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元素在书籍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2019-07-30徐云浩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7期
关键词:书籍图形传统

徐云浩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书籍设计在我国历经了很长的发展过程,它是传承传统美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显示出极富魅力的民族传统和视觉文化,为当代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素材,也为书籍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书籍设计是一项非常系统的设计工程,它既包括了构成书的整体,即书函、护封、封面、环衬、扉页、开本、字体、版式、插图,也包括了纸张、印刷、装订等一系列工艺活动,其视觉传达的要素主要表现为:图形、字体、色彩、材质和装订形式,通过这些要素可以充分展示书的内容,体现书的精神和作者的思想,文章以这几个要素为主体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书籍设计中的现代运用。

一、传统图形元素的传承与应用

书函、封面、护封、腰封等书籍外部形态设计均以图形为主体。中国千年传承的哲学观念、审美意识、宗教文化,以及各种精湛的民间技艺,为书装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的传统图形元素素材。

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特征的图形元素,有来自器物的,如瓷器、玉器、漆器、青铜器等; 有来自纯美术范围的,如剪纸木版年画、国画、壁画等;有来自服饰的,如旗袍、绣花鞋、刺绣、染织等;有来自于戏剧的,如戏剧脸谱、皮影等;还有来自于建筑的,如寺庙、园林、祠堂、四合院、牌坊等,数不胜数,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而书籍的题材本身也无比丰富,由此书装设计中图形元素也呈现多样性。

根据书籍本身的题材内容、性质特征和作者意图,可以选择相应的传统图形元素作为其设计要素,具有强烈、直观的视觉传达效果。如冯骥才创作的《绘图金莲传》,首度采用“金莲”这一传统服饰视觉元素,挖掘民族文化中的弊端,揭示我国近代妇女的悲剧命运。设计者用具有封建社会女性传统服饰特征的花鸟纹样的图案作为外层书盒,内层的书盒则运用了一对缠足女子裙摆部分及半露的金莲的形象,打开后即是整本线装的书法长卷小说,整个内书盒的形态宛如大家闺秀的妆奁一样,既传达了书籍的内容,同时又体现出了该书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深度。

但在运用传统图形元素进行书装设计时不应只是运用其表象形式而已,如将传统的形态生搬硬套,进行图解式的所谓传统风格设计等,这种运用仅停留在表面,而要真正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于现代设计并使其具有新气象。作为设计者,应该深究其内涵意义,追求形神兼备之效果,例如将起伏、疏密、虚实、聚散等形式转化为独特的设计意境,创造出中国书所独有的气韵之美。吕敬人的《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图1),该书籍装帧设计即是整体性与和谐性设计运用的很好体现:该套书籍护封置入大面积的瓷器图形,与左侧竖式排列的书名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配以大面积的留白,简单又不失大气,且具有独特的“禅”意;另外使用青瓷器皿符号图形作为卷次标号,并运用于扉页、内文之中,书籍从内而外疏密有致,繁简相应;书籍封面的书脊部分更采用以部分瓷器图形拼出整体的形式,体现出整套书装的整体性特征与浓厚的和谐之美。

二、传统文字元素的传承与应用

文字是书籍内部排版中最主要的设计对象,书籍中的文字设计对象通常包括:书的名称,作者和出版社名称等,同时文字也是书籍外部形态即书函、护封、封面、腰封所必需的设计要素。文字设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根据书籍内容使用具有视觉个性的文字形态,可以更好地凝练书籍的内涵。

> 图1 吕敬人《中国现代陶瓷艺术》书籍装帧设计

> 图2 《色女人》系列丛书书籍装帧设计

> 图3 概念书籍设计《心情日记》

> 图4 《大红门》书装设计:书盒中加入了铜质门扣、门铆材料

中国传统的文字元素有:甲骨文、金文等象形文字;篆刻、印玺、碑文、牌匾;各种书体的中国书法以及各种字体的现代汉字。汉字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的形体本身即是一种很好的表现载体,黑体浑厚有力,楷体舒适柔和,宋体端庄儒雅,仿宋秀丽挺拔。 从汉字的点横撇捺构成的抽象结构能够体会它们所体现的和谐的美感和独特的韵律。手写书法文字字体就更有独特的意蕴与震撼的魅力,秀美挺拔的柳体、端庄稳健的颜体、洒脱清丽的欧体、奔放飘逸的草体,都能直接应用到书籍设计中,令书籍充满古朴气息,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

在现代书装设计过程中,汉字已经作为图形元素而被广泛使用了。遵循视觉美学规律,配合文字本身含义和所要传达的意义,对文字的字体、结构、装饰、色彩等进行研究和设计,可强化其信息传达的效果,并传递文字更深层次的意味。同样设计者还可以把字体作为平面的构成元素,运用点、线、面的构成形式来进行创作,将文字有机融入版面形式,参与平面的组合、分割及排列,由此产生趣味新颖的形态。

如《色女人》系列丛书书籍装帧设计(图2),其封面设计运用了横向排列的英文和竖向排列的中文及背景色块构成“十”字骨架,给人稳定庄重之感,加上整体竖式编排的版式,以及红白蓝三色的运用既鲜明又符合每册书的主题,尽管使用了英文文字但书籍整体还是显得传统且中国味十足。甚至有些概念书籍作品(图3),完全采用汉字作为设计元素,结合立体块体的多面性,借鉴活字印刷的视觉效果,可自由组合成各种有趣的编排形式,给读者以交互式的阅读体验,既颠覆一般的书籍形态又有返璞归真之感。

