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连合五白散含漱为主治疗脾虚湿热型口腔念珠菌病50例临床观察

2019-08-19王婵媛郑梅慧黄飞波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伊曲康唑念珠菌黄连

王婵媛 周 洪 郑梅慧 黄飞波

1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2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3 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51

口腔念珠菌病为临床多发性真菌感染性疾病,于人类口腔黏膜部位发生,以口腔出血、溃疡、内壁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使患者健康水平显著下降[1-2]。若未对本病有效且及时进行治疗,可致恶变,故危害十分严重。伊曲康唑为临床口腔念珠菌治疗主要用药,属三氮唑类具亲脂性特点的广谱抗真菌制剂,具效果明显、疗程短等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单取此药应用,有较高的复发风险,且患者整体遵医依从性不佳[3]。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雪口”“鹅口疮”等范畴,认为其病因与虚火上浮、心火上炎、上泛于口相关,治宜养阴清热、泻火解毒[4]。对此,笔者在伊曲康唑治疗基础上,取中药黄连合五白散(验方)含漱,疗效理想,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口腔念珠菌病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3~71岁,平均42.85±5.12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21±1.22个月。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2~70岁,平均42.73±5.01岁;病程1~11个月,平均5.32±1.03个月。组间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上述患者的西医诊断标准与《口腔黏膜病学》相关诊断标准符合[5]。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6],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热证。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取伊曲康唑应用,即单给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100mg/次,1次/天,共1周。另取生理盐水含漱,100ml/次,3次/天。观察组同时加用黄连与五白散含漱:①黄连:即取适量清水,加入30g黄连,浸泡30min后,加热至沸腾,煎煮20min,获取300ml汁液,冷却至室温后,予以过滤及装袋处理,100ml/袋,每次取1袋含漱,3次/天,均餐后进行。②五白散组方:白芷、白花藤各24g,白鲜皮60g,白及36g,白僵蚕48g,水煎,餐后取15ml含漱10min后吐出。两组均以7天为1疗程。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口腔念珠菌病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②对比两组口腔疼痛、黏膜红斑、萎缩症状改善情况,采用下列标准评估:口腔疼痛:0分:无烧灼感及疼痛感;1分:有间歇性、轻微疼痛;2分:有持续性烧灼及疼痛感,部分情况下需取止痛剂应用;3分:严重疼痛,需取止痛剂应用。黏膜红斑、萎缩:0分:未检出红斑及萎缩现象;1分:有小灶性、单个损害;2分:损害呈斑片状;3分:损害较严重,呈弥漫性。③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包括黏膜充血、口腔红肿瘙痒。④对比两组复发率,即在药物停用15天后,到院复查,记录复发率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第2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评定[7]。痊愈:在治疗后,对口腔病损区观察,红区呈消失显示,白色黏膜呈正常恢复,萎缩的舌背乳头呈正常恢复,自觉症状均消失,实施白色念珠菌检测,呈阴性结果;显效:在治疗后,对口腔病损区观察,白色绒膜或发红区呈>60%消退,症状呈明显消失显示,实施白色念珠菌检测,为可疑阳性或转阴;有效:在治疗后,对病损区进行观察,呈40%~60%缩小,症状明显减轻,行白色念珠菌检测,呈可疑阳性或转阴;无效:在治疗后,对病损区观察,未见缩小,甚至扩大,行念珠菌检测,结果呈阳性。

3.3 白色念珠菌的真菌计数:嘱患者每次治疗前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漱口3次,然后用20ml的PBS缓冲液含漱10s,留取为治疗前标本。治疗后用同样的方法留取治疗后的标本,将治疗前后的标本离心(3500r/min,4℃,10min),弃除上清液取沉淀,将沉淀物中加入0.1mmol/L的PBS缓冲液定容至1ml成为白色念珠菌混悬液,将念珠菌混悬液稀释到适当的倍数,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镜检,计算每ml念珠菌的菌量,计数3次求平均值。

3.4 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5 症状改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评分比较(±s,分,n=5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评分比较(±s,分,n=5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黏膜萎缩1.53±0.37 0.51±0.20*1.54±0.38 0.96±0.2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口腔疼痛0.92±0.21 0.15±0.07*0.94±0.20 0.41±0.11黏膜红斑1.37±0.26 0.55±0.11*1.39±0.24 0.85±0.14

3.6 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仅黏膜充血1例,不良反应率为2%;对照组口腔红肿瘙痒4例,黏膜充血4例,不良反应率为16%,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7 复发率:比较停药15天后,安排到院复诊,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2%;对照组7例,复发率为1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8 两组对口腔白色念珠菌杀伤作用的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口腔白色念珠菌菌数比较(±s,107个/m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口腔白色念珠菌菌数比较(±s,107个/m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0.67±0.12*1.19±0.24例数50 50治疗前2.50±0.39 2.47±0.40

4 体会

口腔念珠菌病为临床多发性口腔黏膜疾病类型,由念珠菌属感染诱导所致,白色念珠菌为最为重要且常见的引起本病的致病菌。现阶段,西药仍为口腔念珠菌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虽可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却极易引发不良反应,且单纯取西药应用,可明显增加肠胃不适等不良事件几率。此外,因本病有较高的复发率,故治疗后期,大部分患者会有程度不等的耐药性产生。伊曲康唑为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相较人细胞色素,对真菌细胞色素亲和力居更高水平,故针对于人体浅部及深部区域分布的真菌感染,均可发挥理想的治疗作用,但人体中部分受体对其也具亲和力,故易造成系列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中医学认为,口腔疾患与虚火上浮、心火上炎、脾胃积热相关,治宜泻火解毒、燥湿清热[8-9]。中药黄连主归胃、心、脾经,性苦寒,属典型苦寒药物,可在牙痛、心火亢盛、湿热痞满等症状治疗中应用,属具广泛抗微生物性能的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示[10],其含多种微量元素、酚性化合物及生物碱,其中小檗碱为最为重要且主要的成分。在抗菌机制上,黄连和小檗碱具一致性,即可促使多种微生物消除。现阶段,多项报道已指出,黄连可发挥较强的对白色念珠菌抑制的作用。有研究显示[11],黄连除可单用对白色念珠菌治疗外,还可与常见的药物联用,对抗耐药白色念珠菌进行治疗,发挥解毒增效作用。且中药不良反应少,患者有更高的遵医依从,故在改善本病预后方面,优势更为突出。五白散中,白花藤活血解毒;白鲜皮祛风解毒,清热燥湿;白僵蚕祛风除痹;白及收敛收肌;白芷祛风除湿,生肌止痛。配合中药黄连应用,可协同增效。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在伊曲康唑给药基础上,加用黄连合五白散含漱,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减轻口腔疼痛、红斑、黏膜萎缩等症状,且具较高安全性,并可有效防范复发,改善生存质量,具有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伊曲康唑念珠菌黄连
黄连、黄连-生地配伍中5种生物碱在正常、抑郁大鼠中体内药动学的比较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信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联合氯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200例临床效果分析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男性念珠菌尿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临产孕妇念珠菌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