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贷问题与财商教育

2019-08-13许雨诗黄鹏飞乐娟王颂婷李建蓉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网贷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许雨诗 黄鹏飞 乐娟 王颂婷 李建蓉

摘要:网贷的快速发展给大众带来了便利与机遇,也引发出不少问题。目前,大学生网贷存在着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易落入不良网贷圈套、还款压力大、浪费消费明显以及助长奢侈之风等问题。这是由于超前消费观念盛行、消费需求旺盛、网贷平台良莠不齐以及财商教育缺失等原因造成的。把财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解决大学生网贷问题一个有效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网贷;财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一些网贷平台向高校拓展业务,大学生成为其瞄准的业务对象。网贷的快速发展确实给大众带来了便利与机遇,但也引发出不少问题。一些网贷平台存在着无经营许可、利息过高、涉嫌诈骗以及泄露个人信息等各种违法现象;大学生“裸贷”、“无力还贷而选择自杀”、“背负高额债务”等等新闻报道也进入人们的视野。为此,从2016年至2018年,我们从“大学生网贷情况”和“财商教育状况”两方面,对广州地区的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研,以了解当前大学生网贷所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分析网贷问题的成因以及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调研选取了广州地区14所高校,其中一本高校7所(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二本高校7所(广东金融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航海学院、广州商学院),发放问卷共505份,有效問卷共462份(一本高校250份,二本高校212份),有效率达90%以上。

一、大学生网贷问题产生的原因

1.消费观念转变,超前消费盛行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消费主义的文化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其中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逐渐流失,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在社会滋生蔓延。值得重视的是,超前消费已为年轻一代所青睐。诚然,超前消费本无可厚非,但部分大学生容易在好奇心、攀比心支配下,冲动地进行超前消费,这就容易引发大学生的网贷问题。大学生群体的购买普遍力偏低,花钱的“理想”和缺钱的“现实”落差大,而网贷门槛低、来钱快的特点,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消费意愿,加上有些网贷平台夸张的宣传和欺诈式的诱导,更容易助推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欲望,使部分大学生不考虑偿还能力而去借贷较大的金额。

2.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消费需求广泛而旺盛

如今,不断更新换代的电子产品又不断产生着强大的吸引力;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在约会、游玩上也是一项较大的花销。相对而言,大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休闲时间较为充裕,“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被一些学生片面理解,而不少旅游名胜和景区又不断打出持有学生证可以得到优惠的广告宣传,从而催生大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需求。众多的消费热点,必然要用高昂的费用去支撑,部分生活费有限的大学生,便只有选择了网贷来满足其消费需求了。

3.网贷平台五花八门,大学生风险防控意识不强

网贷源于英国,随后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近来传入我国,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项迅速崛起的金融业务。我国的网贷平台种类繁多,其中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校园网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并逐渐在大学生中流行。由于现阶段我国缺乏对网贷平台强有力的监管,网贷平台质量良莠不齐。不同的平台贷款数额、利息率、逾期还款率也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实际还款额、利息率可能与平台的宣传大相径庭。大学生风险防控意识淡薄,容易陷入不良网贷的圈套中。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在选择网贷平台贷款时,很少考虑网贷平台的可靠度和信誉度问题,甚至为了减轻还款额度而选择那些宣传利率低的平台。不仅如此,有的大学生还不重视及时还款的诚信,把逾期还款的不利影响置之不理,以至落入不法之徒设计的网贷圈套之中。

二、财商教育:解决大学生网贷问题的一个现实路径

1.财商教育的基本内容

财商教育并非只让学生掌握金融理财知识,还包括教育中“观念、知识、行为”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及其“三位一体”素质养成。财商教育有多个主体,比如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学校的财商教育。所谓财商教育是指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完成对学生财商的知识建构、价值导向、情感体验以及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

2.大学生财商教育缺失容易产生其网贷问题

(1)财商知识的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财商知识涵盖货币金融知识、理财投资知识、经济法规相关知识等多个方面,这些知识对于身处经济社会的个体具有必要性。然而,不少大学生仍抱有“理财投资与自己无关、只要学好专业就好了”的想法,没有意识到学习财商知识的必要性。学校的财商教育课程匮乏和家庭对财商教育的忽视,也使得不少大学生对于财商知识比较陌生。调查分析表明,大学生财商知识匮乏带来危害之一,就是对于“金融陷阱”缺乏应有的警惕和防范意识。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裸贷”、“校园贷巨额利息”等事件,可说是这一问题的反映。

(2)财商观念的淡薄,缺乏正确和理性的金钱观和消费观。财商观念是指对财富的意义、财富创造过程的认识,具体表现为理性的金钱观、投资观和消费观等,它深深关涉到人生价值观问题。在日常的生活中,许多大学生财商观念比较淡薄,对金钱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形成鄙视金钱或拜金主义的极端思维和错误观念;财商观念淡薄还造成了许多大学生未能形成合理的消费习惯,没有消费计划、没有记账习惯以及随意消费等。

3.融财商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1)把财商教育与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相结合。高校在思政课改革中,不仅应结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把财商教育的内容整合到与思政课的教学中,而且应借助当前思政课在改革中形成的新的教学方式,展开财商教育。其一、通过拍摄微视频讲述网贷引发的悲剧,敲响警钟。不少学生也许从一些新闻报道上了解过网贷所引发的悲剧,但并无切身的感受。拍摄微视频可以让学生去搜集关于大学生网贷的材料,让其主动去了解网贷所带来的危害,从而提高自己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微电影拍摄出来还能在课堂上甚至是网上播放,也给他人敲响警钟。其二、借助思政课的网络教学平台传播财商知识。大部分高校在思政课改革中已建构起思政课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融媒体”教学。这类平台一般是围绕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师生互动三个方面形成的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环境,它同样可以成为财商教育开放式的教育平台。财商教育虽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但两者毕竟自成体系,除了应探索两者的交叉结合点再以专题讲座方式呈现财商教育的内容外,借助思政课的网上教学平台,能够较为系统传播财商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与不足。其三、让大学生参与财商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相长。教师并不能完全把握住学生想要学什么,想怎么学,因此,在思政课堂上进行财商教育时,可以让学生来讲授。让学生参与关于财商教育的教学设计,从而使学生深化对财商教育的认识,增强对财商教育的认同感。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引发学生对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反思。同时,通过学生的课堂讲授,教师也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该怎么完善自己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

(2)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教育法进行财商观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教育法是把抽象的理论通过鲜活的人物或者典型的事件(案例)呈现,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其反思和学习。思政课的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等都可以是这种教育方法的“榜样”,通过课堂、班会、日常交往等方式密切与学生的联系,将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创业观和自觉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传递给学生。学校也可以组织交流会,邀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得到榜样示范教育。当然,除了正面的榜样示范之外,也应通过一些反面的案例(如网贷受害者现身说法)促使学生反思,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匡月.90后大学生财商教育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2]夏义勇,胡勤涌.中学财商教育及其路径探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75-77.

[3]高翠田.财商教育视角下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3 .

[4]许爱青,温志强,张昆玲.大学生财商教育理论框架及实践模型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16-17.

[5]蔡若琦,孙谊.基于非法“校园贷”视角的财商教育探究[J].经贸教育,2017(10): 229-230.

[6]蔡彧.大学生网贷的现状及策略[J].金融天地,2016(22):309-311.

[7]蒋广平.关于大学生校园网贷的分析与建议[J].金融天地,2016(34): 14-17.

[8]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网贷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