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开展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

2019-08-09徐湘云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刺秦王刺秦荆轲

徐湘云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生的一个薄弱的学习环节,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精读文言文可让学生深入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学习与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从传统美德当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而言,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言文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精心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地设计出课堂教学导语、课堂教学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荆轲刺秦王》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吟诵战国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再给学生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并提出相关的问题:“①荆轲刺秦王是在什么样的历史形势下发生的?②燕太子及宾客为何会“皆白衣冠以送之”?③在秦国朝堂之上荆轲刺秦王的描写可划分为几个层次?④课文当中是如何来描述荆轲刺秦王的场景的?”我们今天通过学习《荆轲刺秦王》的这篇课文,来了解战国时代的风云涌动的宏大的历史场面。教师在引导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之后,再提出相关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执行刺秦任务的除了荊轲之外还有谁?荊轲为刺秦做了哪些预先的准备?在刺杀秦王时发生了哪些事情?你是如何看待荊轲刺秦这一事件的?应该如何正确评价荊轲刺秦这一历史事件?”教师提出上述问题,将课文还原为一个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的历史故事,从而体现出了课文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语文教学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借助于朗读,既可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从课文当中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由于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韵律感,因此,文言文更适宜学生进行读诵,而在文言文教学当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就可安排学生分为不同的人物角色来朗读这篇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深入认知与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心理活动,让学生体会刘邦的虚怀若谷、灵活多变,体会到樊哙的耿直爽朗、坚韧不屈,体会到项羽的当断不断、犹豫不决等。如果按照传统的朗读方式来进行朗读,由学生单独朗读整篇课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只能依据自身的体会来朗读。这样的朗读方式不利于学生把握文言文当中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而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则可让学生揣摩文章当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朗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活动,并通过不同的语调、节奏来进行体现,如此一来,就能够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篇文言文所展现出的矛盾冲突和整体情节的推进。总之,朗读既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又能够通过多次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如此一来,就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认知与理解文言文的句式、文言文字词的含义,有效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有效处理文言文结构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研究文本结构是深入分析文言文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这一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文言文知识。结构即整篇课文的框架与脉络,想要有效地构建起文言文的一个结构,就要从整体上来分析与研究文言文材料。而在此结构当中,必須较好地彰显出材料内容之间的关系,还必须明确其内部的因果关系。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由于这篇课文体现出一种“相异性”,教师就可依据这一特征对学生提问:“这篇课文是如何体现出相异性的呢?”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剖析这篇课文的结构。在这篇课文当中,其“相异性”是展现在桃花源内外的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桃花源外的战乱频繁发生,呈现出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状况;但是在桃花源当中,却是一种和平安定、歌舞升平的美好的世界。而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之间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这样一来,就能够做好文言文结构处理,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开展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文言知识,也要让学生认知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去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744699)

猜你喜欢

刺秦王刺秦荆轲
荆轲刺秦
忠于原文是解读文本的前提
文言实词小课堂
这个刺客不太“冷”
荆轲之死
荆轲刺秦:士为不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