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的范式构建与课堂转型研究

2019-08-13何茵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堂转型范式小学体育

摘 要:教育范式是不同时代之间教育的主要区别,不同的教育范式会形成不同的教育思想,从而对培养的人才形成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教育范式也在不断变化。近些年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和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如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等。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教学活动的具体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下,教育范式亟待重新构建,课堂教学需要进行转型,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当中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以小学体育课程为对象,对其范式的构建与课堂转型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范式;构建;课堂转型

一、小学体育的范式构建与课堂转型的意义

体育教学课程是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教授学生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增强体魄,同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等。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每年的小学生体质测试可以看出,我国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呈下降趋势,这对于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身体的健康状况小到关系一个家庭,大则与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头等大事。因此,构建一套完善、系统、高效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小学体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如今,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转变,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范式,总体来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仍处于转型的过程中。对小学体育的范式构建与课堂转型进行研究,是推动现代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有力途径,也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路上的重要保障。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其中,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和目标。总体来说现今的小学体育还处于转型时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影响了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了解和剖析小学体育的教学现状,是明确范式构建方向和课堂转型目标的必要前提条件。

(一)体育课程的开设分析

体育课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必修课程,也是对学生开展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体育课也具有德育和智育的功能。小学体育课程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实现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以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与范式的影响,有的小学或者教师对于体育教学仍未形成足够的重视,把主要的精力、时间和资源投入到了理论学科的教学中。有的小学在课程表上并未安排体育课程,有的小学虽然在课程表上体现了体育课程,但通常当做自习课或者其他学科的课程来上,没有将体育教学落到实处。

(二)体育教材的使用分析

教材是体育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贯彻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的保障,同时也是教师了解教育教学改革新要求、新发展的途径,因此,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都已经选用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而少部分教师用的是通用教材、自主编制的教材,使用情况参差不齐,这就使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明确、科学的参考标准。而且还有不少小学体育教师不重视教材的运用,课堂教学呈现出“放羊式”的现象,导致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

(三)体育教学的方法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体育技能训练和体育训练,最终达到体育教学目的的方法。基于体育教育的特点,大多数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在户外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也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方法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目前来说,有的体育课堂还保留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范式,不仅在过程上较为单调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且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体育课堂的氛围变得较为沉闷压抑,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释放,而单纯的动作模仿难以促使学生身体的协调运用,学生往往只是掌握了表面的形式,而不了解其内涵所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体育能力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

三、小学体育的范式构建与课堂转型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在新时期小学体育的改革发展中,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项必要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校、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保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正确性。学校方面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为学生安排体育课程,并努力配置优质的师资力量和体育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等,为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人员配备工作和物质基础。同时,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学校应当改变单一的教学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作为体育教育的实际执行者,要及时调整体育教育内容,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提高体育课堂的吸引力和新颖性,并充分运用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如在体育器材的发掘与创新上,利用呼啦圈组织学生进行呼啦圈操、钻圈等游戏,组织学生制作沙包、毽子;同时,教师还可将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如拔河、跳房子、抽陀螺等,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使体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二)开发体育教材,创编多元特色课程

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材的选择有着直接关系,一节体育课的效果并不取决于教案设计得多么华丽漂亮,而是要看教材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可采用多向思维,定向开发体育教材,使体育活动的难度、运用的规则、达成的效果符合各个年龄段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小学体育课程包含的项目很多,要求学生全部精通是不现实,也不合理的,对此,教师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多元化的特色校本课程、教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以及身体基础来引导其有重点地进行学习。以羽毛球项目为例,教师可将其作为校本课程来设计,全校学生都可参与,可以组成羽毛球兴趣小组或者社团,综合素质最高的学生可加入学校的羽毛球运动队,代表学校外出参加比赛。当然,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需要建立在国定课程和地定课程的基础上,既要大力建设多元化的特色课程,发挥学生的特点与长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要注重基本体育知识的学习和综合性的运动,促进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完善课堂设计,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以肢体运动、户外运动为主的体育课程中,教学方法更是丰富多变,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情况,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和科学性,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如比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学环境以及相关器材等因素,以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计划。如对传统教学模式中采取的“封闭式”教学问题,教师可采用多维观察指导的方法,构建开放式的小学体育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如教师可将社会生活与学生的个体需求结合起来,由以往的“强调共性”转变为“强调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与优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发挥教育区别对待的功能,为不同身体素质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树立学生学习体育的信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四)调控体育课堂,构建有效评价体系

“教”與“学”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自身“教”的过程,更要重视学生“学”的情况。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反馈信息回路。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戒骄戒躁,发挥优势,改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批评教育,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来进行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设立明确的考核标准,按照一定的比重划分知识与技能的考核内容,然后再划分等级,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健康行为等,最后以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如100分=(体能30%+进步幅度10%)+(知识与技能20%+过程性评价10%)+(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30%。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实现课堂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和完善化,不仅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理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体育传统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现代体育教育的需求。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努力发现和改善当前教学模式中的不足,通过教育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转变与创新,构建符合新时期教学要求的小学体育范式,促使小学体育课堂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转型。总之,体育课堂教学覆盖很多层面,需要体育教师持之以恒地钻研和不断实践。我们要发扬优势,弥补不足,解决问题,致力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发展,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凯.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全面推进小学体育课程改革[J].才智,2018(35):11.

[2]李钦峰.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措施的改革应用[J].学周刊,2019(01):141-142.

[3]郭彬.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研论丛,2017(02):119.

[4]张玉梅.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1):68-69.

作者简介:何茵(1978.05—),女,汉族,江苏苏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向关键能力的能动学习范式构建与课堂转型研究”(课题编号:B-b/2018/02/130)研究成果。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课堂转型范式小学体育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