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之比较优势探析

2019-07-16李兴洲赵陶然

职教通讯 2019年5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乡村振兴职业教育

李兴洲 赵陶然

摘 要: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诸多路径之中,职业教育有着明显的内在比较优势。就历史发展、经济社会建设以及专门人才培养而言,我国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天然渊薮;而党和国家在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改革层面的大力倡导与推动,更加深了乡村振兴对职业教育的政策诉求。我国职业教育扎根于乡村,职业教育理念生长于乡村,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探析职业教育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要求的比较优势,对深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人才输出、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比较优势

作者简介:李兴洲,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赵陶然,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5-0013-07

一、职业教育之于乡村发展的天然渊薮

党中央自2004年至2019年连续十六年发布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核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性与必要性的直接表现。只有切实完成“三农”领域的硬任务,乡村才能真正得以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达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要求才能有效实现。而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振兴乡村,教育的内在推动力不容小觑。作为与经济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1],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与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天然渊薮,理应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

首先,乡村是城镇的血脉之源,我国近代以来兴起的、以实业教育为突出特色的教育革新运动可以看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新起点。这种以农事、工商等事业为教育内容的实业教育,天然地与广大乡村浑然一体。从蔡元培“教育本为职业而设”之理念,到黄炎培“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大职业教育观,再到陶行知“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的思想,诸多实业家、教育家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武器,出于救国救民的共同目的,欲大力沟通教育与职业的联系,以平民的职业化推动国家的近代化。而为解决我国农村日益加剧的衰落问题,20世纪30年代,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蓬勃兴起,晏阳初欲用“四大教育”“三大方式”造成“能自立的国民”,进而实现“国民生计,必皆富足”;梁漱溟则致力于“启发乡村人的自觉”、建设乡农学校,以使农村获得新的生命,借以为中国的全社会找到新的生命。[2]早期扎根于乡村的职业教育探索和实践,不仅将职业教育真正融入了乡村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之源,有效助推了职业教育的学科化和体系化建设,更为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在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方面,作为与普通教育不相同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以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能够对农村经济发展以及乡村人才的培养起到最直接的促进作用,从而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精准扶贫”方面,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3]:相较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其专业对口程度较高、学费相对低廉、培养周期较短等优势对贫困地区的学子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互惠互赢的发展战略模式[4],两者的良性互动能够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切实的可行性。

第三,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职业教育特别是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不仅是培育乡村各行各业技术人才的核心基地[5],更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的孵化仓。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机械作业人才、生产技术专员、经营服务队伍等,必须切实依靠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力量才能得到最直接、高效的培养;而高质量的农村职业技术人才队伍可以有效反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在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诸方面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据教育部《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统计,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为现代农业产业培养毕业生17万人,为中国制造业打造新生代工匠51万人,为现代服务业培养急需人才246万人,表明现代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不可替代。

上述优势特色表明,我国职业教育与乡村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天然纽带。自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并发起我国近代第一次职业教育改革至今,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伴随着对“三农”问题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深化,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改革重视的力度不断加深。职业教育拥有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乡村振兴、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下我国正在举办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职业教育[6],拥有最为广大的农民群众基础,更有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发展需求,因此,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体现了两者之间天然而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是促进两者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契机。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诉求

(一)“十三五”以来“三农”问题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浅析

在新世纪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战略中,“三农”问题始终处于最核心的关键地位。2004至2019年的16年间,中共中央连续发布以“三农”问题为主体的中央一号文件16次,所聚焦的核心问题具有明显的现实性、时代性与前瞻性。从提出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强调农业现代化发展,再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十三五”至今的农业改革政策始终强调党在乡村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始终强调以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有远期目标逆推下的政策安排,更有近期目标驱使下的问题导向[7],详见表1。

“十三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同样沿着稳定的路径推进发展。2016年至今,我国职业教育推出相关政策40余次,在承接“十二五”以来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确立了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加快建成現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继续着紧用力,继续赋予职业教育以重大使命。从政策的权威性、影响性、系统性及相对独立性四个方面进行考量[8],下述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可以看作“十三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典型代表,详见表2。

职业教育具有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天然优势,历史的发展是此种优势的本然,而政策的推动则是这种优势延续的必然保障。“十三五”以来,在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不断深化的同时,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深,在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有针对性地强化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办好农业职业教育”以及“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同年,《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养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将“服务精准扶贫”列入职业教育重要任务之一,并提出“优先支持现代农业等紧缺领域教师培训”“倾斜支持农村、边远等地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提高农村职业教师素养,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训提供师资力量。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重点关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并鼓励职业院校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以培养专业人才,“扶持乡村工匠”;同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即提出“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好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着力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以服务扶贫,并“加大职业教育脱贫力度”,重点强调职业教育在培养农村职业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同年,《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从强化工匠精神角度入手,重视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提供职业技能提升方面的路径和保障。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加强高等学校涉农专业建设”;紧随其后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便从健全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三大方面,提出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优质人才支撑。

(二)职业教育愈来愈被赋予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

首先,在政策的設计上,纵观“十三五”以来我国农业和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愈发明显。近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源头在乡村,乡村的兴盛不仅是农村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更是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所在。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9];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10]在对上述表格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政策对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需求呈现稳中上升的趋势。一号文件一再强调职业教育及培训对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重要作用,对实现精准扶贫的帮扶能力、对提升农村就业质量的有效助力以及对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内在动能。与此同时,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不断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及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服务现代农业等大方向倾斜。两种政策的交融与联通,能够赋予职业教育更大的灵活性与自主权,给予职业教育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丰富的发展资源,从而有效激发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其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中,对农业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优质职业教育的诉求。2017年,农业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数超过2 000万人,即2015至2020年间,每年要新增146万名新型职业农民。而相关研究指出,2010至2015年间,平均每年新增的新型职业农民仅为该数的一半。[11]数额庞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需求,对现行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只有持续推动职业教育的制度性改革,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的内在能量,才能有效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持续助力乡村建设。

