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作品中的单簧管演进史

2019-08-12刘凯

北方音乐 2019年11期
关键词:历史变迁单簧管音乐作品

【摘要】单簧管是西方艺术音乐中最重要的吹管乐器之一,虽其历史发展在所有木管乐器中是最为短暂的,但其富于特色的艺术魅力却在三百年来的发展中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本文从“作品”的角度入手,试图勾勒出单簧管的演奏实践在西方艺术音乐发展中的历史变迁过程。

【关键词】单簧管;历史变迁;音乐作品

【中图分类号】J621 【文献标识码】A

相较于其他簧振气鸣乐器而言,单簧管(Clarinet)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仅有三百多年。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十八世纪初期,德国纽伦堡的乐器制造家丹纳以法国芦笛为基本形制改造制作出单簧管的最早样式。

作为西方艺术音乐中的常规木管乐器,自单簧管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西方艺术音乐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除了从形制上对单簧管的历史发展做上述一类的梳理之外,单簧管的发展历史,更应涉及到在以“作品”为核心的历史叙事的背景下,单簧管的应用与实践。笔者将从“作品”的角度,对单簧管的发展历史做简要概括。

一、十八世纪音乐作品中的单簧管

从历史上看,单簧管在十八世纪的发展经历了西方艺术音乐变迁的两个重要时期。巴洛克艺术的由盛转衰和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逐渐兴起。在这一时期,在音乐作品中首先使用单簧管的作曲家包括维瓦尔第、亨德尔等人。维瓦尔第于1716年创作的《尤迪萨的凯旋》就使用了B调单簧管演奏;亨德尔于1724年创作的歌剧《铁木儿》中并未使用单簧管,而是使用了两支沙吕莫笛,但在1745年的总谱抄本中,沙吕莫笛已被单簧管取代。尽管大约在1710年,丹纳首次将单簧管与长笛、双簧管、沙吕莫笛等乐器并列提出,在实践应用中,直到1750年以后單簧管才逐渐地超越了沙吕莫笛的地位。可以看出,在整个十八世纪上半叶的音乐创作活动中,单簧管更多地被归为“特性乐器”,而非“常规乐器”,甚至一些作曲家们在创作时,根本不考虑使用这件乐器。

要特别提及的是巴洛克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摩尔特十八世纪四十年代为D调单簧管创作的《六首单簧管协奏曲》。作品共有六首,每首分三个乐章,为传统协奏曲“快-慢-快”的结构。在整体音响风貌上,主奏D调单簧管更像是D调小号的替代,最高音已从维瓦尔第作品中的e3扩展至g3,几乎每个乐章都充满了单簧管明亮、清澈而又极富于穿透力的音响效果。此外,法国作曲家、理论家拉莫的歌剧作品中亦使用了单簧管;进入五十年代,欧洲各地军乐团、管弦乐团都逐步将单簧管纳入常规编制中,直到六十年代,单簧管依旧被认为是可以被长笛或双簧管替代的乐器;十八世纪下半叶,在古典主义之集大成者莫扎特的作品中,单簧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莫扎特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作品中,单簧管不仅只是一件替代的、伴奏的或附加的乐器,成为具有独立音乐表现能力的、能胜任各类音乐体裁的常规木管乐器。

总体而言,从体裁上看,十八世纪使用单簧管的音乐作品多集中在协奏曲、和室内乐上,且还未成为管弦乐队的常规吹管乐器。从演奏技术上看,除了能够模仿小号的透亮,演奏明朗、流畅的旋律之外,单簧管似乎无需更多的演奏技术。在莫扎特为同时代的单簧管演奏家斯塔德勒创作的《三重奏》(单簧管、中提琴、钢琴)中表明当演奏琶音部分时,就要用沙吕莫笛吹奏,而明朗、简单的旋律则是单簧管演奏。这部作品的演奏实践,不仅说明单簧管在十八世纪器乐演奏中的地位,更指出了十八世纪单簧管形制与演奏的弊端(较难完成或径直无法完成一系列琶音进行的片段)。

