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浓度吲哚菁绿在胆囊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

2019-08-19黄磊

肝脏 2019年7期
关键词:吲哚胆管肝功能

黄磊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等患者属于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的,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治疗上述胆囊疾病大多是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但是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会对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使得患者出现病理性变化,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所以有较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应用较为普遍,通过在手术之前注射吲哚菁绿进行造影,指导手术的进行[2]。有研究表明,应用在胆囊手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能够对手术的成功起到有效作用[3]。但是在胆囊手术中吲哚菁绿的使用量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好的标准,本文对注射不同浓度吲哚菁绿对患者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观察不同浓度的手术效果以及肝功能受到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胆囊手术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应用吲哚菁绿进行荧光造影,其中高浓度(0.4 mg、0.5 mg)为对照组,低浓度(0.1 mg、0.2 mg、0.3 mg)为研究组。研究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6-81岁,平均年龄(47.1±2.6)岁,15例胆囊结石,1例胆囊息肉,1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8.2±2.4)岁,14例胆囊结石,2例胆囊息肉,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纳入标准:经检查确定其需要进行胆囊手术;积极配合调查;对治疗药物无过敏反应。排除标准:对治疗药物具有过敏反应;在手术中具有一定禁忌的患者;患有胆管癌;中途自行退出研究;不能够接受随访调查。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二、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应用低浓度的吲哚菁绿,对照组患者应用高浓度的吲哚菁绿,两种应用方式相同。将吲哚菁绿用注射用水(灭菌)进行稀释,稀释为标准浓度,缓慢经过外周静脉注射,通常在手术进腹腔时进行注射,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将时间窗口进行适当的延长。术中:完全将胆囊游离之后,关闭手术区域无影灯,将近红外激发光源打开,对患者的腹腔脏器以及胆囊进行照射(适宜距离下);按照荧光信号所分布的特点,对胆囊进行实时定位,进行预切除线的划分(距离荧光边缘1~2 cm)。在溶剂吲哚菁绿时应用的注射用水必须是灭菌的,不能用生理盐水等其他溶液配制[4]。

三、观察指标

血管显影、血管消退、胆管显影、胆管消退时间:分别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开始进行注射吲哚菁绿的时间,以此为节点对两组患者的血管消退、胆管显影、胆管消退、血管显影时间进行统计。

不良反应:统计对照组与研究组手术之后出现恶心、头晕、心率增快、汗出以及皮肤潮红等症状的情况。

手术指标:统计对照组与研究组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

肝功能情况: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抽取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空腹)3 mL,采用ELASA法(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其Alb、TBil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进行检测。

四、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两组患者血管显影、血管消退、胆管显影、胆管消退时间比较

研究组以及对照组的血管显影分别为(0.5±0.2)min,(0.5±0.3)min,两组数据没有明显区别出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1,P>0.05);对照组以及研究组血管消退为(9.4±0.4)min,(9.2±0.7)min,两组数据没有明显区别出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9,P>0.05);研究组胆管显影(8.4±1.2)min,对照组胆管显影(8.2±1.1)min,两组数据没有明显区别出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4,P>0.05);研究组胆管消退(41.3±2.3)min,对照组胆管消退(42.1±1.6)min,两组数据没有明显区别出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7,P>0.05)。

二、 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并未出现明显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3例恶心(10.0)、5例头晕(16.7)、4例心率增快(13.3)、5例汗出16.7)、3例皮肤潮红(10.0)、总发生率66.7%;研究组1例恶心(3.3)、1例头晕(3.3)、1例心率增快(3.3)、2例汗出(6.7)、0例皮肤潮红(0.0)、总发生率16.7%;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出现情况更少(χ2=7.898,P<0.05)。

四、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未出现明显区别(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讨 论

吲哚菁绿静脉注入体内后能迅速和血清蛋白结合,随后高效率选择性地被肝细胞所摄取,又从肝细胞以游离形式排泄至胆汁,人胆汁中具有能够和吲哚菁绿相结合的脂蛋白和白蛋白,经胆道系统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5]。和蛋白相结合的吲哚菁绿浓度比较低,因为在很高浓度下吸收近红外光的能力会下降,因此为了能够得到更加清楚可见的荧光图像,在进行造影前对吲哚菁绿进行稀释[6]。在对肝外胆道以及肝内胆道进行识别时,进行吲哚菁绿的稀释,这样就能够在进行荧光造影之后立马开始放射造影[7]。本文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吲哚菁绿对患者手术效果以及肝功能的影响,采用了不同浓度的吲哚菁绿对患者进行造影,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本文结果二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的血管消退、血管显影、胆管显影、胆管消退时间均没有明显区别出现(P>0.05),高浓度与低浓度的吲哚菁绿在造影效果方面并没有出现较大差距,说明使用不同浓度的吲哚菁绿得到的造影效果大致相同。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有研究表明,吲哚菁绿的注射浓度较高会使患者的肝功能受到不良影响[8]。本文结果三数据显示,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肝功能并没有明显区别出现(P>0.05),治疗之后研究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情况更佳(P<0.05),说明虽然不同浓度吲哚菁绿对造影效果并没有影响,但是会使患者的肝功能受到不良影响。

根据我院对以往资料的调查得知,吲哚菁绿的浓度过高会使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造成患者后续恢复慢,预后情况不佳。结果四数据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人数更少P<0.05),说明高浓度吲哚菁绿确实会使多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证明高浓度的吲哚菁绿还会增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此外,本文对手术指标的记录显示,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区别出现(P>0.05)。本文研究显示,不同浓度吲哚菁绿所产生的造影效果并无较大差别,但是高浓度的吲哚菁绿会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增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所以在胆囊手术中使用低浓度吲哚菁绿效果更佳,不仅起到造影的作用,对患者肝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在本项研究中我院仍然存在样本数量较少,研究不够透彻等问题和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院会在继续进行大样本详细分析,争取进一步深入不同浓度吲哚菁绿在胆囊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肝功能影响的研究。

综上所述,应用不同浓度的吲哚菁绿对胆囊手术患者进行造影的效果差异并不明显,较低的浓度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且高浓度吲哚菁绿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肝功能,所以低浓度吲哚菁绿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吲哚胆管肝功能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吲哚美辛肠溶Eudragit L 100-55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氧代吲哚啉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抗氧化剂2-吲哚啉酮衍生物对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