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物理实验促进深度学习

2019-08-01康景华

中学理科园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新实验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康景华

摘   要:本文总结了8个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实验的案例,目的是给更多的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并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促进他们深度自主学习,充分挖掘学生创造的潜力,培育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新实验;深度学习

实验探究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据统计84%的学生喜欢实验;80%的学生认为实验对学习物理有帮助;76%的学生认为每做一次分组实验都有收获。创新物理实验教具简单,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说:一次实验所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能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创新物理实验侧重发掘实验中蕴藏着的科学思想,实验方案富有启发性,能充分点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下面结合物理教学实践,依照物理核心素养要求,积极探索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创新实验,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1  对比性创新实验

物理現象的不同成分对学生的刺激作用一般是不同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把握实验的“对比性”功能,精心设计和安排实验操作的流程,并对物理现象中各种成分的刺激量做适当地调控,使实验现象形成明显对比,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察觉条件的差异和产生结果差异的联系,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1 ]。

1.1  液化现象

准备器材:电压力锅,2根金属筷子,打火机

在电压力锅中装入一些开水,旋好盖子,插上电源加热,直至电压力锅安全眼中的浮子上浮。取2根金属筷子,其中一根筷子用打火机加热,然后,拨开电压力锅的限压放气阀,让加热过的筷子放在冲出来的热气流上,在筷子上并没有看到有什么现象发生;接着,让没有加热过的筷子放在冲出来的热气流上,马上看到大量的水珠沿着筷子往下滴。这是因为冲出来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筷子就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液化凝结成小水珠。有了这两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印象深刻,也更容易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冬天窗户玻璃上的雾,是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凝结成小水珠覆盖在玻璃上形成了雾;以及人们冬天吃火锅时,戴的眼镜是哪一面凝结了小水珠。

1.2  惯性与质量有关

准备器材:水,斜面,两个完全相同的儿童玩具皮球

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儿童玩具皮球,把其中一个皮球充满水并封好。同时让两个皮球从斜面某一位置自由滚下,记下它们在水平地面滚动的距离。可重复再做几次,避免学生怀疑实验的偶然性。发现每次总是充满水的皮球滚动地较远。通过这样简单对比,学生就能牢牢记住物体的惯性是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再也不会记错了,一次亲眼目睹胜过千百次说教。

对比性创新实验通过强烈对比,彻底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激活思维,深入分析、揭示本质[ 1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突破难点、消除疑点,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发展智力、促进深度学习的效果。

2  启发性创新实验

启发性创新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深入地探究心中的疑问,借助已有经验对知识进行质疑和反思,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提升了物理核心素养。

2.1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

准备器材:乒乓球,脸盆,水龙头(水源)

把脸盆放在水龙头下,先蓄半盆多的水(水的高度超过乒乓球的直径),在保持打开水龙头的情况下,水速可调较大,将乒乓球放在水流正下方的水中,可看到乒乓球并没有被水流冲走,只是在水流的冲击中,一直在老地方滚动,水速再大,也不能把乒乓球冲走。学生看完觉得很不可思议,教师此时适当的加以引导启发: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所以乒乓球一直被裹挟在老地方没被水流冲走。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堂课的知识点。

2.2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

准备器材:乒乓球,电吹风

将电吹风插上电源,让出风口竖直朝上,打开开关,风速调到最大档,在距离出风口十厘米左右放上乒乓球,手离开,乒乓球就一直悬在老地方滚动,不会掉下来。再慢慢地把电吹风的出风口倾斜400左右,乒乓球还是一直悬在老地方滚动,不会掉下来,这下全班同学惊呼了:“怎么可能?”成功地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学习。

2.3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

准备器材:空矿泉水桶、纸条、打火机

先请2个同学上台,一人一边用力将水桶压扁,后问他们费力吗?得到肯定回答后,再开始演示。用打火机将纸条点燃后,放入空矿泉水桶中,等纸条燃尽,用手掌将桶口封住,一会儿,圆桶就严重变形,向中间凹进去,变扁了。注意手掌一直将桶口封住。此时让学生思考:是什么物体将圆桶压得变形了?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是大气。再问:这个力量大吗?回答:很大。接着问:若将桶口封住的手掌移开,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让学生沸沸扬扬地回答之后,再演示将手掌移开。学生在看到桶恢复原状的同时听到了很大的响声,让他们吓了一跳。最后再问:为什么?回答:手掌移开后,桶内外气压相等,所以桶恢复原状了。接着返回来引导学生分析纸条在桶中燃烧后,桶为什么会被大气压扁?最后大家一致得出:纸条在桶中燃烧后,消耗了桶内部分气体,用手掌封住桶口,此时外界大气压强大于桶内的气压,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一直把桶向内压,直至桶内外压强相等,所以桶被大气压扁。在经历了眼观耳听脑思之后,经过教师一步步的引导启发,学生们在记住为什么的同时,求知的欲望彻底被激活了。

启发性创新实验的实验器材简单,并且在生活中随手可得,实验设计巧妙,通过实验现象或结果,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启发,一步步拨开重重迷雾,找到事实的真相本质,让学生顿悟。

3  趣味性创新实验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趣味性创新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

3.1  沸点与压强

准备器材:热水,医用针筒

用医用针筒把烧开的热水吸入针筒,约三分之一,帽子封好开口端。先让学生观察现在针筒内的水是否在沸腾?回答:没有。再用力将针筒内的活塞往外拉,注意控制不把活塞拉出针筒外,马上可看到活塞下面的水重新沸腾了起来。此时学生也沸腾了起来,注意时间保持久一点,让学生看得更清楚些,接着重复多做几次,趁着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的时候,让学生在看到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得出压强越小,沸点越低,因此在高山上要用高压锅才能把饭煮熟。

3.2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准备器材:微型电风扇,二极管2个,导线若干

先把2个二极管极向相反用导线并联起来,再用导线接到微型电风扇插头的两个金属脚上,接着用手拨动电风扇的风叶,让风叶慢慢转动起来,可看到2个二极管交替亮暗起来。学生很震惊,原来机械能真的能转化为电能!那些什么水电站发电太遥远了,而现在自己用身边常见的东西就可以做到,学习物理太有趣了。

3.3  大气压强

准备器材:水,大头针,空矿泉水瓶

在一个空矿泉水瓶上的不同高度不同方向及底部扎出一些小孔,注入一部分水(不装满,留一段空气柱)。当打开瓶盖时,水会从各个小孔喷出,且离液面越远处喷的越远,说明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离液面越深处,压强越大。当旋紧瓶盖时,瞬间所有的小孔都没有水喷出了。这下,学生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是瓶外的大气压强把瓶内的水和气体封住了,从而说明此时瓶外的大气压大于瓶内的水压加上瓶内的气压,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

只有有了兴趣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只有有了兴趣,有了对问题解决的追求,有了对获取知識的渴望,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 3 ]。

初中物理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创新实验,让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与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并不神秘;使学生更多地接触、感知和体验物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提升科学核心素养,很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落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俊.浅议物理实验的“对比性”和“启发性”[J]. 中学教学参考,2012(4).

[2]王宝义.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J].成才之路,2010(2).

[3]邓国柱.高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J].好家长,2017(1).

猜你喜欢

创新实验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巧用废旧材料探究声音特性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人机交互课程创新实验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的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