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教育融入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的实证研究

2019-07-31徐兴文

关键词:风险意识控制组艾滋病

刘 芳,徐兴文

(1.曲靖师范学院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2.云南民族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0 引言

艾滋病已累计造成全球3 540万人死亡.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相关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全球共有3 690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中国疾控中心报告[1]指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新发感染者约8万例,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性传播是主要途径,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异性传播为69.6%,男性同性传播达到25.5%.高校艾滋病疫情不容小觑,相关数据显示,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2010年的794例增加到2015年的3 236例,2015年新发现的学生感染者中大中专学生占到77.5%,男女比例为46∶1,同性性行为途径感染者占82.6%[2].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指出近5年中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而大中学生感染者中,男同性恋占82%[3].加强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遏制高校艾滋病疫情,刻不容缓.

同伴教育指同质性较强的人群(相近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生理特征、经历、社会经济地位、共同语言等)聚集起来,一同分享信息、知识、观念或行为技巧,通过彼此的互动与认同,唤起心灵之共鸣,从而达至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4].1988年,澳大利亚R.V.Short教授首次将同伴教育应用于医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及安全性行为教育并获得成功[5].同伴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佛葛海妮(Forghani H)等[6]对伊朗亚兹德女高中学生同伴主导和教师主导的艾滋病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同伴教育项目对高风险人群艾滋病防治呈现出较高的有效性.阿布赛德(Abu-Saeed MB)[7]对尼日利亚中部的政府中学15~24岁高中学生的经典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同伴教育带来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改变可以帮助减少HIV/AIDS感染的几率.艾利(Ali)[8]等对苏丹喀土穆600名初中学生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同伴教育是预防与艾滋病相关的不安全性行为的有效途径,同伴教育有利于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提高.瓦伦特兹(Waltz)等[9]人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南非青少年进行同伴教育的研究,研究显示同伴教育可提高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等.艾布拉米(Ibrahim)等[10]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开展同伴教育后的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等方面有提高.杨彩等[11]对上海10所高中1 950名学生的研究进行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问卷评估,得出结论,在高中学生中实施长期性的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在促进其知识提升和行为改变中有积极作用.

1 调查数据

本实验选取了M高校大学生325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未曾接受有关性健康教育、青春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防治教育的学生123名,为控制组;曾经自主学习青春健康与艾滋病防治知识,参与“M高校第二届大学生青春健康与知识竞赛”的学生102名,为自主学习组;以及经同伴教育员为期1个月的同伴教育干预(每周干预1次,每次干预时间为90分钟)的学生100名,为同伴教育干预组.325名研究对象中,男大学生143人,占比44%,女大学生182人,占比56%.大一学生84人,大二学生144人,大三学生93人,大四学生4人,分别占比为25.8%、44.3%、28.6%、1.2%(如表1所示).因调查时间为7月,恰逢大四学生离校所以收集的样本比率低.

2 方法及结果

本实验旨在检验M校同伴教育在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整个同伴教育实践过程分为如下3个部分:一是同伴教育组织的培育和赋权.M校于2015年3月成立青春同伴社,通过吸纳青春同伴员与志愿者,开展与大学生青春健康、艾滋病防治相关的同伴教育和社团活动,逐渐扩展社团影响力.二是同伴教育精英的训练.采用参与式培训、社会工作方法对精心挑选的青春同伴社骨干进行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项目组对同伴教育精英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培训,培训学时60学时,培训的内容包括当前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现状、艾滋病防治现状、参与式培训的原理方法与技巧、志愿服务的精神、同伴教育的技巧与方法、青春期、生理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处理两性关系、正确面对性邀约、避孕与生育安全、艾滋病传播与预防、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经过培训,同伴教育员系统掌握了同伴教育的基本方法和艾滋病防治知识体系,逐渐具备了开展同伴教育的能力.培训教师通过布置任务等形式,将同伴教育员进行分组,并要求其定期设计和开展相关主题的同伴教育小组工作或社区工作,并组织团体督导和分享会.三是同伴教育的实践与推广.青春健康教育师组织同伴教育精英,3人为一组并配备两名志愿者,面向全校开展“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小组”,小组主题涉及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性健康、生理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性犯罪、性暴力的预防等主题.本实验中的同伴教育组就是第三阶段中参与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小组的组员.

