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艺术歌曲《为爱》的审美特征

2019-08-12张倩倩王芳

北方音乐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

张倩倩 王芳

【摘要】《为爱》作为当代最受欢迎的新艺术歌曲之一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已经逐渐成为广大声乐学习者的必学曲目之一。在声乐学习中,笔者对《为爱》这首歌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广泛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在经过大量的文献搜查之后结合自身的感悟立此课题,旨在以新艺术歌曲《为爱》为出发点,通过分析该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本体特征探究其中的美学意蕴,希望能够略尽自身微薄之力,为广大新艺术歌曲的爱好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为当代中国的新艺术歌曲研究添砖加瓦。

【关键词】新艺术歌曲;《为爱》;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艺术歌曲中的《为爱》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更加推崇创新,鼓励百花齐放,艺术歌曲在新一代作曲家的探索中,形成了一种多元化发展的全新面貌,“新艺术歌曲”应运而生。“‘新艺术歌曲则是在保留艺术歌曲高雅性、严肃性等一切艺术准则的同时,在音乐的欣赏性、通俗性、时尚性、普及性等方面做了更多的努力与尝试,在具体表现手段、形式、体裁和风格上更是大胆的开拓和创新。‘新艺术歌曲追求旋律好听、结构简约、形式新颖、内容更加贴近大众。演唱者不受演唱方法的局限,提倡不同唱法的跨界,鼓励更多的音乐爱好者的参与。”如栾凯的《醉了千古爱》《我的深情为你守候》,胡廷江的《为爱》《线装女儿心》《桃花妆》等等。

近年来陈道斌和胡廷江共同精心打造了许多艺术歌曲,其中有十五首被收录在由太平洋影音公司出版的《为爱》新艺术歌曲专辑中。包括《为爱》《线装女儿心》《桃花妆》等曲目。这张专辑被誉为是“引领艺术歌曲新时尚,演绎声乐作品中国风”的全新艺术歌曲专辑,专辑中的歌曲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全国艺术院校师生和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爱和传唱。同时,也成为了金钟奖、青歌赛、文化声乐大奖赛等国内各类声乐赛事的必选曲目之一。《为爱》作为“新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曲风,优美的旋律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各大艺术高校广为传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新艺术歌曲《为爱》的歌曲分析

(一)歌词

《为爱》的歌词可以分为五段,除第五段以外每段采用最常见的四句段,构成起承转合的严谨结构,歌词十分注重声韵的和谐,采用“一韵到底”的方式,每一句的韵脚都是“ang”,即采用“江阳韵”,歌词内容如下。

为爱痴狂不顾山高水长,多少情爱经得起细思量。为爱而生忘了岁月苍茫,爱恨不过潮来潮往。

为爱痴狂不顾山高水长,为何总叫青丝一夜染白霜。为爱而生忘了岁月苍茫,今生的泪水为谁流淌。

留住那一抹月光,思念的夜晚想你在身旁,尘缘苦短人生路长,一杯相思醉夕阳。

为爱痴狂不顾山高水长,为爱而生忘了岁月苍茫。今生的泪水为谁流淌,多少爱恨不过潮来潮往。

为爱痴狂不顾山高水长,为爱而生忘了岁月苍茫。今生的泪水为谁流淌,尘缘苦短人生路长,一杯相思醉夕阳。

歌词篇幅看起来很长,但实际上这只是作词家的一个“障眼法”,他通过巧妙运用素材重复的方法扩充了歌词的篇幅。通过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在第三段之后歌词并没有出现全新的句子,而是采用之前的句子(划线部分)重新组合。但是这些句子放在一起依然十分和谐,尤其是在第三段中,作词家仅仅在“爱恨不过潮来潮往”前加上了“多少”两个字,就使情绪完全改变,从而达到高潮的效果,同时也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作为艺术歌曲的歌词,《为爱》全篇围绕“为爱”两个字展开,歌词简明流畅,表现了一种为爱奋不顾身,在爱情中陶醉,在思念中沉迷的意境。全篇旨在带人进入这种凄美的意境,给人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

