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1次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探讨

2019-07-29朱志宏刘蔼文蔡钰玫陈梓彤陈立曙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甘精降糖药低血糖

朱志宏,刘蔼文,蔡钰玫,陈梓彤,陈立曙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汕头 515041)

2型糖尿病(T2D)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1](简称《指南》)指出,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常需要多种手段的联合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2-4]。T2D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二甲双胍,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5-6]。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则可进行二联治疗,一项针对Truven Health Marketscan Research数据库2007年与2012年T2DM患者降糖药物使用的分析研究[7]显示,即便目前在糖尿病领域各种降糖药物层出不穷,但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联用依然是被广泛认可的经典治疗方式。《指南》指出:T2D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联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起始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已有比较精确的报道[8-9];但对《指南》提及的每日1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的联合用药,却少见临床循证证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口服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联用而血糖控制不佳的T2D患者,联用1针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与联用1针甘精胰岛素对比,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随访就诊的T2D患者共71例,均为口服磺脲类(包括格列齐特缓释片:施维雅制药有限公司;格列美脲:广西百琪药业有限公司)联合二甲双胍(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3个月(均已增加至次大推荐剂量)血糖仍未达标;患者男34例,女37例,年龄35~65岁,体质指数19~32 kg·m-2。入组标准:7%1 ng·mL-1;排除妊娠者,合并心脏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急慢性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者。

根据加用胰岛素剂型不同将71例分为预混组和甘精组。预混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51.4±7.6)岁,病程(5.7±2.6)年;甘精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2.7±7.5)岁,病程(5.2±2.6)年。2组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BMI、病程、FPG及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预混组空腹C肽比甘精组稍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空腹C肽均符合入组标准,符合《指南》中选择转为口服降糖药联合1次胰岛素治疗(1+OAD)方案的评估标准,不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估。见表1。

组别n性别/例男女年龄/岁BMI/(kg·m-2)病程 t/年FPGc/(mmol·L-1)空腹C肽ρ/(ng·mL-1)HbA1c/%预混组41212051.4±7.623.2±3.35.7±2.69.72±1.271.76±0.528.52±0.77甘精组30131752.7±7.523.5±2.45.2±2.69.63±1.481.53±0.308.41±0.70P0.630.480.700.500.780.040.53

1.2 治疗方法及观察项目

所有患者原用药方案至少维持3个月,加用1针胰岛素后继续门诊随访12周。预混组:晚餐前加1针人预混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商品名:优泌林70/30,美国礼来公司);甘精组:睡前加1针甘精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比较加用胰岛素前和加用胰岛素12周后2组HbA1c、FPG、体质量;比较2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PPG及睡前血糖。

1.3 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低血糖分层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WHO公布):1)糖尿病的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1(典型的症状有多饮、多尿及不明原因体质量下降;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1 d中任意时间的血糖);2)FPG≥7.0 mmol·L-1,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 h未饮食;3)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11.1 mmol·L-1。符合以上其中一条即可诊断。

低血糖分层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1]:1)血糖警惕值,血糖<3.9 mmol·L-1,需要服用速效碳水化合物和调整降糖方案剂量;2)临床显著低血糖,血糖<3.0 mmol·L-1,提示有严重的、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低血糖;3)严重低血糖,没有特定血糖界限,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且需要其他措施帮助恢复的低血糖[2]。根据LIGTHELM等[10]的报道,总体低血糖包括:轻微低血糖,血糖<3.1 mmol·L-1;症状性低血糖,有低血糖症状;主要低血糖,患者低血糖症状严重且不能自行处理。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有记录低血糖数值的病例数极少,无法进行有效统计,故采用病历记录中有记录的症状性低血糖次数进行统计。

1.4 主要仪器和试剂

主要仪器:贝克曼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Centaur XP化学发光仪,ACT 5DIFF AL及LH7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UF-1000i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微量血糖分析仪:诺瓦生物医药公司(型号StatStrip Xpress)。

主要试剂:贝克曼葡萄糖测定试剂盒(已糖激酶法)(贝克曼库尔特实验系统有限公司),西门子C肽测定试剂盒(美国西门子医学诊断股份有限公司),HbA1c测定试剂盒(胶乳凝集反应法,上海九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加用胰岛素12周后HbA1c、FPG与基线比较

与加用胰岛素前(基线)比较,加用胰岛素12周后预混组和甘精组HbA1c(t=18.22,P=0.000;t=11.80,P=0.000)、FPG(t=18.50,P=0.000;t=12.68,P=0.000)均有明显下降。加用胰岛素前,2组HbA1c(t=0.64,P=0.53)、FPG(t=0.28,P=0.78)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用胰岛素12周后2组HbA1c(t=-0.78,P=0.44)、FPG(t=-0.35,P=0.73)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封三图1—2。

