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9-08-07刘海滨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影响因素

刘海滨

摘 要:对创业价值观的概念、特征及转变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创业价值观,特别是对创业价值观转变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创业实践提供依据和借鉴。本研究利用质化研究方法测量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的转变,使用N-vivo11对田野材料进行分析,最终构建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个体交往等17个影响因素,进而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积极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创业价值观;影响因素;引导策略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1.03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1-0154-07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的推动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对创新创业教育空前重视。目前,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较为活跃和丰富,但对创业价值观的研究相对匮乏。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创业价值观对创业动机的形成、创业行为的实施起指引作用。[1]因此,对创业价值观的概念、特征及转变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创业价值观,特别是对创业价值观转变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创业实践提供依据和借鉴。

一、创业价值观的界定与特征

1.创业价值观的界定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及其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效果与重要性的总看法。它是人区别好与坏、对与错的客观标准与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是推动或牵制一个人采取决定与行动的内心尺度,是影响一个人行为与态度的轴心因素之一。[2]而创业价值观作为价值观在创业领域呈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界定为个人对创业的态度和看法,包含个人对创业目标的认识和创业行为的判断和选择标准。创业价值观主要体现了个人的创业心理品质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应对各种人和事的能力。[3]

与价值观一样,每个人的创业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环境影响和教育引导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大学生个体的创业价值观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而且一旦形成在短时间内通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个体之间的创业价值观都有或巨大或细微的不同,这是引起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2.创业价值观的特征

创业价值观除了具有一般价值观所共有的历史性、选择性和主观性以外,还具有自身较为突出的特征,即相对稳定性、动态发展性和实践互动性。

(1)相对稳定性 相对稳定性是指个体的创业价值观一旦形成,在特定的时间、场所和环境条件中总是保持相对稳定与持久。创业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来自于价值观稳定性的本质,因为价值观是在一定的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经过长期逐渐形成的,所以不会轻易的发生变化。这种相对稳定性使得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一种恒定的态度,而且外部环境变化越小,创业价值观相对稳定的特征就越明显。

(2)动态发展性 动态发展性是指个体的创业价值观会随着时间、场所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展变化。换句话说,创业价值观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发展变化是绝对的。因为外部环境不可能永远保持在一个恒定的状态。当外接环境发生细微的变化时,创业价值观会随之发生变化,而当量变引起质变被人们察觉到,创业价值观的动态發展性就呈现出来。正式因为创业价值观有动态发展这一特征,我们才可以通过教育等外部手段对个人的创业价值观进行干预和积极的引导。

(3)实践互动性 实践互动性是指个体的创业价值观需要在创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发展变化。这种特征来自于创业的本质,因为创业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活动。教育与外部环境共同塑造了个体的创业价值观,而这种创业价值观是否对个体创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则需要在长期的创业实践活动中来检验。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由于创业价值观的动态发展性,使得个体的创业价值观发生变化,进而又指导新的创业实践活动,新的创业实践活动又检验了新的创业价值观……这种不断的否定与超越的过程就是创业价值观实践互动性的体现。

二、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转变

创业价值观的转变是指个体的创业价值观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的过程,是创业价值观动态发展性的体现。

1.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测量

目前,对于价值观的测量方法无论是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大都离不开特定的工具和量表。[4]这些方法对于本研究而言实施起来有较大难度:一是由于创业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在研究选择的特定时间区间里并不是所有大学生个体的创业价值观都会发生可以被工具察觉的转变,因此会降低样本选择的效率;二是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创业价值观的转变非常容易与创业意向的改变相混淆,这会导致量表的导语设计和测量过程难度增加,测量误差增大。因此,本研究对于创业价值观的测量采用质化研究取向的方法,分两个阶段,以文献梳理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获得田野材料,并用N-vivo11对材料进行质化分析。

(1)通过文献分析法形成访谈提纲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来实现访谈提纲的设计。将中国知网(CNKI)期刊和学位论文库设定为文献来源,以“创业”、“职业价值观”和“创业价值观”为主题关键字对文献进行检索,返回317篇文献检索结果。

使用N-vivo 11 对文献进行分析。首先,将全部文献导入到N-vivo 11数据库中,并依次对每篇文献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建立自由节点进行编码;其次,在主要观点和结论中分析并筛选可能与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相关的描述,如创业价值观直接的描述,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创业价值观转变体现形式的描述等,截取这些相关描述的关键词重新编码,并对编码进行归类进而形成树状节点;最后,检测影响因素描述的词频是否覆盖文献的大部分观点。本研究将第二次编码作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可能的影响因素。最终得到5类36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以这36个影响因素为基础编制半结构化的访谈提纲。

(2)通过半结构访谈法获得田野材料 本研究根据简单抽样的原则对来自高校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79名创业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为了对创业价值观形成之前的变化和形成后的转变进行区别,我们将创业时间的起始点界定在有了系统且可操作性的创业计划以后,并且要求访谈对象有1年以上的创业经历,并且是在读或毕业时间少于5年的大学生。

