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放线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

2019-07-19周建民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治疗诊断症状

周建民

摘要: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牛最容易感染。牛放线菌病不能自愈,必须通过治疗,可以采取外科切除,也可以通过抗菌素或者用中药制剂治疗。牛放线菌病的病原体主要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创伤或擦伤侵入体内,在饲养过程中不要喂食过硬过长的干草和秸秆。该病不能由病畜直接传染给健康的家畜。

关键词:牛;放线菌病;症状;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1-0076-02

笔者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已有23年,由于一直工作在基层,与农村养殖黄牛的养殖户长期打交道,发现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虽然危害不是特别大,但也给农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和困扰。通过多年的观察实验,笔者对该病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并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些较为可行的防治方法。该病的特征是在病畜身体各部分发生结蹄组织性肿瘤样的脓肿,牛最容易自然感染,其他家畜比较少见。在乌吉密乡有许多该病的病例发生,主要和饲喂的秸秆比较粗硬有关。通过查阅一些资料,在我国各地也有散发病例发生。

1 病原体

牛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林氏放线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牛放线菌是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的杆菌,有长成菌丝的倾向。其菌体外观似硫磺颗粒,大小像别针头,呈灰色、灰黄色,质地柔软或坚硬,制片经革兰氏染色后,其中心菌体紫色,周围辐射状菌丝红色,菌体抵抗力弱。牛放线菌常存于麦芒、秸、谷粒、糠等饲料和污染的土壤、饮水中。牛放线杆菌的抵抗力不强,湿热及普通浓度的消毒剂都能迅速杀死,但菌块干燥以后,能存活6年之久。该菌对日光抵抗力很强,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将放线杆菌肿内脓液用10%的苛性钾稀释,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作无染色观察,放线菌呈菌块状,并有辐射形及相当长的棍棒状排列,此种棍棒状的突出部分有时呈梨状。

放线菌病主要是由于家畜采食被病原体污染的带芒刺的禾本科植物而发生,这种芒刺常在家畜的放线菌肿内找到。病原体主要是经过皮肤或黏膜的创伤或擦伤侵入体内,幼龄家畜因上皮组织柔嫩容易发生该病。

2 症状

放线菌病主要侵害牛,以2~5岁幼龄牛最易患病,特别是换牙时更容易发生。病原体侵入组织以后,引起轻度炎症,局部白细胞发生浸润,外围包以纤维细胞,出现肉芽组织。由于结缔组织增生,逐渐于局部形成肿瘤状肿胀,这种肿胀不热也不疼,附近淋巴结肿大。之后由于化脓菌的感染形成脓肿或瘘管,流出脓汁。牛的肿胀往往发生在舌、颌骨、头部、头和颈相接处的下部、下颌、颈部和皮肤,有时也能见到咽喉、食道、胃及肠等发生放线菌肿,很少侵害其他器官。当病变发生在舌部时,舌面上常形成溃疡,又因舌组织变硬,故称为木舌病。病变发生在咽喉时,表现为流涎,咀嚼及吞咽发生困难,常有咳嗽。病原体侵害颌骨时,由于骨质不断破坏与增生,骨骼体积增大,显著变形。

3 诊断

诊断该病主要是依靠临床上的特征及检查脓肿的菌块。放线菌的临床症状和病变比较特殊,不易与其他传染病混淆,故不难诊断。必要时可用大号针头穿刺采取肿胀内容物置于灭菌试管,加生理盐水稀释及震荡静置,反复2~3次,找出硫磺样颗粒,在水中洗净,置于载玻片上,染色,滴加1滴15%氢氧化钾溶液后,覆以盖玻片用力挤压,置显微镜下检查,见有放线状及菌花状菌丝。

4 治疗方法

4.1 西药治疗

病牛在治疗时,首先应考虑外科治疗,切开脓肿,将增生组织和脓汁清除,以碘酊纱布条引流,每隔1~2天更换1次,伤口周围再注射2%复方碘溶液。如果放线菌肿与周围的健康组织界限明显时,可用外科手术方法摘除,然后在创伤内填充10%的碘酊纱布。

碘对放线菌肿有一定的疗效,尤其在发病初期,效果更为显著。成年病牛可每天服用4~10 g碘化钾,分2次内服,犊牛每天的剂量为2~4 g,直到脓肿完全消失为止,可和外科疗法同时进行。用药时要注意观察病牛的情况,若病牛有碘中毒现象出现,须立即停药5~6天。碘中毒的主要症状是食欲不振、黏膜出现炎症、流泪、皮肤发疹、脱毛和消瘦等。

青霉素及链霉素治疗该病也有一定疗效,可于病灶周围注射,每天1次,5~7天为1疗程。如果病牛舌部出现溃疡,可用碘甘油涂擦。

黄色素对放线菌病也有一定疗效,取1%黄色素溶液2~4 mL,分点注射于脓肿周围,注射3~4次,间隔4~5天。严重病例可按体重静脉注射0.025 g/kg黄色素溶液,4~5天后重复注射1次。

4.2 中药治疗

在病牛发病的初期,可取海藻、海带各100 g,双花、生芪、连翘、黄连、黄柏、花粉各50 g,当归、乳香、没药、红花、甘草各25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加黄酒250 mL为引,一次灌服。初期局部肿胀热痛明显或舌发生肿胀时,可重用上方中的双花、连翘及黄柏,另加郁金、生地、防风及荆芥各30~40 g;肿胀中心或尖部发软,有破溃倾向时,另加甲珠、皂刺及牛蒡子各30~40 g;病畜身体瘦弱,除重用生芪外,还可加党参、山药及肉苁蓉各5 g。也可取芒硝90 g(后冲)、黄连45 g、黄芪45 g、郁金45 g、大黄45 g、栀子45 g、连翘45 g、生地45 g、玄参45 g、甘草24 g,水煎,一次灌服。还可以取砒霜15 g、白矾60 g、硼砂30 g、雄黄30 g,共研细末,与黄蜡油混合,均匀地涂在纱布条上,塞入伤口。

5 预防措施

预防牛放线菌病最主要是防止皮肤和黏膜发生损伤。在发生該病的地区,应将秸秆、草类饲料等加工变软以后饲喂,同时避免在低洼潮湿的地带放牧牛。

6 小结

牛放线菌病的防治,主要是防止牛皮肤和黏膜的创伤,不饲喂过长过硬的干草和秸秆。牛放线菌病是没有办法自愈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所以要积极的采取治疗措施,保证病牛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切除硬结。

猜你喜欢

治疗诊断症状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原来我们都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