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自由的天地学会飞翔

2019-08-16李莹歌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圆柱长方体长方形

李莹歌

【摘 要】现在的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知道和熟悉知识的发生过程。也就是不仅让学生知道知识是这样的,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而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的过程是学生了解知识发生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动手操作

教育专家曾多次指出:传统教学有很多缺点,用口头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用的太多,而课堂中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用的太少。小学数学课堂也是如此,也可以说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就目前来看加強动手操作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

我们知道现在的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知道和熟悉知识的发生过程。也就是不仅让学生知道知识是这样的,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而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的过程是学生了解知识发生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

动手操作的目的决定于教学目标,动手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认识分数”这节课,在练习阶段,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操作情境:(1)老师的纸盒里有8根香蕉,我想拿出它的1/2,应该拿出几根?请你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香蕉,拿一拿,举给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学生会拿出4根小棒,然后说8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也就是8根香蕉的1/2是4根。(2)如果请你拿出8根香蕉的1/4,该拿出多少根呢?如果拿出它的1/8,该拿出多少根呢?这个设计环节是开放性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分一分,拿一拿,亲身感受取出的是整体的几分之一,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重要性和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节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重要基础,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正是认知的生长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一节课内容时,让学生第一大组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第二大组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第三大组准备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还有每个学生都准备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20个。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你手中的长方形为例:

1、它的面积是多少呢?(先猜一猜)

2、用什么方法测量呢?(想一想再动手操作)

(1)有的学生会用手中的边长是1厘米小正方形摆满整个要测量长方形,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1立方米的小正方形,那么要测量的长方形的面积那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2)还有些学生会用边长是1厘米小正方形只摆要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长边摆的小正方的个数乘宽边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就是整个长方形要摆小正方形的个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3)学生在动手操作摆小正方形过程中,很快从中就会体会到长和宽也不用摆了,要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几厘米,就是要摆几个小长方形,宽也一样。最后得出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总结,经历知识的形过程,随后的理解和运用就容易多了!

在小学课堂上,操作环节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就是要激起学生兴趣,又要使多数学生经过自己努力能获得知识,就是我们老师经常说的“跳一跳,吃得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操作环节有关的问题时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圆柱的体积这节课,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那圆柱的体积该怎么计算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是不是也是底面积乘高呢?如果是,该怎么来论证呢?接着引导学生把圆柱体变成长方体,该怎么来变呢?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步步引入。学生动手开始操作,试着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老师可以提示学生操作手中的学具,沿着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把圆柱切分成16等份或者32等份扇体,(圆柱体学具已经等分过)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在动手操作中学生会明白:

圆柱的形状变了,体积没有变,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

圆柱体的底面形状变了,面积的大小没有变,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

圆柱的高还是长方体的高没有改变,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高。

由: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

可以得出: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高

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过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这节课的动手操作把圆柱体切拼成等体积的长方体有一定难度,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可以自己操作完成的。知识的形成、发展和运用在学生的手中已完成。

二、动手操作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弱,需要我们教师适时进行培养。让学生亲身去触摸和感受各种几何体的特征,会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各种几何体的表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如我们在“认识圆柱”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一个圆柱体纸盒来观察它的特征,通过摸一摸,剪一剪,组一组等动手实践活动,来认识和感受圆柱上底面、下底面、侧面及其特征,让学生对圆柱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圆柱表面积和圆柱的体积垫下坚实的基础。

又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这节课,每个学生手中都有自己剪的大小不等的平行四边形,怎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长方形面积是长乘宽,难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临两边相乘?到底是不是呢?怎么用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你来验证呢?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和动手操作很快就会得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剪下来,把它拼成长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拼剪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学生通过动手剪拼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给学生动手活动的空间,学生才会创造出精彩。俗话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大脑会思考,双手会创造”。

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导的内容,一是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什么;二是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有很多,作为教师要设计好教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都会有一定作用。

猜你喜欢

圆柱长方体长方形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圆柱的体积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