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

2019-08-15梁佩玲罗嘉樑刘新迎林伟革

光明中医 2019年14期
关键词:泻药主要症状益气汤

梁佩玲 罗嘉樑 刘新迎 林伟革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病程半年以上且近3个月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出困难、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1]。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提高,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运动量的下降,加上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影响,便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目前,西医的治疗主要通过多种导泻药治疗,短期的使用能改善便秘症状,但长期服用泻药可致结肠黑变病等,进一步加重便秘[2]。中医药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理论指导,采用中药内服与按摩相结合,疗效较好,优于西医泻药治疗。本研究针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气虚肠燥症,采用中药汤剂补中益气汤合麻子仁丸内服联合摩腹治疗,并与酚酞片治疗进行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中医科门诊诊治及内科住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15例,女35例;年龄30~65岁,平均(49.82.26±9.44)岁;病程1~10年,平均(5.74±2.87)年。对照组男17例,女33例;年龄32~70岁,平均(50.42±9.21)岁;病程1~10年,平均(6.40±2.86)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1]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1.3 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3]、《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4]中便秘气虚肠燥证的辨证标准:主症: 1)大便干结,排便时间延长,2天以上一次;2)腹痛或者腹胀,腹中隐隐作痛,喜揉喜按。次症: 1)乏力懒言;2)食欲不振,口干,或者口臭。舌脉:舌淡红、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1.4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辨证标准;3)年龄30~70岁;4)治疗前 1个月未使用过泻药者;5)经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6)有自主能力进行摩腹者。

1.5 排除标准 1)患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或者由于药物所致便秘者;2)精神病患者;3)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依从性差不配合者;6)近1个月有手术者。

1.6 治疗方法 参照《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5]2组患者均进行日常生活习惯的宣教。1)摄入充足水分及足够的膳食纤维,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2)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可以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功能;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4)停服其他通便药物。

1.6.1 对照组 给予酚酞片(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规格:每片0.1 g)每次0.1 g,每天1次,睡前服用,治疗10 d。

1.6.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疗法。1)内服中药汤剂补中益气汤合麻子仁丸辨证加减,方药如下:黄芪15 g,当归10 g,炙甘草10 g,党参15 g,白术10 g,升麻5 g,陈皮5 g,柴胡10 g,北杏仁15 g,白芍15 g,火麻仁30 g,厚朴15 g,枳实15 g。根据患者辨证情况随证加减:大便干结难下者,加大黄(后下)10 g;便血者,加槐花15 g,地榆15 g;头晕眼花者,加熟地黄30;心烦失眠者,加栀子10 g,柏子仁15 g,酸枣仁15 g;纳差者,加山楂10 g,麦芽30 g;腹胀、腹痛者,加木香10 g后下,大腹皮15 g等。2)摩腹疗法:按摩于饭后1 h进行,患者采取仰卧体位,两腿屈曲,手放于中下腹部,以肚脐为中心,掌心为着力点,中腹、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动,力度从轻到重,早晚各1次,每次按摩时间约10~15 min,以腹部有热感为宜。观察期为10 d。

1.7 观察指标 主要症状的记录与评价。根据《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5]拟定相关标准。 主要有:1)粪便性状;2)腹胀;3)排便频率;4)排便时间;5)排便费力。粪便性状参考Bristol粪便分型标准,Ⅰ型,坚果状硬球计3分;Ⅱ型,硬结状腊肠样计2分;Ⅲ型,腊肠样,表面有裂缝计1分;Ⅳ~Ⅶ型,分别表现为表面光滑、柔软腊肠样、软团状、糊状便、水样便都计0分。见表1。

表1 便秘主要症状与评分

1.8 疗效标准 根据《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6]拟定相关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100%。治愈: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好转,70%≤疗效指数<95%;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30%≤疗效指数<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疗效指数<3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费力、排便频率、腹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费力、排便频率、腹胀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费力、排便频率、腹胀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例,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便秘是由于大肠的传导失司,“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辨证有寒热虚实等证型,临床上单一证型相对较少,常见多种兼夹证型。慢性功能性便秘多属虚证范畴,多见于老人中气不足及久病体虚患者,或者女性产后失血、经血过多所致气血亏虚,中气不足,阴阳失调,肠道燥结,大便难下,形成虚实夹杂的气虚肠燥证。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党参、白术、炙甘草补益脾胃,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润肠,升麻、柴胡升举清阳;麻子仁丸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火麻仁、杏仁、枳实、厚朴齐下胃肠燥热。当寒热虚实并标本兼顾时,补中益气汤大补中气合麻子仁丸润肠通便,两方同服,药力同行,功则各奏,疗效显著。

摩腹是一种常用的中医疗法。《素问·病能论》曰:“切之摩之”。《厘正按摩要术》曰:“揉法,推、运、搓、摇等法,均从摩法出也”。按摩腹部是通过外力直接作用于腹部来刺激胃肠运动,通过手法和力量的改变,肠的蠕动速度加快,肠道的代谢物随着肠腔的压力改变得以正常排出[6]。

目前西医治疗便秘的药物种类主要有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促动力药等。酚酞片属于刺激性泻药,通过刺激结肠黏膜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增强肠道蠕动和肠道分泌的泻剂。长时间使用刺激性泻药可能导致肠神经损害、结肠黑变病等[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补中益气汤合麻子仁丸辨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肠燥型慢性功能性便秘,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缩短患者排便时间,改善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泻药主要症状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减肥药和泻药会增加女性饮食失调风险
老年便秘选泻药 润滑性药物最合适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老人便秘时怎样正确使用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