-EOB-MRI检查与病理检查,了解肝脏结节恶性转化情况,记录不同时点的R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时点RE评估慢性肝病伴肝脏结节恶性转化风险的价值,确定最佳截断值。将Gd-EOB-MRI与病检结果进行比较,经Kappa检验分析二者诊断的一致性。

六、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在140例患者中,有61例转化为恶性,占43.57%,其中胆管细胞癌11(18.03%)例、肝细胞癌50(81.97%)例。有79例为良性结节,占56.43%,其中腺瘤2(2.53%)例、血管瘤64(81.01%)例、脂肪瘤13(16.46%)例。

二、良、恶性患者不同时点的RE比较

根据病检结果,将患者分成良性组、恶性组。良性组5 min、10 min、20 min的RE高于恶性组(P<0.05),见表1。

表1 良、恶性患者不同时点的RE比较(±s)

三、不同时点RE对肝结节恶性风险的预测价值

5 min RE、10 min RE、20 min RE预测肝结节恶性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3、0.693。当5 min RE<1.499、10 min RE<1.469、20 min RE<1.514时,肝结节恶性转化风险越高,见表2,ROC曲线见图1~图3。

四、Gd-EOB-MRI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

以5 min RE<1.499、10 min RE<1.469、20 min RE<1.514为阳性,其中有1项为阳性时则记为阳性,结果提示Gd-EOB-MRI诊断肝结节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1.97%,特异度为91.14%,准确率为87.14%,阳性预测值为87.72%,阴性预测值为86.75%,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为0.737。

图1 5 min RE预测肝结节恶性风险的ROC曲线

图2 10 min RE预测肝结节恶性风险的ROC曲线

图3 20 min RE预测肝结节恶性风险的ROC曲线

Gd-EOB-MRI病理诊断阳性阴性总计阳性50757阴性117283总计6179140

表2 不同时点RE对肝结节恶性风险的预测价值

讨 论

本研究发现与恶性组相比,良性组5 min、10 min、20 min的RE明显下降,提示Gd-EOB-MRI能通过反映肝脏相对强化程度,对肝结节性质进行鉴别。目前,肝脏特异性造影剂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造影剂为钆贝葡胺、钆塞酸。研究表明与钆贝葡胺相比,钆塞酸的肝脏摄取率更高,它可通过肾脏、胆道排泄,而钆贝葡胺主要经肾脏排泄,会导致肾脏负荷加重[4]。钆塞酸的代谢途径多于钆贝葡胺,胆道代谢能起到分流作用,使肾损害减轻[5]。因此,在本次研究的增强MRI扫描中选用钆塞酸二钠作为对比剂,其在肝脏疾病诊断中非常适用。

Gd-EOB-MRI能了解肝胆期图像变化,明确病灶血液供应状态,通过分析肝胆期RE变化,可了解肝功能受损程度[6-7]。另有研究证实肝功能受损可导致钆塞酸二钠注射后RE出现变化,以Child-Pugh分级标准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估,发现A级患者不同时点的RE较B、C级更高,提示随着肝功能损害越重,RE越低[8],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本研究提示发生恶性病变的患者不同时点RE低于未出现恶性病变的患者,原因可能在于恶性病变者的肝损害更重,病灶区对钆塞酸二钠的摄取率下降,较正常组织、良性组织显著降低。

通过分析不同时点RE对肝结节恶性风险的预测价值,发现RE对评估肝结节恶性转化具有较高价值,最终经Kappa检验证实其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既往有研究发现在肝结节为良性的情况下,肝脏具备良好的吞噬功能,其在肝胆期的图像表现与正常肝组织非常接近,而恶性结节者肝细胞吞噬能力受损,导致肝胆期肝脏相对强化程度下降[9]。由于恶性结节与正常组织能形成鲜明对比,更利于临床诊断。有学者发现RE与肝病患者的白蛋白、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肝脏功能越弱,白蛋白越低,总胆红素越高,而RE越低[10]。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分析了不同时点RE对肝结节恶性转化风险的预测价值,并获得最佳截断值,利用Kappa检验分析了Gd-EOB-MRI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其在肝结节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中有较高价值。

猜你喜欢

肝病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