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中国画教学创新研究

2019-07-22陈寒博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中国画高校

【摘要】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自身的发展不仅依靠国家建设、民众鉴赏,还依靠高校的中国画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地输出高水平的中国画创作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画的艺术水准。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对中国画教学进行创新改革,以提升中国画在全球的艺术地位,是目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中国画;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自总书记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目标以来,举国上下逐渐重视和发展传统文化,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国之精粹。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依靠实体经济建设,更重要的是精神文明建设,而精神文明主要是依托中华文化的滋养所发展的,所以,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段时期的画作特点代表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人们的生活习惯,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抽象式表现,是值得研究和发展的。

一、高校中国画教学创新的意义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杰出代表,一直被全球人民所喜爱,其独树一帜的用笔、色彩和构图使自身的魅力大大提升,也是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参考依据,一直是各大艺术类院校开设的重点学科和首选教学内容,中国画的绘画水平往往代表着高校的发展水平。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人们对于美的鉴赏能力也逐渐提升,不再仅仅满足于浅层次的艺术输出,更多地追求深层次的艺术传递,这就考验了中国画的绘画水平,更考验了中国画教育者的教学能力。从文化背景的大趋势分析,高校的中国画教学创新势在必行,但由于各高校之间存在着生源水平、课程设置、教学理念等方面的问题,使中國画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西方绘画艺术对其的冲击,使创新之路势在必行。

二、高校中国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艺术类学科建设不断完善,艺术理念融入到千家万户,家长开始倾向于为学生报考艺术院校进行学业发展。中国画作为国之精粹,受到了莘莘学子的热爱,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助力。但随着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地凸显出来,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过于重视技巧的输出,忽略了对于绘画的神韵和内涵的教学现象比比皆是,导致绘画作品呈现出形神分离的状态,这对于中国画本身是重大的打击。所以,高校在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上要作出及时调整,让学生真正地领会到中国画的神韵和独特的魅力,而非浅层次地复制,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生源的专业基础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及时攻克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有待调整

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单独的中国画绘画理论基础课程,而是让学生学习西方的绘画理论,这就使学生根本不了解本国的绘画文化,更不能深层次地理解所学专业的理论,所以是不利于教学开展的。国内高校可以选择借鉴国外的绘画技巧和特点,从而提升中国本土画作的绘画能力。

第一,西方绘画基础理论课程所传授的内容主要是侧重于西方艺术特点,与中国绘画特点也存在冲突的地方,长期教授会使学生重视西方绘画技巧,而忽视了中国画所必须掌握的技巧,如散点透视手法,使画作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失去了中国画的优势;第二,有关于中国画笔墨运用方法的学习。中国画因黑、白、灰分明的笔墨晕染所闻名,这一特点就是中国画的象征,但学生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也有所欠缺。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其创作的材料,经常出现搭配不协调、画作意境感大大降低的现象,长期以往,学生的绘画基础薄弱,对于中国画的发展会起到严重的滞后作用;第三,文化的熏染对于中国画的创作特别的重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画也很好地彰显了这一特点,这是文化积淀、流淌下的产物,没有文化底蕴的创作缺少灵魂,所以学生要更多地学习历史文化,了解经典故事;第四,有关中国绘画课程开设的数量上面,目前还远低于西方绘画课程的数量,在这一点上一定要进行调整,必须提升中国画课程的地位,让学生多些时间和精力学习本土画作的特点和技巧,将中国画的技艺和精神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想要创建完善的中国画教育教学体系,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手法,更重要的是中国画基础性理论地传递,只有理论地深入分析和挖掘,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国画的精华和艺术魅力。但这一类的理论课程在很多高校中开设不全面,有的并非必修课,只是以选修课程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大大降低了课程的重视程度,学生也不会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比如,有关中国画历史发展过程和中国画精神内涵相关的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反西方的艺术历史和理念成为了着重学习的对象,完全背离了中国画教学的理念,国外优秀的艺术文化要进行学习和借鉴,但并非都适用于中国画的创作,还是需要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为学生的进一步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生源质量需要提升

学生作为中国画教学的对象,生源质量对于教学的效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艺术学科地位地逐步提升,艺术类生源也逐年增长,学生报考艺术类院校的热情空前高涨,为了提升学生的艺术气质,很多家长倾向于为学生报考中国画的专业学科,为学科建设打下根基。但生源的水平也成为了高校需要重视和思考的因素,很多学生在入校前期并没有经过长期的系统化的学习,有的甚至是进行了为期半年到一年的突击式的学习,只是学习了需要考试的课程内容,对于其他的中国画艺术理念和鉴赏艺术的能力方面的概念薄弱,根本不足以支撑后期的学习,在自身学习困难的同时也阻碍了高校中国画学科的发展。