三、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比较优势

我国的职业教育势必要发展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8],这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符合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从职业教育大国发展为职业教育强国的必然需求。2018年的党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亦紧跟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步伐,在上述五个方面,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

(一)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兴旺

实现农村产业兴旺,需要从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及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五大方面着紧用力。[10]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最新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自2019年始,我国将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10个左右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9];在职业教育结构层面,政府赋予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权利,且在办好县域职教中心、建设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办学形式方面,《方案》再次强调,职业教育的发展应由企业和社会力量来共同推动,坚持走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通过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不断增强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与灵活性的同时,全面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新的政策不仅为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奠定了行业领域的基础,更有助于解决乡村发展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足的动能问题,从而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上的保障,推动农村产业兴旺。

(二)职业教育培育农村职业人才,巩固乡村建设

1.职业教育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实现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生活富裕,提高农村民生保障的水平,体现在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以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六大方面。[10]而实现农村生活富裕的根本在于破解人才制约瓶颈,打造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从而实现在根本上摆脱贫困。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不仅赋予了农村劳动人民以更加平等、开放的社会地位,给予了农民群体以职业层面的尊重,更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从而加速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体系。2017年1月,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了要加快建构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12],而此种队伍的建设,理应也必然由职业教育来承担,这归根于对“职业”二字的认同,更溯源于职业教育与我国农业农村的深厚羁绊。“十三五”以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正在经历一种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并在国家政策层面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列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使得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振兴乡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种天然的优势,更上升为了一种责任、义务与使命。

2.职业教育输送农业环保人才,保障生态宜居。在生态宜居的关键问题上,农业发展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更要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10]在培育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职业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能开发功效,配合乡村自身的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13],或根据相应产业的需求开办职业培训、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等,为保障农村的生态宜居、保护乡村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此外,职业教育拥有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为相较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及环境建设存在着人力资本的联通,能够通过长期打造、短期培训等灵活的方式推动区域环保以及生态行业的建设。例如,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组建广州佛山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培养大批专门高端技能型人才,推动佛山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14]在致力于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基础上,职业教育不仅可以在育人理念上向绿色经济方向靠拢,更能够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等诸多层面直接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3.职业教育打造农村管理人才,促进有效治理。治理有效是振兴乡村的基础。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制和平安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等诸方面[10],可以借助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方式,普及乡村治理知识和技能,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治理工作贡献力量。此外,乡村实用人才涉及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与落实需要加强“三农”工作队伍的建设,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强化对乡村振兴的規划引领。除掌握农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外,“三农”队伍的建设同样需要一批通晓职业教育治理技能的专业人才。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正在逐渐覆盖现代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职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职业教育在推动自身与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上拥有着良好的发展契机。然而,我国职业教育的治理尚存在着与数字化时代匹配不精准的问题[15],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社会环境,推动农村职业人才智库建设,需要培育一批懂得数字化、高效化治理的农村职业人才,这是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保障。

(三) 职业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焕发农村乡风文明,需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以及有效开展移风易俗活动。[10]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植根于乡村建设之中,不断汲取乡村建设营养,不断输送乡村建设人才。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民国时期先后蓬勃发展的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均扎根于抵御外辱、富国利民的思想土壤,爱国主义是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基;通过职业教育,解放个人的双手,在为个人生利的同时,更是为家国民族的前进制造动力,集体主义精神是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蔡元培先生有言:“职业教育本为职业而设”,通过职业教育高质量化的改革,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建设,美德观念是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精神食粮。而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中,职业教育更应该继承优秀传统,借助丰富多样的办学形式,在系统的职业学校体系和灵活的短期职业教育培训中,发挥其走乡串户、深入人心的特色,通过开办讲座、合作论坛等形式,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传播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相结合。乡风文明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中,职业教育以其“知行结合、工学合一”的育人方式,可以为我国乡村建设输送道德品质优良、专业技能扎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不仅能够助力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更能在此过程中有效传承农村优秀文明,弘扬地方文化特色,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吕景泉,马雁,杨延,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9):15-19.

[2] 宋恩荣.梁漱溟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4):81-88.

[3] 何丕洁.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30):5-7.

[4] 林克松,朱德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体制机制构建[J].教育研究,2012,33(11):102-107.

[5] 张志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121-126.

[6] 温家宝.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 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4):5-7.

[7] 盛方富,马回,田水连.我国乡村发展历程及未来政策走向研究——基于对20个中央“一号文件”的研究[J].农业考古,2019(1):246-250.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组:于志晶,刘海,程宇,等.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中国职业教育2030研究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6):10-30.

[9]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2-13.

[10] 农业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中发〔2018〕1号,2018-02-05.

[11] 张成涛,张秋凤.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79-85.

[12] 农业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Z].农科教发〔2017〕2号,2017-01-09.

[13] 农业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Z].2019-01-03.

[14] 张渭武,邓荔丹.院地联动,培养佛山节能环保装备行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研究[J].中国市场,2018(19):184-186.

[15] 陈海宇.大数据驱动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价值、机制与制度安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56-62.

Abstract: Among the ways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obvious inter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term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cultivating of talented people, there is a natural connection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The vigorous advocac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our Party also deepens the policy dema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deeply rooted ou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rew our concep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point of view,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fulfilling the five requirement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sperity of industry, livability of ecology, civilization of rural areas, effective governance and affluence of living,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output of vocational talents an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責任编辑 贺文瑾]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乡村振兴职业教育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