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述评

2019-08-01王琦

神州·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述评研究现状

摘要: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我国的流行音乐研究现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流行音乐研究成果是丰厚而显著的。文章对现有文献中所涉及的不同研究对象以及运用的不同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把握流行音乐的整体发展状况。

关键词:当代流行音乐;研究现状;述评

流行音乐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到了各路学者的目光,使他们纷纷投入到流行音乐的研究中来。流行音乐在中国大陆正式拉开序幕至今,理论界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便从未中断。随着近几年新媒体、新思潮、新创作理念以及大众的不同审美取向,对于流行音乐研究的命题出现了新视角、新对象、新观念的趋势。这些新的研究视角为理论研究注入了新鲜的养分,也促使我们寻求新颖的命题,从而为流行音乐学科体系化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所提及文章涵盖国内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以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通过对现有文章中所涉及的不同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把握流行音乐的整体发展状况,了解流行音乐的研究现状。

一、对于流行音乐中不同研究对象的研究

1.流行音乐的发展及现状

了解流行音乐,需要树立起史观意识,梳理流行音乐发展的来龙去脉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关黎、张辉的《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1]介绍了中国流行音乐自20年代末、30年代初产生以来的历史演变,并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音乐活动、音乐人以及重要作品作了记录与总结,认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是东西方音乐文化结合的结果。杨秀敏的《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的新趋势》和屈慧文的《浅析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及发展态势》[2]以时间为线索,阐述了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嬗变的过程,分析了影响流行音乐发展的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等因素,并对流行音乐以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预测其发展的趋势。

2.流行音乐的概念、文化特征、功能研究

在流行音乐发展初期,关于“流行音乐”的概念界定与使用一直饱受争议,概念的模糊,影响了对于流行音乐深入的研究。王思琦的《“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通过流行音乐的9种文化特征深入、全面地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使我们更加清晰认识地“流行音乐”的内涵,明确“流行音乐”概念在理论研究中的使用。此外,他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3]以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为依据,结合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音乐现象,论述流行音乐的积极与消极的文化功能,并对其功能间的转换做出理论分析。施咏的《什么是“中国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民族化”视野下的概念辨析》[4]从流行音乐的共性与中国流行音乐的个性对比出发,立足于流行音乐的创作、表演、传播三个方面,对当前学界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定义,及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评述。

3.流行音乐的评论

中国流行音乐从发展至今,音乐批评与理论研究从未缺席,在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占领着重要的地位。曾遂今的《流行音乐文化的批评与反批评》[5]概述了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现象和流行音乐文化进行过尖锐的抨击,并提及了其他学者与其的相反言论,认为世界流行音乐的大潮就在学者们的这种批评与反批评中按自身的运行轨迹发展。张燚的《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评论的评论》[6]把流行音乐批评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其既是音乐研究的盲点,也是重要的学术增长点,分析专业音乐评论与“业余”音乐评论的成果,提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展望流行音乐评论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雷美琴的《中国流行音乐30年音乐批评与理论研讨的回顾》[7]把中国流行音乐理论研究与批评的发展过程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用大量文献实例总结每一阶段特征,对流行音乐理论研究与批评研究队伍、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建设问题提出展望。居其宏的《我国音乐批评的新时期状态》和《论音乐作品评价体系的当代建构》[8]分别是对我国音乐评论和音乐作品评价的历史进程的回顾,为我国音乐评论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4.流行歌曲、演唱风格研究

流行歌曲是接触流行音乐最直接的方式,流行音乐的演唱又是流行音乐的二度创作,两者都是音乐实践的重要环节。张燚的《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演唱风格发展脉络及其相关问题研究》[9]在历史中梳理出流行歌曲及其演唱风格过去的发展面貌,归纳出影响流行歌曲及其演唱风格的综合因素,并对不同流行歌手及其演唱技巧进行分类。与此类相似的文章还有岳春梅的《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研究(1980-2005)》和曹桦的《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文化轨迹与审美流变(1978-2014)》[10]。流行演唱方面徐元勇的《论欧美英文流行歌曲的演唱》[11]认为英文流行歌曲的演唱应该在建立汉语母语歌唱概念之后进行的工作,为达到提高歌唱技巧与系统了解欧美英文流行歌曲的发展源流的目的。

5.流行音乐的综合研究

流行音乐的综合研究体现在对流行音乐的不同研究视角,显现出流行音乐研究多元化的研究趋势。明言的《新时期大众流行音乐的文化属性探析》[12]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的理论提出异议,认为其有失偏颇。张燚的《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13]通过大众文化与流行音乐的比较,提出自己对流行音乐时尚性与价值取向的见解。此外,还有张莉莉的《大众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流行音乐》[14]。赵朴的《从“西北风”到“中国风”——社会文化环境对流行音乐影响刍议》,金兆钧的《崔健于中国摇滚乐》,韩钟恩的《当代知识分子与摇滚乐及其文化转型》[15]是对流行音乐特定音乐风格的研究。刘筱的《中国大陆对美国流行音乐的研究(1983-2003)》,钟子林的《美国流行音乐中的“反叛一协调”现象》[16],是对西方流行音乐的研究,还有用“他者”眼光对中国流行音乐研究的文章,如王思琦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领域中来之于实地考察的“他者”声音———评 Nimrod Barano vitch 的 <中國新声音:流行音乐、民族、性别和政治>(1978—1997)》,钱丽娟的《身份、政治和疼痛——英文文献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17]。流行音乐方法论研究的文章有王思琦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资料三题》、王彬的《流行音乐呼唤新的研究方法和阐释模式》、郭昕的《流行的音乐,不流行的音乐学》[18]等。这些文章涉及面广且深,内容宽泛,视角新颖、多元,为流行音乐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对流行音乐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的述评