(二)音乐表现手段

《为爱》采用的是一个复二部曲式结构,4/4拍,速度稍慢。第一部分(A部分)的调式是F羽加变宫。由三个乐段组成,其中A段是由四个起承转合的乐句组成的,A段在A段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发展。B段位于高潮之前,同样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体,起到了连接歌曲主歌与副歌的作用,推动音乐发展。第二个部分转到主调的属调降B羽调上,是歌曲的高潮部分。

《为爱》的旋律整体起伏流畅,呈波浪形,但前后两个部分有着鲜明的对比。其中A部分是歌曲的主歌部分,旋律抒情委婉,旋律整体呈一条“Λ”形的起伏的波浪线,整体力度较弱。在节奏上,整体采用逆分性节奏组合(短时值在前长时值在后的节奏组合形式),使旋律以诉说的口吻进行,具有语言性。B部分则更为跌宕汹涌,是歌曲的高潮部分,调性改变,音区变高,旋律与主题部分也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在旋律走向上,由先上行后下行的“Λ”形波浪变成了先下行后下行的“V”型波浪,力度得到了增强;在音程组合上,由开始的先是跳进音程,再穿插级进音程,变成了先级进后跳进,增强了动力性;但是在节奏上,“为爱痴狂不顾山高水长,为爱而生忘了岁月苍茫”这两句的节奏与主歌歌词相对应的部分保持一致,充分体现了素材的统一和对比。

三、新艺术歌曲《为爱》的审美特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音乐形成了与西方音乐不同的审美特征,体现出中国人文环境熏染下的审美趣味、审美崇尚和审美习惯。”《为爱》作为一首当代新艺术歌曲,极富古典特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喜爱。笔者认为,它之所以被广大声乐学习者、爱好者以及听众所接受和喜爱,主要原因是歌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

(一)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景要通过实景来实现,指由实景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以流动的音响表达隐约朦胧的意象,在不断变化的聲音之流中传达思想。虚实相生是音乐塑造意境的必要途径。

1.重横向线条,轻纵向和声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乐的时间形式,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往往以蜿蜒的旋律线条自然向前延伸,如同思绪的不断展开。不同于西方和声体系所讲究的“立体感”,中国传统音乐往往干净、简洁,追求一种“空灵”的境界,赋予听众无限的遐想,以获得心灵的洗涤。《为爱》这首歌曲,无论是在旋律写作还是钢琴伴奏编配上都体现了传统音乐的这种美学追求,整体呈现了重横向线条的流动性,而轻纵向和声饱满度的特点。旋律的时隐时现、时强时弱,恰如其分的体现了音乐的“虚实相生”,使歌曲优美灵动,意境悠长。

2.歌词富有意境,借景抒情

艺术歌曲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产物。在最终的作品呈现中,歌词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借景抒情是常见的写作手法之一,“景”乃实,“情”乃虚,虚实相生可自然的引起读者的共鸣。《为爱》的歌词也多次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歌词善于运用视觉性意象,注重情感的传達,这可以引导歌者情感想象的思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精彩的演唱将歌曲情感表现出来,从而引人入胜。

(二)以和为美

“和”字作“he”音读二声时,有相安,协调,平静,平息,连带等多种含义。在美学中则主要指协调、和谐、自然之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讲究“和”字,素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词语。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的审美习惯受到人文环境的熏染,逐渐形成了“以和为美”的审美特征。

1.旋律自然灵动,词曲融合

《为爱》的旋律以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为调性基础,旋律走向与歌词的语言音调相结合,线条流畅自然。节奏以歌词本身句式结构和语气为基础创作,抑扬顿挫,并且运用适当的节奏来增加歌曲的情感性,例如歌曲开头(第11小节),“为爱痴狂不顾山高水长”这一句,在朗读时一般是“扬-抑-扬”的过程,歌曲的旋律走向也是“上行-下行-上行”。并且作曲家通过一个小小的连音线,使“爱”字成为既强又长的音,这符合了人们吟诵的习惯,娓娓道来使感情的流露自然、温和。除了切分节奏以外,休止符的运用也是恰到好处。尤其是第16小节中,“爱恨不过潮来潮往”这一句,表现的是一种凄凉的无奈,在“不过”之后加上一个半拍的休止符,而后弱声,拖着一个长长的尾音。仿佛让人看到一位悲伤的女子正站在海边,面对潮来潮去发出一声叹息。词曲的高度融合使音乐更符合人们的听觉习惯,婉转动听、和顺悦耳。

