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不要学”到“我要学”

2019-08-09蒋红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当堂好人作文题

蒋红芳

为什么我对他们付出那么多却收获甚微呢?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对待语文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是的,只要你稍微深入学生进行调查,你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都差不多,考试的结果很有偶然性,语文很难学,所以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在这上面,再说了,做语文题时不像做其他科目的习题那样有清晰的方法可循,所以,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怀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由此,即使是我们这些充满热血的语文教师殚精竭虑也是无济于事的。这种情况所带来的成就感与自豪感的缺失严重刺痛了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的心。但我们依然不能就此懈怠气馁,反而应该致力于转变学生对待语文的态度。

一、让学生感到语文是需要学习的

有外国广告理论这样说:要让大家买东西,就要让人觉得需要,而制造需要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缺陷。怎么让学生将学习语文变成精神的第一需要呢?如果文艺真的能拯救灵魂的话。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驱力,从而达到长知识、增智慧、掌握技能的目的。而这种内驱力正是来自学生自身的需要。只有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需要和欲望,才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语文的心理力量,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根本在学生,关键在教师,两者缺一不可。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可以从这则外国广告理论中得到启发,抱着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需要的目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而在你设计的课堂中既要包含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需要的,又要包含让学生能发现自己缺陷的内容。那些精心设计的课堂让只顾学习物化生的学生在上完一堂语文课后感叹:哦,原来还有这些玩意儿我是不知道的,这些玩意儿我弄懂的话还是可以学好语文的,看来语文也是需要学的啊!这样一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教师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例如:学生面对作文往往手足无措,他们大多是拿着作文题不知道怎么下笔。也有不少的学生作文写不长写不快,比如教师出了一个作文题,要求写三百多字,他只写一百多字、几十个字,你再要他写长他写不长,也写不快,那么写不长肯定写不快,写出来的文章没有重点没有个性,总的来说是不会构思。

我們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先给出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作文题,如“做个好人”。然后请学生动笔写下每段所要写的主要内容,这一步骤对于具有上述写作问题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那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缺陷。这时你就可以顺势向学生展示列提纲的方法,一般说来可从“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种角度设置,具体而言就是“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为什么要做个好人”即“做个好人有何影响”、“怎么样做个好人”。接下来再让学生来个类题训练,依葫芦画瓢总比无章可循、摸不着头脑来得强吧。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那么畏惧写作,为了弥补他们自身的缺陷,他们也会认真学习,毕竟这一着适用于大多数作文题。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最终能够掌握这种构思法,也能从中受益匪浅,那么你说学生还会不会有学不学语文都无所谓的态度?

二、让学生学会感悟考点

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有所感触而领悟,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有的是渐渐的领悟,有的则是瞬间的开悟。正是不断地感悟使人们对人生、对事物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发生改变。新课程提出了促进“感悟学习”的方法,其中认为学习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感悟,感悟可以不自觉地获得,也可以自觉地努力而为之。我们只要对周围事物留意,就会产生许多感悟,感悟会自己生产知识,开拓带来开拓。所以,我们说,要进行创新式的教育,其实就是要促使学生感悟,形成所谓真正的学习。

时下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进行课改也不代表就能抛开考试,毕竟目前为止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效等的最好方式。其实,只要高考存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就会始终围绕着高考进行,他们不会把精力用在学习他们所认为的与高考无关的知识上。学生最关注的是有没有好的捷径、好的方法,省时省力地把高考拿下,所以他们会迫切想要提高应试能力。虽然应试教育已被大力批判,但是为了赢得学生学习语文的心,适量教给学生一些应试方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也叫做投其所好。

应试能力首先得包括“感悟考点”这一方面,这也是由“感悟学习”这一理念带来的启发。明确了考点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所收获。如果考点都不明确,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漫无目的,摸不着头脑,自然短期内也不会有多大收获。学习的荒芜会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慢慢消退,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的时候就要充分抓住他们的这些心理,让他们学会感悟考点,通过教给他们最需要的东西来俘获学生的心。

比如讲到诗歌鉴赏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做过的诸多诗鉴习题中感悟总结出诗鉴考题的共性,即从内容、艺术技巧、思想情感三个角度出题。如此悟出了“门道”,悟出了规律后学生就会非常乐意钻研,去攻克,学习语文的效率自然大大提高。如此一来,学生还会觉得语文是学不好的,学不学都无所谓吗?感悟考点可以支配学生的后继学习。感悟是所学的或所要遵守的规则赖以拥有生命力的基础或温床。感悟到的东西是很难被遗忘的。感悟的程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学习的把握面就大。把训练和感悟结合起来,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三、让学生当堂掌握重点内容

每一节课都有重点内容,这些重点内容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也是一堂课的价值所在。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课堂应突出重点,但并不只是突出重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当堂掌握重点内容。以往总是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结果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相当低,等过一段时间碰到同类型的知识点,学生依然不会,这无形中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慢慢地让语文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沉淀下来,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其实我们可以每堂课留十分钟到十五分钟,让学生消化吸收重点内容。如《陈情表》第一小节有个重要文言字——“舅夺母志”中的“夺”,该字我重点强调了,也请学生当堂掌握了,在接下来的语文课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投影了江苏省2004年高考的一篇文言文阅读,其中第一小题的B选项是:“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学生看到题目就两眼放光了,脸上露出了笑容,正确率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话,学生还会觉得语文是“学不好的”吗?

其实不管是哪个学科都要做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一课一得,一课一清,使学生带着满足和愉悦走出课堂,带着自信与求知欲走进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214423)

猜你喜欢

当堂好人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好人就在身边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不怕死的留下
西游新记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好人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当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