二、十九世纪音乐作品中的单簧管

在乐器制作工艺不断进步、乐器改良技术日渐成熟的基础上,十九世纪的单簧管音乐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韦伯先后为贝尔曼创作了两首单簧管协奏曲,还于1812-1816年创作了《单簧管五重奏》、《单簧管与钢琴二重协奏曲》等作品。浪漫主义早期室内乐作品中较为著名的还包括贝多芬《三重奏》(Op11,为单簧管、大提琴、钢琴而创作)、舒伯特《八重奏》(使用C调单簧管)等。

至十九世纪中叶,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单簧管作品,兼具抒情性与技巧性,既有舒展、质朴的旋律,又有大量音阶跑动、和弦分解、音程大跳等形态。这些作品集中展现了单簧管常规演奏法的方方面面,成为这一时期的典范性作品;十九世纪的演奏家们,常需为一部作品准备多支不同调的单簧管以避免由于转调过远而造成的音准问题。演奏者通常根据作品的调性或调号的标记来选择所使用单簧管的类型。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后,演奏家们普遍认识到不同调高的单簧管有着不同的音色特质,B调单簧管音色中的温度、激情是C调单簧管以及沙吕莫笛都无法企及的。在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的作品中,作曲家故意使用C调单簧管,则是为了突出C调单簧管与其他调高单簧管不同的特殊音质。

总体而言,十九世纪的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实践,构建了单簧管演奏的基本技术体系,随着音乐体裁的多样化发展,单簧管已能应对包括独奏、重奏、管弦乐合奏、吹管乐队合奏(军乐队)等不同形式的表演场合。

三、二十世纪音乐作品中的单簧管

进入二十世纪,涉及单簧管的作品越来越多,作曲家对于单簧管的演奏技术要求亦越来越高。首先,随着单簧管进入新兴的流行音乐演奏中,富有特色的演奏技术由此产生;其次,随着西方艺术音乐中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尘嚣,单簧管的演奏技术亦出现了很多“非常规性”的突破;最后,西方音乐学界对巴洛克艺术之再研究的过程中,复原巴洛克时期的乐器音响效果之追求,使一部分演奏家投身到运用古单簧管吹奏巴洛克作品的表演实践工作中。

二十世纪早期,单簧管在爵士、蓝调等流行音乐风格中的发展吸引了艺术音乐领域作曲家的创作热情,在这些新的、娱乐性的音乐表演中,颤音、滑音等逐渐成为单簧管富有特色的演奏技术。这些演奏技术被作曲家格什温所吸收,并展现在其交响作品《蓝色狂想曲》之中,微分音的演奏技术、运用笛头吹奏出特殊的音响效果等也逐渐出现在二十世纪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中。

整体而言,单簧管演奏技术在二十世纪的不断扩展,与西方艺术音乐的变革有关,更与演奏家们不断精进的演奏技术有关。在二十世纪的单簧管演奏技术发展中,首先,对传统演奏技术手段的熟练与完善。主要体现在运用传统演奏技术演奏音乐形态复杂、音响结构新颖的片段。诸如较长时间内在极高或极低音区的吹奏、吹奏非常规的音程跳动(各类调性音乐中不常见的增减音程及其跨八度的音程结构)、吹奏非调性音乐的片段(序列性的、非序列的)、快速的音区转换、大幅度不规则的琶音跑动等等方面,这都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气息控制、音准控制、节奏控制、力度控制能力以及合理的指法编排能力;其次,是对新型演奏技术手段的扩展,如上文所言这主要体现在对特殊演奏技法的把握上;最后,一些演奏家为了追求巴洛克音乐的风格特征而使用各类形态的古单簧管演奏历史作品,在演奏技法上就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注释:

[1]韦斯特莱克,顾连理,译.“单簧管的历史”,载于《音乐艺术》,1981(3):83.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1989(1)“单簧管”词条.

[3]Nicholas Shackleton.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2000 online.Item:Clarinet part II.

作者简介:刘凯(1982—),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现任四川爱乐乐团单簧管演奏员。

猜你喜欢

历史变迁单簧管音乐作品
论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运用
论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运用
单簧管音色在重奏时的表现力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汉绣的现代激活方式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论单簧管在交响乐团中的地位与作用
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