组别nHbA1c/%FPG c/(mmol·L-1)基线12周后tP基线12周后tP预混组418.52±0.777.10±0.5618.220.0009.72±1.276.81±0.7818.500.000甘精组308.41±0.707.20±0.5211.800.0009.63±1.486.87±0.6412.680.000t0.64-0.780.28-0.35P0.530.440.780.73

预混组和甘精组HbA1c达标率(HbA1c<7%)分别为41.5%和3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7,P=0.81)。

2.2 2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与体质量比较

随访12周,预混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为(0.28±0.06)U·kg-1,甘精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为(0.29±0.08)U·kg-1,2组平均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1,P=0.38)。预混组入组时平均体质量为(60.9±8.4)kg,12周后平均体质量为(61.2±8.6)k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03),提示治疗过程预混胰岛素可增加患者的体质量;甘精组入组时平均体质量为(60.8±8.0)kg,12周后平均体质量为(61.2±8.1)k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P=0.000),治疗过程甘精胰岛素亦可增加患者的体质量;预混组体质量平均增加(0.27±0.54)kg,甘精组体质量平均增加(0.37±0.45)kg,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42)。

2.3 2组低血糖事件比较

随访期内,2组均未发现严重低血糖事件,预混组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共记录12次,甘精组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共记录6次,2组低血糖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P=0.42)。

2.4 2组PPG与睡前血糖比较

在12周的回顾性分析中,2组患者有记录PPG或睡前血糖的例数较少,无法进行统计。故对符合入组的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随访,应用指尖微量血糖监测PPG及睡前血糖,每周检测2次PPG与2次睡前血糖。预混组PPG为(9.47±1.52)mmol·L-1,睡前血糖为(7.78±1.6) mmol·L-1;甘精组PPG为(9.59±1.58) mmol·L-1,睡前血糖为(10.17±1.92) mmol·L-1,2组P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P=0.75),而预混组睡前血糖明显低于甘精组(t=-5.71,P=0.000)。预混组在控制晚餐后血糖明显优于甘精组。

3 讨论

《指南》[1]指出,T2D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HbA1c≥7%),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联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起始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8-9]:1)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当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保留原有各种口服降糖药物,不必停用胰岛素促泌剂。2)使用方法:继续口服降糖药治疗,联合中效人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注射。起始剂量为0.1~0.3 U·kg-1·d-1。根据患者FP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 d调整1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1~4 U直至FPG达标。3)如3个月后FPG控制理想但HbA1c不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预混胰岛素的使用[11-13]:1)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选择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当HbA1c比较高时,使用每日2次注射方案。2)每日1次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2 U·kg-1·d-1,晚餐前注射。根据患者FP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 d调整1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1~4 U直至FPG达标。3)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2~0.4 U·kg-1·d-1,按1∶1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根据FPG和晚餐前血糖分别调整早餐前和晩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 d 调整1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 U,直到血糖达标。以上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中,对于每日1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联合用药方案少见临床循证证据。一项针对BMI和C肽增值(ΔCP)在血糖控制不佳的T2D患者强化降糖后方案调整的研究[14]显示,在血糖控制不佳的T2D患者中,BMI、ΔCP可以作为降糖方案调整的参考指标,当空腹C肽≥1 ng·mL-1时,BMI≥23.14 kg·m-2,ΔCP≥1.32 ng·mL-1,可选择把每天多次(≥2次)注射胰岛素的方案转为1针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方案。

在本研究12周的回顾性分析中可以看到,口服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患者,在一定的血糖范围内(7%1 ng·mL-1),晚餐前加用1针预混胰岛素,与加用1针甘精胰岛素对比,胰岛素用量及降低FPG、HbA1c的效果相当,未发现增加低血糖风险,而预混组对控制晚餐后血糖效果更优。所以,对于某些特定的血糖控制不佳的OAD患者,可适当选择1+OAD方案,其中加用1针预混胰岛素更加经济实惠,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且对控制睡前血糖更优。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为非前瞻性设计的研究方案,不能对加用1针预混胰岛素方案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化,且对低血糖风险的评估缺乏有效的血糖监测;另外,预混胰岛素中的中效胰岛素存在一定的高峰期,随着剂量的增加,有可能增加患者睡前或夜间低血糖的风险,故对其使用剂量应有一定的上限。本研究预混胰岛素的平均使用剂量为(0.28±0.06)U·kg-1,相对于甘精组的平均用量[(0.29±0.08)U·kg-1],未发现有增加其低血糖的风险。笔者将对该治疗方案进行前瞻性的研究设计以弥补本研究的不足,以便指导临床医师的用药选择。

猜你喜欢

甘精降糖药低血糖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