自编《艾滋病防治风险意识评估量表》共包涵40道风险判断题,主要内容为艾滋病感染的三大途径的风险测评以及日常生活中对艾滋病感染者造成歧视和偏见的误区.答案设置3个维度,高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高风险代表此类行为极有可能感染艾滋病,低风险代表此类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无风险代表此类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将40道题目得分进行汇总,总分100分,并按照总分进行风险意识评估,分成3个等级,得分60分以下的评估为防艾风险意识低,大于等于60分小于80分的评估为防艾风险意识适中,得分80分及其以上视为防艾风险意识高.控制组、自主学习组、同伴教育干预组分别进行填写.采用SPSS17.0软件对量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对不同组别下大学生艾滋病防治风险意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控制组与同伴教育干预组存在显著差异(t=16.422,df=221,p=0.000),控制组与自主学习组存在显著差异,同伴教育组与自主学习组亦存在显著差异.控制组与自主学习组防艾风险意识t检验结果,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F统计量值20.107,对应置信水平为0.000,小于0.01,故采用假设方差不相等t检验,t值为-4.991,df为222.803,置信区间(-0.661,-0.208),临界置信水平0.000,小于0.01,结果表明控制组与自主学习组学生在艾滋病防治意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控制组与同伴教育干预组防艾风险意识t检验结果,F统计量值为87.427,对应的置信水平为0.000,小于0.01,两样本方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故采用两样本异方差t检验.t统计量之为-16.422,自由度为191.239,99%的置信区间为(-1.397,-1.015),临界置信水平为0.000,小于0.01.说明控制组和同伴教育干预组学生艾滋病防治风险意识存在显著的差异.从自主学习组和同伴教育干预组防艾风险意识t检验结果来看,F统计量值为6.797,显著水平为0.010,等于0.01,两样本方差存在显著差异,依据齐性方差t检验,(t=-10.967, df=200),置信水平0.000,小于0.01,拒绝原假设,故自主学习组和同伴教育干预组学生防艾风险意识存在显著差异.

依据不同组别评估总分均值(如表3所示),控制组学生防艾风险评估总分均值为60.910 6,自主学习组则为70.009 8,同伴教育干预组均值为85.360 0,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同伴教育在促进大学生艾滋病防治风险意识提升上有显著正向作用.

表2 控制组与同伴教育干预组及自主学习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注:*P=0.01.

表3 不同组别评估总分均值表

3 结果分析

3.1 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意识偏低,艾滋病防治教育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本实验对325个样本进行艾滋病防治风险意识评估,发现评估得分总和的平均分为71.289 2,最小值23.00,最大值100.00,而控制组123名学生防艾风险意识等级风险意识低者、适中者、较高者分别为61人、46人、16人,占该组总人数百分比依次为49.6%,37.4%,13.0%,说明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风险意识偏低,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需求度较高,这与学者宋兴怡[12]、孙爱[13]等研究结论一致.访谈进一步发现,学生对艾滋病离自己有多远,表示嘲讽,多数学生认为跟自己关系不大,或者说自己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用处不大.有学生表示自己有多个性伴侣,并且不习惯用避孕套,避孕方式通常是要求女方服用口服避孕药.由此可见,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依旧存在诸多盲区与艾滋病防治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3.2 一定形式的引导和启发式的项目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青春健康与艾滋病防治知识,能有效提高艾滋病防治风险意识.

实验样本中的自主学习组,主要是利用学科知识竞赛方式,鼓励参赛者自主学习相关艾滋病防治知识,并在知识竞赛开始时,让组员填写风险意识评估表,从统计结果来看,自主学习组在风险意识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学生所占比率85.3%,相比较控制组的50.4%,在风险意识等级层次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为了满足广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艾滋病防治知识需求,尽快普及相关知识,扩大学生受益面和覆盖面,采用多种形式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模式,包括知识竞赛、讲座、社区宣传倡导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亦是提升大学生艾滋病防治风险意识的途径.

3.3 同伴教育模式是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风险意识的有效模式.

本实验同伴教育干预组学生在接受4次同伴教育培训后,同伴教育干预组风险评估得分(85.360 0±8.542 85 )显著高于控制组(60.910 6±14.722 58),风险意识明显高于控制组.这从学生参与同伴教育感想、体会和日志中加以证明,学生希望参与类似同伴教育,提高自身的疾病防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4 性别因素对艾滋病防治风险意识无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控制组别变量影响,对性别与艾滋病防治风险意识进行相关性分析,防艾风险意识与性别的相关性值r为-.031,其绝对值接近0,且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为.584,大于.05,说明性别因素对艾滋病防治风险意识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学者相关研究呈现出一致性(黄红,2009).这说明,当前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普及引起了男女学生的普遍关注,但依旧存在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与传播途径的粗浅化理解,对于“蚊虫叮咬HIV携带者再叮咬他人”回答准确率极低,不到40%.对猫抓伤是否感染艾滋病,存在认识误区,错误率达到60%以上.

4 结语

首先,鉴于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风险意识偏低现状,需强化对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等知识教育的普及与推广,可通过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以及各类倡导活动,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其次,同伴教育是适合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有效模式,故建立以同伴教育为核心的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模式应得到高校的足够重视.同时注重挖掘大学生群体自身的潜能和发挥其主体性,建立对大学生参与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激励和表彰机制.此外高校相关工作部门应该确保必要的经费投入,培训和持续支持同伴教育活动的开展.

最后,针对大学生艾滋病防治教育,应坚持性别平等原则,同时要加强对男女学生艾滋病防治风险的辨别与强化教育,减少对艾滋病防治教育的误区和盲区,减少高危行为发生频率,增强艾滋病防治风险意识与能力.

猜你喜欢

风险意识控制组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 世界艾滋病日》
昆明市防治艾滋病局艾滋病服务机构和联系方式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研究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注册制对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