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课堂变成学生乐学的“天堂”

2019-08-15谢伟

读天下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天堂因材施教

摘要:课堂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也是促进学生在知识、智能、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主渠道。老师们由于受到设备、场地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制约,普遍采用的是接受式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只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和客体性。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课的课堂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研究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针对电子类专业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教法改革与“趣味化教法”实施的理论依据,并提出教法改革实施的具体操作设想。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课;传统课堂教学法;趣味化教法;因材施教;自主学习

一、 问题的提出

针对当今社会电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人才需求规格变化的现实,有人预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电子智能的世界。”然而,作为向社会、企业输出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在电子类专业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与社会产业结构不相适应、跟不上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发展速度等现实问题。社会现实与本人多年的教学研究表明,尽管我校中等职业教育每年有相当数量的电子类毕业生走向社会,但从人才质量上看,存在着毕业生专业技能素养达不到行业用人标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低下,还有相当一定比例的毕业生不能从事电子专业劳动的情况,这导致了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的现状,造成国家职业教育投入的浪费,也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并在招生、经费、设备、就业等方面形成恶性循环,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发展。究其原因,这与学校专业课教学形式和老师教学质量、学生动手技能的优劣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如何提高电子类专业课教学质量,研究、改革教学方法,是中等职业电子类专业课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教好了学生,社会认可了学生,“出口”顺畅了,“入口”招生、实训场地设备经费投入等方面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二、 电子类专业课的特点与教学现状分析

电子课程,是理论性和抽象性强、实践性要求高的学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理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就是普通高中学生学物理电学磁学时也反映“电学难学”,更何况,电子专业中的专业技术课程,比起高中物理中的电学磁学,还要深几个层次。同时作为培养一线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电子专业学生,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要完完全全培养出一个理论加技能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难度确实不小。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目前电子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 生源素质与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具备的基础能力有较大差距

由于当前高校扩招引发相应的普高热,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减少、生源质量严重降低,因此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对象大多存在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薄弱等现象,这直接带来了电子类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难度大的问题,学生普遍对晦涩难懂的理论课程缺乏学习兴趣,曾经有多次我问全班同学:“你们喜欢上理论课呢,还是实训技能课?”结果大家都回答喜欢技能实训课。兴趣与信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对课堂理论教学,我们的学生其实都还处于没有兴趣的被动学习状态,我们的教学“不符合学生心理规律”。教师在黑板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玩手机等等,导致教学效果差。

(二) 教学基本上还使用全国通用教材

全国通用教材侧重理论、偏难,专业技能课课时比例小,其中的实验内容是为书本服务而已,没有从学生兴趣出发,学生动手机会太少,虽然近几年各出版社及部分专家也都注意到这些问题,加大力度改进新编了一部分适合中职类的教材,增加了不少的实训项目,但由于地区差异和本校实训设备场地、经费的限制,导致教材虽然较好,但也没有办法按教材上的实训项目开展教学,也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 教學方法和教学评价滞后

教师对专业理论课教学基本沿用“口口传授”的教法,上课基本上就凭一支粉笔,一本教案,学习评价就凭一支钢笔、一张试卷,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大多从“学不了”发展到“不学了”,彻底失去学习信心与兴趣,导致对理论课学习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从根本上不利于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改革专业课传统教法,研究适合生源实际的新教法,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以实现教与学相互适应,开发学生潜在的“操作动手”能力的智能。培养学生具备社会需要的专业素质,是摆在中等职业教育电子专业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三、 “趣味化教法”的理论依据及实施设想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以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一线技能型劳动者为目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行业适应能力是其专业素质的核心,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从普通中学沿用过来的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大胆改革、创新,摸索出一套适合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针对目前电子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本人认为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是引导他们学好基础理论和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的突破口,实施“趣味化教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技能人才的目的。

根据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由于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学习中对实验的兴趣远高于课堂理论教学的兴趣,教师可将基础知识教学渗透到实验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愉快的动手实验中理解与接受基础理论,同时训练技能技巧,手脑并用,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电类专业爱好者都有体会,学电关键在于多动手,不动手而学好电子是不可能的,许多理论上不懂的东西,在动手过程中都会慢慢被理解、消化。本人经过十多年教学体会及经验认为,在目前生源现状下,电子专业的教学应该采用:“先动手,后理论”即以动手操作为先导,以专业基础为主线,以培养技能为中心,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先动手实践,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辅之以理论与原理,符合认知规律也比较切合学生实际,能调动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兴趣。这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也不同于社会上维修部师傅带徒弟形式的教学,是一种“将教学过程趣味化”或“溶电子基础理论教学于趣味性实验之中”的教学方法,先动手,首先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在兴趣中理解、识记,符合心理学的识记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弥补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这也正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教师根据教程中具体的实训实验,在适当的时机渗透必要的基础理论教学,使学生在兴趣中接受与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引导他们反过来用理论去指导、解释实验现象,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创新型教学法,即“趣味化教法”,它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深化和“学以致用”思想的体现。