访谈过程中,研究人员分为3组,采用了直接进入现场的方式,告知对象访谈的目的、主题和结果的处理方式后开始访谈。访谈同时也收集了访谈对象的网站、创业项目介绍、产品信息、网店、微博和其他辅助材料等。本研究将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转变界定为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创业的态度和主要看法与过去比呈现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观点相离、相悖或判别标准的变化等。经过对访谈文本的初步分析,有57位受访对象创业价值观发生了转变(见表1)。

(3)利用N-vivo11分析材料得出测量结果 在本阶段,首先将原始访谈资料在N-vivo11中进行编号和转录并形成访谈文本。然后根据扎根理论依次对数据库中的原始材料进行开放式、关联式和轴心式登录。最终形成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影响因素的二级树状框架。(见图1)

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按照访谈文本中的频次统计从大到小依次是个体交往(41)、创业环境(33)、创业挫折(23)、创业教育(21)和群体评价(16)。其中个体交往包括家人、导师(教师)、创业榜样、投资人(方)和创业朋辈。创业环境包括生活状况、创业氛围、经济形势和创业政策。创业挫折包括创业失败和个体的投入/产出比。创业教育包括创业课程、创业活动和自我学习。群体评价包括社会评价、传统观点和市场反馈。

(4)测量信度的检验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信度,本研究采用了三组研究人员独立编码分析的方式进行信度检验。经过同义词和相近词协商修正后,另外两组与主研究组的编码重复率分别为89.31%和91.52%,结果可以接受。

2.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利用N-vivo11的查询和探索工具对上述创业价值观转变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发生与识别 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在其创业实践活动中发生转变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转变的发生可能不止一次。其中大部分价值观的转变发生在创业最初的两年内,并且都伴随着标志性事件(见表2)。受访对象对这些标志性事件的本土语言描述多采用“我突然间意识到……”、“我突然明白了”、“从此以后,我……”“我觉得是时候改变了”等。这说明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发生可以被个体自身所识别。另外,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发生可能同时受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的影响,受访对象本地描述多采用“同时,……”、“与此同时……”、“恰巧那个时候”“而且那时”等。这说明与使用单一的方法和手段相比,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积极转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可能更有效。

(2)个体交往因素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影响呈现出分阶段的差异性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明显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即可以把大学生创业过程分为萌芽期、苗圃期、孵化期和发展期。萌芽期是指大学生具备了系统的创业计划但还未付诸于创业行为。苗圃期是指大学生按照创业计划启动了创业行为,但还未推出产品/服务或注册公司。孵化器是指大学生创业已经推出产品/服务,建立了公司并获得了种子或天使资金。发展期是指大学生创业初具雏形并逐渐步入正规,公司开始稳定发展。本研究以创业阶段作为一级编码对访谈文本进行登录,然后使用N-vivo11的编码矩阵功能,将两次编码后的文本设定为查询目标,探索两次编码之间节点的关系,经过查询和分析发现个体交往因素与创业阶段之间呈现出较强的关联性(见表3),表格中的数字表示样本同时符合行列编码的频次。从表格中可以发现样本频次呈现出一定的集中性,这说明个体交往因素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影响呈现出分阶段的差异性。

(3)创业氛围和创业活动是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对二级创业价值观转变影响因素进行频次统计(见表4),结果显示受访对象创业价值观转变过程中创业氛围和创业活动发挥的作用最为重要。

从访谈文本中分析,创业氛围包括创业场所、办公环境等“摸得着、看得见”的硬件条件,还包括大学生创业者所在群里的创新风气、组织文化和人际关系等软环境。创业活动是指创业教育中除去正式的创业课程和自我学习外,其他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通过高校的第二课堂、孵化器或众创空间的创业活动展开,包括讲座、辅导、工作坊、讨论会、竞赛、体验和实践活动等,具有“大”、“全”、“碎”的特点[5],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针对性强、效果直接的教育引导,当然也包括对创业价值观的引导。

(4)创业挫折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影响大于创业成功 本研究在第一阶段对创业价值观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曾经把创业成功作为影响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一个因素。然而在访谈过程中,出乎意料的是只有三个受访对象提及到了创业成功对其创业价值观的影响。经过我们的澄清与确认,最终发现创业成功并没有引导其创业价值观的改变,所以这个因素最终没有出现在研究结果中。例如,一个受访对象在被问及创业成功的影响和变化时这样回答“我得到……投资后,看到……企业步入正规,突然觉得创业其实并不是一件多困难的事,可能我之前的想法是片面的,把创业想象的过于艰難了……”。但研究人员发现他在之前的访谈和之后的访谈中都反复提及自己创业过程的艰辛与困难,所以我们最后又和他确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他最后承认“成功人士都习惯把创业过程描述的过于轻松,从而体现自己在能力上的优势……我承认,即便是现在我依然觉得创业很难”。因此,与创业成功相比,创业挫折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影响更为明显。

三、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积极转变的引导策略

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转变可能是积极的或消极的,不同的价值视角对其判定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后,如果更有利于其创业目标的达成或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则这种转变就是积极的转变。研究发现同样一个因素有可能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为此本研究根据各因素在上述分析中呈现出的特征,提出了“一个原则、三个重视”的引导策略。