三、传统色彩元素的传承与应用

色彩是书籍艺术语言的外延和递进,运用中国传统色彩元素进行现代书装设计,可以对书装整体民族性的体现起到很好的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中国传统色彩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的影响,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色彩在唐代可显示等级,黄色为帝王特用色彩,而青、蓝、红为王府官宦可用,普通民众则只能使用黑、灰、白等无彩色;宋代受到儒家的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思想的影响,流行清淡高雅的色调;清代漆彩画流行,具有强烈装饰性的色彩运用广泛。

中国的传统色彩还有很多是从物体的颜色而来,如:石榴红也就是石榴的颜色,樱桃红就是樱桃的颜色;而且中国传统色彩细分非常丰富,光红色系,就有妃、丹、赤、嫣、绛、绯、彤、茜等,更有将上色的动作手法与色彩相结合的独特命名的,如:洒金、鎏金、撒花等,从命名上来看就既具动感且极富有韵致,运用到书装设计中将能够很好地提升书籍的品质感。

黑加白的组合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形式,黑白相辅相成、互为转化。白即是黑,黑即是白。两种颜色虽然简单之极,组合使用却可以构成各种丰富的形态。“计白当黑”的理论在中国画创作中早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在书籍设计中也属于传统的经典运用。如《美非美-曾宓画集》书籍设计,封面、扉页、内页均采用黑白的色彩元素,间或加入一两枚别致小红章,立刻生动起来,整个设计风格简单、纯净又不失生动,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非常符合曾宓的国画风格。

四、传统材质元素的传承与应用

为体现书的整体美感,除了需要对书籍中的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进行设计之外, 对于书籍物质支撑的材质的设计也很关键。各种构成书籍的材质因为其肌理与质感不同,因而也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如竹木的硬,麻的粗糙,布的柔软等。材质的粗糙与细腻、宽松与致密、坚硬与柔软都能够激发阅读者不同的新鲜触感。对材质的合理选择与运用,能够强化并延伸书籍内涵,给阅读者带来视觉和触觉的完美交互体验。

中国书籍制作中运用到的传统材质除了纸张以外,还有竹、木、帛、布、绫、绢、牛皮、羊皮、绳索、页带、线、扣等;此外还有以中国传统的器物、服饰、建筑等艺术中的材质或材质的形态,如紫砂、青花瓷、盘扣、滚边、门扣、窗棂、铜铆等(图4、图5、图6),具有与视觉相呼应的独特触觉效果。设计时需充分把握书籍材料与书籍主题之间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使材质形式与主题内容相对应,是书籍材料运用的根本所在。

五、传统书籍装订形式的传承与应用

我国传统的书籍装帧与装订形态极其丰富,并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演变,最早期为原始的单个的甲骨文;随后是汉代的简犊装;隋唐时候开始盛行卷轴装、旋风装和经折装;宋代出现了蝴蝶装与包背装;清代线装书达到顶峰,后来又由西方传入精装、平装、骑马钉、胶背订等,均是随着造纸、印刷等工艺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我国沿用最久的装帧形式即为经折装、卷轴装、线装。卷轴装目前仍作为书画装裱而广泛应用,而卷轴装中扣带的形式在现代书的书套设计中也经常被使用。

经折装由于其版面连续、印刷方便、折页简单的特点,在现代的商业样本中应用广泛;经折装发展而来的衍生形态在现代设计中也时有出现,如吕敬人设计的《对影丛书》即为经折装的基本形态借用,采用两面打开,封面、封底、书脊均有两个,一阴一阳,右翻是绘画,左翻是评论,很好地利用了经折装的结构特征,以满足其图文解说的功能性,且整个书装形式与书名相互呼应,非常巧妙。

> 图5 吕敬人《茶经》木质书盒中嵌入紫砂材质的茶壶浮雕形态寓意茶盘

> 图6 吕敬人《食物本草》借用民间日常所用的藤制食盒形态设计成提拎书盒

> 图7 《深圳设计展》书脊设计

> 图8 吕敬人《梅兰芳》书心设计

> 图9 吕敬人《黑与白》书心设计

线装书是我国传统装帧技术史上最为先进的形式,它翻阅方便、不会散破,又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风格特征,在国际上是“中国书”的典型象征。因此在现代书装设计中,很多设计师都采用了线装书的形式体现民族性特征,如吕敬人的《怀珠雅集》《孙子兵法》等。衍生设计还有线装风格的现代锁线装(图7),该书未将封面与封底及环衬部分在书脊处连贯起来,而是选择在书脊部分完全裸露出众书帖的原始形态及锁线机锁出的粗犷线链,与传统线装有类似的视觉效果,但更粗犷且具现代感。

此外,重视书心的设计也是中国传统装帧设计的特色之一,对于书心的设计始于宋代的包背装。因采用单面印刷、版心向外的装帧形式,包背装解决了之前蝴蝶装空白页多的问题,但由于当时印刷及装订工艺的精确性欠缺,在版面中央对折处常常把文字部分折入其中,因此整本书籍书心会形成偶然的图形形态,由此逐渐演变成专门针对书心的设计,既有对书心的立体形态的设计,还有对书心构成图案的设计。很多当代书籍设计师都注意到了这一部分的细节设计(图8、图9),书心部分的设计使整个书装设计体系更加完善、丰富,更能让读者在翻阅书籍的同时体会到动态的美感。

结语

在现代书籍设计发展的进程中思考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是值得我国设计者关注的。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应用不是现代技术手段可以简单套用和复制的,需要设计者深挖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努力找寻传统与现代之间、民族文化与国际潮流之间的契合点,将传统文化精神、传统视觉元素转化为具有现代设计意识的新元素,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书籍创新设计方法。■

猜你喜欢

书籍图形传统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