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当归四逆汤佐治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2例

2019-08-19梁巧巧朱向盈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寒凝麻木传导

陈 玲 梁巧巧 张 扬 朱向盈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疼痛、挛急等,严重时可导致坏疽甚至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DPN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代谢紊乱和免疫等因素密切相关[2]。目前西医临床对于DPN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中医学认为DPN属于“消渴病”的变证,可归属于“痹证”“痿证”“麻木”等病证的范畴[3]。该病的病机主要为血虚寒凝,气血凝滞不达四肢末端所致,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4]。本研究应用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DPN,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8年8月住院的DPN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41~73岁,平均61.25±8.67岁;糖尿病病程为5~12年,平均8.62±2.40年。对照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42~72岁,平均61.49±8.39岁;糖尿病病程为5~13年,平均8.47±2.5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以及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的DPN诊断标准[5]。②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寒凝血瘀型DPN的诊断标准,具体为:主症:肢体麻木,畏寒肢冷,肢体疼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次症: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苔白、舌色黯,脉沉细涩。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DPN诊断标准及中医寒凝血瘀型DPN辨证者;②年龄40~75岁;③血糖控制稳定后,餐前血糖为4.0~7.0mmol/L,餐后2h血糖为6.0~10.0mmol/L;④所有患者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其它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③过敏体质或有对多种药物过敏史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低糖饮食及常规降血糖治疗等处理。同时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沈阳澳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767)口服,0.5mg/次,3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当归四逆汤配合治疗,药物组成:当归20g,桂枝、细辛、白芍各15g,川芎、川牛膝、鸡血藤、地龙各12g,通草、甘草各6g,蜈蚣3g,干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150ml/次,早晚各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

1.5 观察指标:①中医症状积分:将患者肢体症状,包括肢体麻木、畏寒肢冷、肢体疼痛、神疲乏力,按严重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录0、1、2、3分。②神经传导速度:使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③血液流变学: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肘正中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检测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及血细胞比容(HCT)等血液流变学指标。④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神疲乏力2.53±0.46 0.85±0.17ab 2.58±0.42 1.71±0.20a例数62 62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肢体麻木2.52±0.64 1.26±0.25ab 2.56±0.68 2.15±0.47a畏寒肢冷2.43±0.57 0.93±0.16ab 2.39±0.60 1.78±0.28a肢体疼痛2.48±0.53 1.10±0.27ab 2.52±0.56 1.93±0.38a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s,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s,m/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例数MCV SCV观察组62对照组腓总神经32.59±3.46 43.67±4.15ab 32.81±3.23 37.65±4.20ab 6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正中神经42.40±4.73 55.29±5.38ab 41.92±4.45 48.25±5.61a腓总神经38.53±4.46 48.62±4.71ab 38.81±4.23 43.69±4.60ab正中神经39.24±4.65 47.34±5.20ab 38.80±4.66 42.28±4.87ab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例数组别观察组62对照组HCT(%)54.12±6.18 42.24±5.47ab 54.76±6.35 48.37±5.52a 62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HSV(mPa/s)6.81±1.85 4.38±1.13ab 6.38±1.57 5.41±1.26a LSV(mPa/s)8.34±1.52 4.59±1.07ab 8.25±1.47 6.36±1.12a PSV(mPa/s)2.38±0.87 1.34±0.36ab 2.41±0.84 1.86±0.42a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见表3。

3 讨论

DPN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大约30%~9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8]。DPN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病理表现为神经纤维发生节段性脱髓鞘改变,轴索再生能力受损而出现“退化”[9-10],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端感觉神经障碍、刺痛、麻木等。目前DPN无特异性疗法,西医临床主要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药治疗DPN患者具有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和整体调节的特点,本院内分泌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DPN。加味当归四逆汤由当归、白芍、桂枝、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组成基础方,在此基础上配伍多种药物组成。方中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川芎养血和营,桂枝温经通络,细辛、干姜温经散寒,通草疏通血脉,鸡血藤通行血脉,川牛膝通利血脉、强壮筋骨,地龙、蜈蚣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甘草、大枣补益气血,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血散寒、养血通脉、除痹止痛之功。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麻木、畏寒肢冷、肢体疼痛、神疲乏力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加味当归四逆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采用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这可能与加味当归四逆汤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的变化有关,具体的药理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寒凝麻木传导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神奇的骨传导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无题(2)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