(四)传统精神文化缺失

中国画一旦失去画作精神,便也失了风骨,即便画作的技巧再高深,也显得平庸无奇。最可怕的是,这是高校里大多数中国画专业学生的真实写照。除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外,与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高校的中国画教学方法上过于强调技巧的使用,忽视了传统的精神文化,使画作意境流于表面,缺乏意趣,体现不出独特的东方文明和哲学观点。传统的精神文化讲究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张弛有度、藏露得益,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间体现了中国画多种美的结合,如此深远意境如果不好好地学习和研究,是很难把其完美地体现在纸间的。从目前高校的有关文化的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看,实用性变得更为重要和直接,在学生无所知的情况下大力传授技巧和方法,过于强调和看重学生能否顺利毕业、更好地就业,而不是在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中国画爱好者和艺术家,大学成为了街边的培训机构,成为了技术人才的输出地。在这种教学的模式下,中国画的未来发展无疑是可悲的,高校必须重拾传统精神文化,即便时代发展的脚步再快,也必须坚守中国画的创作初心,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传承,身上肩负着记载时代精神的使命,使每一个学生成为中国画的创作者,而不是临摹者。

三、高校中国画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深入贯彻科学的教学理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高校中国画教学要想进行创新,必须从教学的理念入手:第一,教学理念深入到学生课程的方方面面,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内涵和精神文化,让学生切身理解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以文化理念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第二,在确立文化内涵教学为主导后,对学生中国画艺术技巧的训练是重中之重,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领会中国画创作的特点;第三,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及时调整学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其成为独特的中国画的创作者,而非教育生产线上的大众化产品。

(二)合理安排和设置专业课程

针对于高校中国画教学的课程设置,要采用中方理念课程为主、西方理念课程为辅的形式,注重理论文化教学,重点传扬中华文化背景。除此之外,课程灵活创新设置也可以成为主流趋势,艺术本身就是个张扬个性发展的学科,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向、内容的不同才能创造出多方面的艺术人才,所以,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采用菜单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模块下挑选自己倾向的小模块,不局限于传统的课程格局,而是提供更为多变的课程内容,调节教学的进度,让学生自己自主地发展,创建自己的特点。

(三)加强必要的拓展训练

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除了在中国画教学课堂上注重理念与技巧的传递外,还需要艺术氛围的熏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艺术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艺术的魅力和特点。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将学生从课堂带入生活之中,解放学生的天性,完善室外的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学生的认知。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定期去看画展和艺术会展,去认真思考展馆的每一件展品创作的环境、采用的艺术手法、表现的创作者的人物情感等,与艺术融为一体,用心去聆听每一份画作,这远比课堂书本化的教学所带来的教育效果更为直观。学生只有在这种环境的感染下,经过相互的学习和交流,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性格,创作出不同的艺术作品。

(四)着重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历代经典的“画学”“画论”是古代名人名家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若想让学生的国画技法、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必定要在多看、多研究谢赫的《六法论》、宗炳的《画山水序》、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等“画学”范本上下功夫。

其中“六法”从品格的深度审视中国画的高低优劣,即神、妙、能、逸四品,历代画家也以此标准来评定其绘画品格的高低。在主观精神表达上,他们的“法以写道,物以写我”,是中国绘画艺术参透宇宙万物的凝练精华,同时也映照出东方“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若想在讲堂上使学生领悟这些上乘的审美标准,并具备一些基础的人文涵养,必须调整文化理论课程安排的比例,保证主修课时的同时增加国学选修课的类别;让诗词、曲赋、印章等古学进入高校课堂;请经、史、子、集等一些国学课的名家到国画课堂上讲学;开设现场示范、学习观摩课和参观、考查课,丰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各個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

四、结论

随着时代地快节奏发展,中国画的传统技巧和精神存在着被人们逐渐忽视的节奏,高校有义务和责任通过教学使学生重拾中国画的精髓,传扬民族精神。无论是教学内容的不完善、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生源问题还是传统精神文化的缺失,这都是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必将经历和解决的问题,只要高校和教育工作者愿意在中国画教学上进行创新和突破,这一切问题终将解决,中国画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中华文化将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许敦平.学院精神与绘画品格[J].美术学报,2015(9).

[2]周昕.高校中国画教学改革探究[J].学周刊,2016(8).

[3]王带平.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8(3).

[4]马利霞.当代高校中国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实施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2(1).

[5]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李亚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6]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教学改革的意义[J]. 曹桂生.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7]井庆昂,刘进成,韩波.论当前高校中国画教学的尴尬与应对[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8]韩庆路.高校美术专业国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3).

[9]叶乐.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

作者简介:陈寒博(1988-),男,汉族,山东泰安市人,美术硕士,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教育与中国画创作方向。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中国画高校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