据此,在学习电子类专业课程时,可暂时规避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趣味化,提前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以培养兴趣为目的,先开展实验,在培养、激发了兴趣、好奇心后,再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的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学生通过系列兴趣性制作,再配合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有计划的理论引申教学,使学生在稳固形成各种技能的同时,也能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电子技术基础》《基础》等专业课,均可采用本模式。通过趣味性实验去促进基础知识教学,把“先懂理论后去做实验”变为“从兴趣性动手实验中去学理论”,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技能与理论的双丰收,同时也解决了两者在课时分配上的矛盾。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能吃透教材,吃透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因材施教,并结合实训室现有的设备器材,精心设计相应的趣味性小制作和小实验,设计实验时应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与顺序连贯性,所设计的小制作和小实验要形成系列,与教材相配合。同时,小制作和小实验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吸引力,精心设计,反复试验,并做出样品,使学生对电路的功能坚信不疑,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成功率,以提高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曾经一次有位老师在教学生做晶体管收音机时,不是焊接好电路收音机就能响起的,还要进行中频的调整和统调,由于没有专业仪器,造成调整困难,收音机能响的没几个,成功率不高,我认为这样的实训项目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动手,不但会影响学生的求知欲,还会影响到老师知识的权威性。相反,做一个低放(功放)电路则成功率高得多。激发求知欲,创造轻松愉快的心境,教师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渗透到这种兴趣性实验的过程中。实训活动中的兴趣状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造并把握这种时机,随时挖掘实验中蕴含着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引申讲解,使学生在获得技能技巧的同时,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同样就以刚才的低放(功放)电路来说,学生做好后,可以学习到功放电路的类型,如OTL、OCL电路类型,通过实际测量可以让学生知道中点电压的伏数,它们有何区别,有何优缺点等等。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忽视与削弱基础理论教学,反而促进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不同的只是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通过“趣味性系列小制作”这座桥,沟通了“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两个环节,使学生获得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双丰收,达到“理论知识本位”与“技能能力本位”的统一。

采用本教学模式,由于增加了技能操作的课时比例,会造成老师备课准备实训的时间增加,但相对上完完全全的理论课来说,老师上课还是相对轻松的,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动手机会,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动手中摸索、发现、理解原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老师在课堂上就只是起主导地位。而且学生可以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自主分析钻研电路,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由于采用的不是单纯的动手操作,是渗透着一定量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的动手活动,因而在动手中也促进了学生基本素质和智力的发展。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技能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将来社会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贯彻了“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的教育方针。

本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设计选用系列小制作、小实验。笔者经比较分析,建议采用学生部分自费、学校部分补贴的方法比较合适,这样做学校既可以少花钱,学生也比较爱护实训器材,初学时,教师为学生设计或选择电路,为学生集体购买与组织器材,电子类元件在相关市场均可配齐,学生最好人手一套,这样有利于实验家庭作业的布置,也增加了学生的钻研机会和制作的责任心,学生可回家反复练习,透彻理解,效果远超过学校实验室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教材中的电子实验。本教法的组织,最好在高一年级就开始,多数学校在一年级上学期基本上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下学期开设对应的课程《电子技能实训》和其他专业课,这样,自然使兴趣性动手活动延迟到了下学期。对于基础素质差的学生,由于电子基础理论接受能力差,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入学时就对学好“电子”失去信心,产生厌学的心理状态,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电子专業的这块“料”,到下学期开始电子制作实验,为时已晚,这也是造成高一下学期初期学生流失率情况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要使动手提前到高一上学期,教师应在小制作、小实训活动之前,可以对有关必须知道的知识及相关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内容作些简单介绍,使制作活动得以实施。

经过多年教学的反复比较、研究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方式教出的学生,大部分热爱本专业,基本功与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动手制作能力与电路分析能力强。经过适当引导后,都具有触类旁通的能力,个别特别脑筋灵活点的还进入到每年的校级技能比赛队伍中去,参加市级技能比赛并获取好成绩。而大部分学生到了实习期,这些学生底子厚,在企业中由师傅带领学习相关技能都比较轻松,很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肯定。因此,教学事实说明,在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中推广“趣味化教法”,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国兴.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中职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2]叶丽君.电工电子项目教学的分析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2).

[3]胡军.谈电子电工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今日中国教研,2007(9).

[4]刘景夏.电类课程创新教学的探索[J].电子世界,2012(2).

作者简介:

谢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市第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天堂因材施教
天堂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天堂何在
天堂的眼睛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