流行音乐作为众多文化形式之一,在音乐社会所占比重与流行程度是不容小觑的。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我国的流行音乐研究现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流行音乐研究成果是丰厚而显著的。从上述对搜集到文献的梳理来看,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对象呈现多元化倾向。研究者能够立足于中国语境,呈现中国流行音乐的社会现实,把握流行音乐发展的整体动向。然而,在流行音乐研究整体良好的趋势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

首先,流行音乐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建立属于流行音乐的学科体系,由于流行音乐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历史不长,研究成果显得零散不够系统、不够全面,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如流行音乐史学研究方面。从流行音乐文化来看,对其文化层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只是泛泛的梳理,没有深入流行音乐文化的本质。从研究对象看,对于流行音乐的新生事物、新音乐事象的洞察不够敏锐,提出新论点的数量与质量大打折扣,造成研究选题出现重复,并伴随着相同论点、论据的出现。

其次,学术理论研究者与流行音乐专业人士缺少交流与沟通,缺少亲历者,使学术研究难以掌握流行音乐最新风向,对探其本质造成了一定障碍,只能从“间接”中获取“直接”信息。流行音乐的微观研究不全面,对其具体的音乐类型以及个案研究不够深入,笔者认为,只有对局部有了更深层次探究之后,才能把握流行音乐的整体的动向。

最后,中国流行音乐的研究的发展应该立足于我国实践,研究队伍需要与专业实践队伍进行对话,让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并肩,二者不应脱节。汲取其他学科的合适研究方法运用到流行音乐研究,开创新思路、新论点、新方法,让流行音乐既不脱离音乐实践,又与音乐生活相结合。

结语:

中国流行音乐的研究,还需在多维视野中拓宽思路,研究范围、研究类别,以及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的研究仍需加强。尽管在文化环境相对宽松、研究成果相对繁荣的今天,流行音乐研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相信,在本学科不断深入的基础上,注入新视野与适合的理论方法,积极探索,定会使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充满活力。由于本人知识体系之薄弱,难免有疏漏偏颇,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关黎,张辉.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J].音乐生活,2007(3):74-75

[2]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的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屈慧文.浅析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及发展态势[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王思琦.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2003(3):80-83;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7(2)38-43

[4]施咏.什么是“中国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民族化”视野下的概念辨析[J].中国音乐,2016(3):100-104

[5]曾遂今.流行音乐文化的批评与反批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3):20-21

[6]张燚.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评论的评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3):86-92

[7]雷美琴.中国流行音乐30年音乐批评与理论研讨的回顾[J].人民音乐,2009.12:44-48

[8]居其宏.我国音乐批评的新时期状态[J].音乐研究,2008(3):5-23;居其宏.论音乐作品评价体系的当代建构[J].中国音乐学,2015(1):111-116

[9]张燚.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演唱风格发展脉络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10]岳春梅.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研究(1980-2005)[D].西南大学,2006;曹樺.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文化轨迹与审美流变(1978-2014)[D].暨南大学,2015

[11]徐元勇.论欧美英文流行歌曲的演唱[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3):86-92

[12]明言.新时期大众流行音乐的文化属性探析[J].中国管乐学,1995(3):119-125

[13]张燚.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J].人民音乐,2008.7:59-61

[14]张莉莉.大众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流行音乐[J].人民音乐,2005.5:33-35

[15]赵朴.从“西北风”到“中国风”——社会文化环境对流行音乐影响刍议[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2007(3):92-96;金兆钧.崔健于中国摇滚乐[J].人民音乐,1989.5:32-33;韩钟恩.当代知识分子与摇滚乐及其文化转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3):14-16

[16]刘筱.中国大陆对美国流行音乐的研究(1983-2003)[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3:31-36;钟子林.美国流行音乐中的“反叛一协调”现象[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3):8-9

[17]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领域中来之于实地考察的“他者”声音———评 Nimrod Barano vitch 的 <中国新声音:流行音乐、民族、性别和政治>(1978—1997)[J].人民音乐,2009.11:86-96;钱丽娟.身份、政治和疼痛——英文文献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2):102-107

[18]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3(4):51-54;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资料三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1;郭昕.流行的音乐,不流行的音乐学[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2):108-113.

作者简介:王琦(1996.4-)女,汉族,籍贯:河南平顶山,河南大学音乐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音乐舞蹈学,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

猜你喜欢

述评研究现状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