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卷命题要凸显基于核心素养的能力考查

2019-07-25范磊

课外语文·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要】试卷命题要立意鲜明、图文并茂,突出文学性与实践性,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   养。做到以课标为纲绳,以教材为依;稳中求变,体现学科鲜明特色;立足学科本质,凸现能力立意;语文试卷命题要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与素养,既能正确引导学生,同时还给教师指明正确教学方向:教师“教”必须“小于”学生“学”。

【关键词】试卷命题;核心素养;能力考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检验和改进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初中学生的语文进行学业评价,书面考试成了重要的手段。那么,怎样贯彻语文课学业评价的新思想,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新理念,顺应学业评价方式转变,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呢?

随着部编教材的推广使用,新一轮的指向于核心素养的能力考查要求也越发明显。这就要求在试卷命题上要树立新的意识,要凸显基于核心素养的能力考查。

一、试卷命题的结构

初中语文试卷一般由五大题组成:第一大题书写与卷面,第二大题积累与运用,第三大题阅读与理解,第四大题古典与情怀,第五大题写作与表达。试卷根据课程标准考查学生本学期学习的基本内容,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内容分布合理,梯度适宜;知识点全覆盖、重点得以有效突出;题数和分值设置恰当,突出重点;题型选择合理。

二、试卷命题的特点

试卷命题要立意鲜明、图文并茂,突出文学性与实践性,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课标为纲绳,以教材为依据

试卷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和现在使用的教材,科学地进行必要设置。首要的就是难度水平要科学把握,不能超出大纲的命题范围,更不能完全离开教材,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其次就是题目布局科学,考试涉及的试题类型、内容都必须符合课程标准。毋庸置疑,考试对学生学习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怎样考,学生就会怎样学。正因为如此,试卷在内容选择上就要做到全面性、典型性、规范性、准确性。全面性是指试卷试题的涵盖范围要广,不能偏重于某一特殊领域;典型性是指试题里的诗文必须有较高的代表性;规范性是指表述必须规范,提到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都必须符合语言规范要 求;准确性是指不能产生歧义,更不能出现错误,等等。

(二)穩中求变,体现学科鲜明特色

腹有诗书气自华。跟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试卷命题更要凸出人文素养和文化气息。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引导学生重视人文素养的养成。例如,笔者在某一次作文命题时就采用了图片辅助材料的半命题形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通过稳中求变,充分体现了语文这个学科的鲜明特点。

(三)立足学科本质,凸现能力立意

学习必须日积月累,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字词句需要积累,文学常识也需要积累,人文素养和文化气息绝非毕其功于一役就能培养成的。相对于知识而言,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应该也必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综上所述,试卷命题在考查初中语文学科思维和方法、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态度与情感方面的教育。试卷要能较好体现阶段性检测水平考试的功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试卷命题的能力考查

(一)加强古诗文阅读教学,培养文言语感,加强语言和文化的积累

理解常用的文言文词语;理解文言文重要句子;理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及主旨内容;理解浅易古诗词的内容。这一能力的要求:培养文言语感,加强语言和文化的积累。考生在这一能力要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1)不能结合文意理解词语意思;(2)不能根据语义恰当断句;(3)不能结合文意理解作者心境和作品趣位。提升这种能力的对策:这一能力决定着答题方向和答案质量,文言文坚持“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的做法。所谓立足课内,就是要把文言文词语、文言文重要句子、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及主旨内容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所谓延伸课外,意思是说无论是阅读古诗文,还是培养文言语感、加强语言和文化的积累,光靠课内有限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传统观点认为,文言文学习就是要靠博闻强记,识记背诵固然需要,可是如果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次上,只能事倍功半,是很难真正学好文言文的。

(二)关注各类文本的阅读,切实把握其特征,对文本的表达策略、言语特质要做到心中有数,教会学生把握阅读的难点、重点

这一能力的要求:阅读文学著作,能够悟出该著作内在的深刻意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自身能够受到启迪,甚至能够模仿作品的表达方式。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能够体会到位甚至学以致用。考生在这一能力要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1)阅读面不广,视野狭窄,形不成短时间内对文本的准确理解;(2)判断与运用能力不强,反思性思维和创造性的理解能力缺乏。提升这种能力的对策:(1)拿来一篇文章,先分析它的表达策略、言语特质,引导学生分清主次,教会学生把握阅读的难点、重点,文本和学生是我们教学不变的出发点和归宿;(2)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真真实实地做好日常教学;(3)不仅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而且还对作品的表达方式及深刻内涵把握到位,甚至能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读书,不仅能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不仅能将薄书读厚,还要能将厚书读薄。与作者进行“对话”,这才叫真读书。阅读教学务必要教育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打开、见识、思索、归纳……然后,形成自己的判断与体悟。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随心所欲客观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这一能力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出真实的所思所想。学生必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地对现象、问题进行说明议论。还要学会从一般到具体,恰如其分地对具体事物进行描述,甚至可以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抒发真情实感。考生在这一能力要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1)缺乏选材意识;(2)思想认识水平偏低;(3)套题、宿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缺乏真情实感。提升这种能力的对策:(1)教育学生平时就要加强积累,培养学生对事件、感情、思想等的积累习惯;(2)要教育学生加强阅读,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试卷命题要从以往的“一题把关”改为“多题把关”,大部分解答题都要设置层次分明的“台阶”,进门容易出门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这样才能达到试卷命题的根本目的。

总之,初中语文试卷的命题必须能够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水平,并能培养出他们学习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对教师也必须能够起到正确的导引作用,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指明方向:教师之教必须“小于”学生之学,这可以为指导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以“学为中心”指明方向。

从这个角度上讲,试卷命题要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会,多思多想,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日久天长的学习实践中体会、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只有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考查,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作者简介:范磊,1972年生,安徽阜阳人,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关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