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2019-07-25焦扬

人民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立德思政育人

焦扬

【摘要】办好“关键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牵住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牛鼻子”,把加强党的领导、遵循教育规律、深化课程改革、发挥教师作用充分结合起来,坚持整体谋划、一体推进、协调联动,以改革创新精神让“关键课程”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立德树人 教师队伍 党的领导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第一课”。当前,我们既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办好思政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办好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一,办好思政课是党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光荣传统。办好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阶段,带领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在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进入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2005年,党中央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确定了当前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都反复强调要把立德树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思政课建设。在2019年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國家政治安全的高度,强调“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经验表明,办好思政课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基础性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

第二,办好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需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办学育人的根本问题。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更加复杂,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层出不穷,数字信息和互联网技术打破传统社会交往空间,青年学生在生存状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利益选择等方面表现出许多新的时代特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引导青年健康成长,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一打就垮”,而没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则会“不打自垮”,高校思政课要自觉承担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

第三,办好思政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思政课是社会主义大学不可或缺的基本底色。那些主张思政课设置隐性化、课程定位选修化、教学方式娱乐化、价值导向中立化的思想和言行都是错误的。办好思政课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迎难而上、坚定信心。党中央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四个自信”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宝贵经验,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办好思政课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

坚持改革先行,切实提升“关键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

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高校思政课也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因时而变、因势而新、因人而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论。

让教材体系与时代共振。教材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复旦大学在思政课教学中坚持使用“马工程”统编教材,确保课程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确保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相一致。同时,针对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我们集中全校最优力量,为四门必修主课一一组织编写疑难解析、案例分析、经典导读等辅助教材,有针对性地解学生理论之“困”、思想之“惑”,使学生更解渴、更提气。2017年底,学校正式启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投入专项经费近1000万元,设置6大研究系列、38个研究项目,组建全校哲学社会科学百人研究团队,对党的创新理论开展体系化研究,并及时将最新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体现到教辅材料中,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让有意义的课程更有意思。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学生心坎里,必须在课程教学方式上改进创新。复旦大学着力加强体验式教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强化思政课实践学分的导向作用,规范学分认定、质量管理和效果评估,引导广大学生在火热实践中坚定“四个自信”。着力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大力推进思政课网络慕课建设,延伸课堂教学“时空”,创造思政课全新的“打开方式”。 2018年秋季学期,复旦大学面向全国大学生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开设了国内首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慕课”,选课人数近2万人,网上评分4.9分(满分5分)。着力推进教法改革研究,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和思政课教学平台,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学方法理论研讨和现场展示,为改进创新教法体系提供智力支撑。

让专业课程上出“思政味道”。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不同学科专业的老师虽然在研究领域、讲课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各有千秋,但育人的要求和职责是一致的,都要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来展开。复旦大学深入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筑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程为支撑的课程育人体系,努力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让专业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把思政课由“独舞”变为“领舞”,带动各门课程“群舞”,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

打造承担“关键课程”重任的教师团队,增强思政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对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理论功底、业务能力的要求高于一般教师。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思政课。要按照“政治要強、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打造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传道者先明道信道,育人者先受教育,立人者先自立。思政课要教得好,首先要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复旦大学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通过组织集中轮训,确保思政课教师“在马言马”“讲马信马”。通过加强党员教育、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教师入职和发展培训、党校骨干教师培训等,构建全链条、立体化的教师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确保教师自觉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练就思政课教学的过硬本领。思政课性质特殊,在知识体系上需要多学科的理论支撑,在基本原理上必须准确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教学方式上要求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长期以来,复旦大学积极推动“三集三提”,即“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制度化、常态化,通过经常性的教学研讨、相互听课、集体会诊、传帮带等多种形式,把思政课教师组织起来,形成学理论、传教法、谋创新的浓厚氛围。着力加大选派思政课教师参与学习考察、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的力度,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问题导向式、社会观察式调研活动,带队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加强世情国情社情民情教育,使思政课教学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筑牢师德师风的“铜墙铁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复旦大学坚持引育并举,努力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行为十项准则》,通过各种形式让教师晓规矩、明底线,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完善师德制度体系,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和师德榜样宣传,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师德养成的要求,用钟扬同志等典型事迹引导教师严守师德规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四有”好老师。

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发挥党在“关键课程”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要发挥党在“关键课程”中的关键作用,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的“孤岛”问题,切实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办学治校各环节。

加强党的领导,扛起政治责任。复旦大学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把办好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把加强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高校思政课最核心的任务,特别是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准、讲活、讲好,使学生想听、想学、想思考,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制定出台《复旦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实施方案》,在师资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法体系、机制体系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着力破解制约思政课提质增效的瓶颈问题,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强保证。建立健全学校党政干部联系学生的制度安排,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听思政课,带头走上讲台上思政课,身体力行推动形成全校齐抓共管、努力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聚焦重点问题,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学校党委加强思政课建设的系统研判,坚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务求实效。注重坚持问题导向,研判思政课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把脉青年学生的理论需求和思想困惑,理清制约思政课建设的政策瓶颈和制度短板,把课程改革与问题整改结合起来,把实践创新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中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注重抓住重点环节,把提升思政课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火热实践结合起来,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学生、武装头脑,筑牢“强国一代”的信仰世界与精神魂魄。注重推进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发挥基层教学团队、教学PI(同伴教学法)的积极作用,推进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思政课一体建设、同步提高。

坚持“三全育人”,形成工作合力。以思政课建设为引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谋划新时代“三全育人”新格局、新思路、新办法,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重心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网上网下有机联动,促进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融合发展,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思政课正迎来大发展的春天。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以创新思路、有力举措、务实作风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推动思政课改革再出发、再深化、再突破,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猜你喜欢

立德思政育人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