1.遵循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的“四段四维”原则

根据ICEVT模型,我们要充分的发挥不同身份角色的个体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不同阶段的对创业价值观转变影响的作用。为此,本研究构建了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的“四段四维”原则,从而达到引导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积极转变的目的。在ICEVT模型中,我们把从左到右横向的区域定义为创业广度,其展现的是按照时间顺序的创业实践活动全过程;把从上到下纵向的区域定义为影响因素维度,其体现的是不同个体交往因素对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影响。所谓“四段四维”就是把创业广度分为一到四段,依次对应创业的萌芽期、苗圃期、孵化期和发展期;把影响因素维度分为四维,分别是全因素维度、前期因素维度、中期因素维度和后期因素维度。其中,全因素维度指朋辈创业者,前期因素维度指家人和教师(导师),中期因素维度指创业榜样,后期因素维度指投资人(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四段四维”原则的轴心理念就是“四段”和“四维”的科学搭配。如表5所示,“+”代表强组合,此时“段”和“维”的组合最能发挥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引导作用;“-”代表弱组合,此时“段”和“维”的组合最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引导作用较弱。因此,在设计和开展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时要选择 “段”和“维”的强组合,进而提高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2.重视创业氛围与大学生的良性互动,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所谓环境育人就是高校、孵化器或众创空间的创业环境、文化和气氛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创业氛围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转变,但因其发挥作用的方式较为被动和隐蔽,所以经常被创业教育者所忽略。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创业氛围因素,而不仅将其窄化为教学设备是否先进、孵化器装修是否现代、环境设计是否美观和气氛营造是否热烈等。本研究在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校、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环境设计别具特色,而这些特色在访谈对象创业价值观转变过程中均有所体现。

研究还发现每一个创业教育开展较好的高校或发展相对成熟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都孕育出特色鲜明的创业文化,这种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进而影响其创业行为和创业决策等。正如一位创业大学生谈到“我一直认为创业者都是孤独的,是可以单项匹马、战无不胜的超人,但……在这里……提供在一起相互鼓励、相互取暖、相互支持的‘家,让我对创业有了新的认识……我决定组建创业团队而不是一个人单干”。这种创业文化是一个特定群体创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不是每个组织内的个体价值观的简单加和,而是每一个个体在与其他个体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同一性。这种群体创业价值观可以被引导和培育,它根植于每一个个体的创业价值观中,反过来又会对个体的创业价值观产生影响。[6]所以我们要在营造硬件环境的同时,培育和引导群体创业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进而与大学生个体的创业价值观实现良性互动。

3.重视创业活动的对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引导作用

如果说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影响呈现出一种被动性,那创业教育的影响方式则更为主动。本研究提出的创业教育因素是相对广义的教育概念,包括创业课程、创业活动和自我学习。其中,关于创业课程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问题,无论是学者们的理论研究还是创业教育者的实践探索都有较为丰富。而大学生创业者的自我学习因素很难通过外部手段来主动干预。相对而言,创业活动很少被用来作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方式,但本研究发现,创业活动因素对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影响较为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研究发现,高校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如讲座、竞赛等)更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比赛名次的获取等;而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则把重点放在了空间硬件的提供、创业咨询指导和创业资金提供等方面。访谈中,所有大学生都未提及创业活动的组织者或主办方实施的主动、积极的创业价值观教育和引导措施,但他们的创业价值观的转变还是发生了。这是因为与正式的创业课程和个体的自我学习相比,创业活动有更多的机会让大学生与人和环境发生交互,在交互过程中价值观更容易受到冲击和颠覆,因而发生转变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因此,创业教育研究者和教育者要充分重视创业活动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引导作用,变被动为主动,将创业价值观教育充分融入到创业活动中。

4.如同重视创业成功一样重视创业挫折,积极干预创业失败

研究发现与创业成功相比创业挫折更容易影响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转变。创业挫折包含创业失败和投入/产出比,当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失败或者在创业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时,就有可能引发创业价值观的转变,并且这种创业价值观的转变相比其他影响因素而言大部分是消极和负面的,甚至会造成部分大学生创业者终止创业。[7]例如,一位大学生谈到“我又一次失败了……并且依然没有得到这笔资助,我觉得我之前太天真了,靠实力就能争取到一切资源……这里面一定有黑幕……我决定放弃创业了,就当我做了一场春秋大梦”。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只关注创业成功的传统,要更加重视对创业挫折大学生创业者创业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另外政府也应该大力加强创业文化建设,在社会上真正形成一种勇于创业、尊重创业、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 邱文伟.略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概念、特征及建构诉求[J].创新创业教育,2017(3):30.

[2] 张兴海.论价值转型中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依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83-285.

[3] 沈文青,孙海涛.大学生创业价值观与创业教育[J].高校辅导员,2014(2):18.

[4] 贺荟中,连福鑫.价值观测量方法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35-38.

[5] 王占仁,劉海滨,李中原.众创空间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6(2):85-91.

[6] 宋妍,王占仁.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141-144.

[7] 马艳波,马振清.基于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因素[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6):137-140.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影响因素
试论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