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中讲好思政课

2019-07-25张建宝胡占君

人民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政治性思想政治理论课

张建宝 胡占君

【摘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是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程建设的现实要求。应从固本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潜心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于历史的深邃智慧三个方面加以着力,切实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起来。

【关键词】政治性 学理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为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把准了脉、开好了方,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思维、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宏阔的历史视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紧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政治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属性,学理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属性。政治性和学理性辩证统一,不可分割。一方面,政治性是学理性的统帅,离开政治性的学理性是危险的。另一方面,学理性是政治性的支撑,没有学术性的政治性是空疏的。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饱满的政治热情,是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有坚实的学理作为基础。实践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越是深厚,理论話语越是娴熟,就越是能更加清晰地呈现政治论断背后的严密逻辑,更加有效地回应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困惑,更加自如地从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从而最终以理服人,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反之,只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结果导致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难以入耳入脑入心。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问题导向的现实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成绩显著,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需要。一些人认为,学术自由无禁区,讲政治是束缚,必须摆脱。还有一些人认为,政治教育不争论,讲学理没必要,无需费心。这都严重割裂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以政治性统帅学理性的立场必须进一步坚定。我国仍然处于转型期、攻坚期、风险期的多期叠加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内部消解和外部冲击的严峻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大肆制造各种杂音噪音,以自由、平等、宪政民主等所谓的“普世价值”诋毁社会主义制度,抹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瞄准高校阵地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面对这种“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客观现实和“非意识形态化”“去意识形态化”的错误倾向,仍然存在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情况: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产生怀疑,怀疑是否已经过时了;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存有疑虑,疑虑是否还是社会主义;或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采取回避态度,不敢发声亮剑……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政治清醒,明确政治立场,强化政治责任,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甚至颠覆性的影响。

以学理性支撑政治性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理意识欠缺,学理能力不足,难以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予以充分阐释,难以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予以辩证分析,难以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理论需求予以有效回应。思想性和理论性的欠缺从根本上制约着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更加难以实现学理性对政治性的支撑作用。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应植根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历史的深邃智慧

问题就是指引,就是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把准理想信念的“方向盘”,筑就思想理论的“压舱石”。

在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我们全体共产党人之“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是最基本的党性要求和底线思维。要严守政治纪律,绝不能发表反对马克思主义、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攻击诽谤党的领导、违反宪法和法律的错误言论,决不能向学生发牢骚泄怨气传播各种不良情绪;要增强政治定力,坚定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对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敢于发声勇于亮剑;要高扬政治使命,在教育引导学生深化“四个正确认识”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这是我们确定无疑的身份定位和阵地归属。

在潜心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内容上,一是深入研习、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起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即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从本源上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这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家本领;二是全面透彻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指南;三是直面并且有力回应大学生的理论需要和实践困惑,引导他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批判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历史的“虚无论”等错误思潮,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科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这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获得感的着力点。路径上,一是增强学科和专业意识,在融入学科和专业建设中滋养课程建设,通过对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等的完整建构和完善深化,回应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性不足的质疑。二是大力弘扬优良学风,以坚守正道的敬畏之心遵循学术规范,以崇尚精品的精神风骨深化学理研究,营造马克思主义学科、专业和课程严谨而又活泼的学术氛围。

在厚植于历史的深邃智慧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积淀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已有近100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近70年的发展史,在浴血奋斗的革命中,在披荆斩棘的建设中,在勇于创新的改革中,锻造了昂扬的革命文化和蓬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安身立命的基础,为讲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绵延深厚的力量。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在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筑牢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当时时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这是最好的营养剂。同时还要放眼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互学互鉴中坚定“四个自信”。在深厚而广阔的历史视野和生动而具体的纵横对比中,“政治”的“学理”才能够也必然能够讲清楚,讲透彻。

(作者分别为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前线》,2019年第1期。

②顾海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和发展理念——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政治性思想政治理论课
略论“不道”罪之司法适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略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再论翻译主体的政治性
艺术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