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路径创新探索

2019-08-16骆丹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时政新闻融媒体时代

骆丹

摘  要  时政新闻是对当前时事政治新近发生或者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是党和政府进行政策宣讲以及舆论引导的有效方式之一。融媒体时代,舆论生态结构正处于优化当中,新媒体技术的融入明显提高了新闻的影响力和引导力。然而在新媒体冲击下,时政新闻传播逻辑将发生深刻变化,以往的时政新闻内容传播难以符合融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其传播路径和方式亟待创新。因此,如何及时转变时政新闻编辑与传播理念,已经成为广大传统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需要重点突破的重要课题。文章简要介绍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的主要特征,并重点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创新时政新闻传播路径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1-0092-02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进一步认清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强化政治责任的同时,创新传播的手段与渠道,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与引导力,注重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内容创新与建设,搭建深层次、多维度的网络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此外,需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阵地建设与管理置于重要地位,需要借助各个渠道旗帜鲜明地反对以及抵制各类错误观点。作为党和政府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时政新闻也需要顺应融媒体发展趋势,积极拥抱传播场景的变化,这样才能为基层民众了解政务活动提供多元化的窗口与渠道。在新媒体冲击下,时政新闻的报道与传播面临新挑战,呈现出新闻信息可视化、新闻阅读场景化以及传播互动化的特征,因此创新时政新闻传播路径对于提升其传播力与引导力极具重要意义。

1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特征

1.1  时政新闻可视化程度高

作为政治性与政策性较强的新闻类型,时政新闻在融媒体背景下,其新闻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傳统以单一文本信息为主的时政新闻展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受众的阅读需求。信息可视化还能有效提升时政新闻阅读的阅读体验,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浏览视角。

1.2  时政新闻内容场景化特征明显

移动互联网时代打破了原有信息交互的时空瓶颈,能够为广大受众提供深入新闻现场的、第一手的新闻素材,使受众能够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形成感知。

1.3  时政新闻用户交互频次显著提升

作为党和政府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之一,时政新闻传播模式开始向用户主导以及内容个性化方向发展,这是融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为例,作为新闻类头部公众号,其内容搭建与时下热点保持紧密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粉丝进行高频互动,已经形成了独有的用户交互模式。

2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亟待创新

时政新闻是对国家政治动态以及大政方针的集中报道,涉及诸多党务以及政务工作动向,时政新闻与经济发展以及民生具有紧密联系,然而现阶段时政新闻报道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以往的时政新闻传播内容不符合融媒体时代下受众需求,且多数时政新闻往往聚焦于特定内容,忽视对时政新闻价值的挖掘,对受众态度以及舆论关注点较少,导致此类时政新闻的公信力以及传播力急剧下降。其次,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单一甚至僵化,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往往以领导画面、会议场景以及现场同期声为主,表现手法单一,导致受众无法从时政新闻中匹配与自身相关的信息。同时新闻报道毫无语言特色,使得整个报道缺乏重点,时政新闻受众流失严重。同时,时政新闻传播渠道相对闭塞,现阶段,主要以传统纸媒以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为主,交互性较弱,并伴随出现同质化问题,地方性时政新闻在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上具有明显劣势,多以亲身传播以及群体传播为主,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形,同时也极大限制了时政新闻传播覆盖面。此外,对于广大新闻从业者而言,受众意识以及精品意识的缺乏,使得时政新闻栏目逐渐疏远了与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压缩了时政新闻传播空间,导致其收视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3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路径创新探索

3.1  打造全媒体矩阵,为时政新闻的曝光提供丰富的流量入口

在融媒体时代,充足和稳定的流量入口是保证时政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基础,因此在设计时政新闻栏目时,应注重覆盖现阶段主流的全媒体平台,通过运营全媒体矩阵提高信息的传播价值。具体而言,应打破“紧盯微信公众号”的固有思维模式,注重搭建融媒体平台。首先,基于时政新闻栏目建设总体方案,创建“全媒体中心”,该中心的主要职能在于统筹时政新闻新媒体运营事宜。此外对一线员工进行一揽子的集中考评与训练,逐渐建立复合型采编人员培训机制,同时,在新媒体岗位招聘以及培训环节,将采、编、数据分析与应用以及新媒体平台运营技巧作为重点培训内容,着力培养一线新闻工作者的互联网思维,优化时政资讯获取渠道。另外,针对不同平台对重点时政新闻进行整合与归纳,融入热点推荐与舆情监控,通过友情链接以及重点推荐等方式,实现全媒体矩阵与传统门户网站的强关联,为流量的快速流转创造必要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在融媒体背景下,应对时政新闻素材进行新媒体异化处理,适配不同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等,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与终端之间的匹配度。同时建立高效的新闻采编工作机制,借助快速“三审”已占领舆论高地以及流量入口,为时政新闻传播提供稳定丰富的流量入口。

3.2  以受众为中心,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控,正向引导社会舆论

时政新闻是基层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主要渠道之一,无论是中央级、省级还是地方级时政新闻栏目,都具有显著的政治性以及政策性特征,因此必须坚定政治立场,在融媒体环境中,以受众为中心,持续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与管理。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必须依托广大受众,广播电视台需要从各大融媒体平台中采集原始的用户反馈,这样才能搜集更加真实、接地气的民情。以近年来备受争议的网络恶搞现象为例,2018年4月起文化和旅游部加大了网络文化市场监督力度,针对恶搞红色经典以及英雄人物的视频予以下架处理,对发布视频以及制作视频的人员根据《著作权法》相关条例进行严肃处理。互联网带来了诸多灰色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网络恶搞的目的主要有两种,即纯属娱乐以及商业目的,但无论何种形式都不应将严肃对象娱乐化,这样会有损民族感情甚至造成价值观扭曲。因此时政新闻需要充分挖掘读者需求,以时政热点为依托,引导大家参与议题讨论,可在不同媒体平台设置专属讨论专区,以及时正向引导社会舆论。

3.3  打造时政微视频系列短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为短视频类客户端的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借助短视频扩大时政新闻的受众率是对当前时政新闻传播机制的升级与流程化改造。以新华社为代表的中央媒体相继推出了《丝路故事》以及《大道之行》等系列短视频,紧密贴合了“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极具新时代特色并且符合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纷纷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架,探索出了新时期时政新闻的新媒体表达方式。相对于中央级媒体而言,地方级媒体也应持续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时政新闻栏目,通过与其他同类媒体的渠道合作,建立具有独立品牌影响力的时政类视频节目,这样才能让地方时政新闻节目不断推陈出新,扩大时政新闻的舆论影响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政新闻传播必须充分遵循融媒体发展规律,通过打造全媒体矩阵,为时政新闻的曝光提供丰富的流量入口。以受众为中心,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控,正向引导社会舆论以及打造时政微视频系列短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只有通过以上方式才能进一步扩大时政新闻传播维度,提高时政新闻的引导力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于淼,郭文杰.时政新闻如何进行融媒体报道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4):165.

[2]刘星欣.融媒体助力时政新闻软着陆[J].传播力研究,2019(6):79.

[3]龚雪辉.时政新闻眼:融媒体传播品牌的创新与探索[J].电视研究,2019(1):26-28.

[4]杨俭君.融媒体时代下时政类新闻的改革与突破[J].新闻研究导刊,2017(14):156.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时政新闻融媒体时代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