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2019-07-29姜志坚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成功率影响因素

姜志坚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为提高临床心肺复苏能力提供基础。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救治的81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其心肺复苏的有关时程和成功率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影响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心肺复苏81例患者中成功25例,成功率30.9%,出院存活15例,存活率18.5%;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与不成功患者在年龄、原发疾病、心搏停止时间和电击除颤的时间几个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心搏停止时间、电击除颤时间和原发疾病等。

【关键词】 心肺复苏;成功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6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7-230-01

心搏骤停是指患者的心脏在正常情况下,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搏动所导致的心脏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从而引起全身的组织细胞缺氧缺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抢救复苏,患者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不可逆损伤。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熊波骤停患者的最常见治疗措施。CPR的水平不仅反应了医院急救医学的水平,也直接影响了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CPR水平是所有急诊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而CPR的成功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及时准确的进行心肺复苏,对提高CPR成功率和挽救患者的生命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救治的81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心肺复苏的有关时程和成功率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影响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救治的81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为34-73岁,平均(49.2±9.5)岁。,心搏骤停时间2-25min,平均(13.8±7.5)min,所有患者均出现大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并意识丧失,且经心电图证实无动脉性活动、心脏停搏。81例患者中患有心肌梗死、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源性疾病的患者有38例,由于交通事故、电击伤、溺水、中毒和窒息等非心源性疾病的患者43例。根据心肺复苏是否成功将81例患者均分为两组。

1.2 研究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类型、心搏停止时间和电击除颤的时间等,并比較两组各变量之间的差异。

1.3 CPR方法和成功标准

立即徒手或使用心外复苏仪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并开放气道或使用紧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同时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和碳酸氢钠等复苏药物治疗。当心电监护显示室颤时给患者进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并按照需要补充胺碘酮和钾镁盐。当患者的自主心率恢复(包括窦性心律和结性心律)、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并持续2h以上,且收缩压维持在80mmHg以上即为心肺复苏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并使用τ检验,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PR成功率

81例心搏骤停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25例,成功率30.9%,出院存活15例,存活率18.5%。

2.2 CPR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5例CPR成功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3±7.5)岁,心源性疾病的比例为20.0%(5/25)、心搏停止时间的平均值(8.4±3.9)min,电击除颤时间的平均值为(3.2±0.41)min;56例CPR未成功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5±8.1)岁,心源性疾病的比例为58.9%(33/56)、心搏停止时间的平均值(15.4±5.9)min,电击除颤时间的平均值为(5.6±1.31)min。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年龄、心源性疾病的比例、心搏停止时间和电击除颤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年龄、原发疾病类型、心搏停止时间和电击除颤时间均为CPR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CPR是针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的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重要技术。近年来,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和心肺复苏技术的规范化和广泛普及,心肺复苏的理论和时间均有了性的研究进展,成功率也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目前仍然是急诊医学中的难点之一。研究表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包括复苏开始的时间、是否及时和正确的对患者进行复苏抢救、患者的原发疾病类型及患者的年龄等。本文通过对我院救治的81例心脏停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疾病类型、心搏停止时间和电击除颤时间均为CPR的影响因素,性别等因素与CPR成功率无关,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老年患者由于大多患有基础疾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较高,且伴有骨质疏松等症状,其CPR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有一些不同,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时候发生胸、肋骨骨折的概率会比较高,再加上身体各器官机能衰退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老年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资料显示,当心脏搏动停止10秒钟患者即开始出现意识的丧失,持续缺氧4至6分钟即开始出现脑细胞的死亡,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所以心脏停搏的时间越长,脑损伤越严重,CPR的难度越大,成功率也就越低。原发疾病的类型包括心源性疾病和非心源性疾病,其中心源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等,而非心源性疾病包括交通事故、电击伤、溺水、中毒和窒息等。心源性疾病的患者由于往往有着心肌细胞的损伤,心脏功能本身已经存在异常,所以在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时较难取得满意的效果,这也是导致其CPR成功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导致患者心脏骤停的最常见原因为心室颤动,而直流电除颤是最有效的复律方式。资料显示在1分钟之内给心室颤动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其成功率可达90%以上,而延长电击除颤的时间会大大降低其成功率。

所以,针对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对疾病予以重视,及时诊断治疗并定期检查,以预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减少心搏骤停等危险的发生。另外,在进行CPR抢救时,应及时给予非同步电击除颤,并采用高能量不限次数的电击除颤,减少由于低能量除颤效果不好而增加次数从而延误了抢救时间的风险。最后,应加强群众对CPR抢救知识的普及,增强人们的急救意识,提高应急能力,增加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初步抢救措施的能力,以等待专业急救人员的专业处理,提高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杨铁城,李春盛.心肺复苏研究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02):188-190.

[2] 万健,李国民.3796例院内心肺复苏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09):746-749.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成功率影响因素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坚持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