2.节奏变化有序,牵动人心

不同于欧洲的节拍体系,我国是以“二”为基数的单一节拍体系为主。汉族民歌遵循这一规律,以二四拍、四四拍较为常见。在强弱规律上强调的是一强一弱的差异面在整体音乐中获得的统一,而不是强与弱的对立,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美、自然美。《为爱》的节奏也遵循了这一规律,采用四四拍,节奏疏密相间,强与弱不断的在律动中转换,充分显示出情感的内心节律,牵动着听众的身心。

3.结构规整,自然匀称

“起承转合”是汉族民歌和民间音乐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据研究表明,这种结构符合“黄金分割”的原理,遵循着自然美的原则。《为爱》除了歌曲最后的一个乐段,其它四个乐段均采用“2+2+2+2”的结构,构成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乐段,这跟歌词的结构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整体上形成了一种匀称规整的自然美。若抛开复二部的曲式结构,用中国传统的结构形式来分析,《为爱》的整体布局其实也是起承转合的结构。其中A段为“起”,A段为“承”,B段为“转”,C段为“合”,C段为“合1”。到反复之前刚好形成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即“A(起)-A(承)-B(转)-C(合)。开始反复后则是“A(承)-B(转)-C(合)-C(合1)”。《为爱》的结构布局规整有序,使歌曲整体更加自然匀称,具有结构美和整体美。

4.音色和美,润耳悦心

中国的对歌唱和乐器的音色讲究圆润、灵动、韵味、游走、装饰。在民族唱法中更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对音色有着严格的要求。《为爱》的原唱徐晶晶,在歌曲处理时对这首歌的运腔吐字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例如歌曲第一句,她并没有像视唱一样的严格按照谱子唱,而是在“爱”“狂”“长”这几个字前加上了倚音,从倚音到音的过程中完成从字头到韵母的归韵。这样一来使得这些字更加灵活自然了,反之则会僵硬死板。除此之外,歌者的气息运用,情感注入对作品的演绎都是至关重要的。总而言之,音色要和美适性才能使听者感到悦耳和谐。

5.人声与伴奏配合,相辅相成

钢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是艺术歌曲的特点之一。《为爱》作为一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在演唱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论是对于意境的渲染、情绪的推动、还是与人声的呼应配合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首歌曲的旋律流动性很强,钢琴伴奏也多以流动性的织体为主,注重横向的走向,在适当的位置配合柱式和弦和一些装饰音,既丰富了音乐表现力、增加了音乐的感染力,也有助于歌者的演唱处理和情感表达。人声与伴奏相辅相成,共同为听众带来听觉上美的享受。

四、结语

《为爱》这首歌曲歌词优美动人,旋律婉转流畅,结构严谨自然,伴奏与人声高度配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从歌曲的背景、歌词、音乐表现手段等方面对歌曲《为爱》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其在演唱和教学中的审美特点。《为爱》作为一首新艺术歌曲,在保留了艺术歌曲的高雅性的同时又富有通俗性,最重要的是它极富中国民族古典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以和为美、虚实相生”的审美特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传承意义。

参考文献

[1]龚妮丽,张婷婷.乐韵中的澄明之境——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2-113.

[2]栾凯.走一条“与时俱进、雅俗共赏”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谈民歌新古典的创立发展及其艺术特色[J].音乐创作,2017(10):89-92.

[3]沈致隆,齐东海.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9-225.

[4]陈其射.中国音乐学探微[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9):309-326.

[5]大山.促进艺术歌曲创作和推广的创举[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1(1):30.

[6]刘爱珍.胡廷江创作歌曲曲目分析与演唱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7]王韡.百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J].今日科苑, 2009(2):26-28.

[8]邢璐,焦艳.声乐演唱艺术与民族声乐之探微[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

[9]董光军.论音乐中的起承转合因素及运用形式[J].黄河之声,2013(21):12-14.

作者简介:张倩倩(1991—),女,汉族,安徽阜阳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王芳(1974—),女,汉族,江苏宜兴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音乐学。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
伊斯特伍德女性电影的审美特征
自然与建筑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论广西龙州旦歌的审美特征及功能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